杭州西湖边在孤山脚下的梅树丛中,有一座美人墓。她就是美女冯小青的墓地。给西湖的美丽平添了无限的凄婉的有耐人寻味的味道。
每当雪花飘零到杭州城的上空,便到处银装素裹。这时梅花正迎雪吐蕊,清香溢满小院。冯小青自幼就偏爱梅花,尤其是白梅。在广陵旧宅她的闺阁前就种着一大片梅树,每到梅花飘香时,她总喜欢留连其间,享受那份雅韵。飘落异乡,又见到了熟悉的梅花映雪,她沉闷的心情闪出一片晴朗。于是找了一个瓷盆走出房间,到院中的梅树丛中,十分用心地从梅花瓣上收集晶莹的积雪,准备用来烧梅雪茶。这也是她过去常做的一件趣事。
生前她是这样享受烧梅雪茶的无限情趣,我想她死后可能也总在梅丛中享受那淡雅飘逸的踏雪情怀吧,只是在心境上可能更为超脱了吧。烧梅雪茶不仅仅是给爱人,更是给白衣观音奉献的清净情思。是给天下众生的一份深深祁福与祝愿!
而临终那句诗却无意间道出了她一段不该错过的佛缘。
稽首慈云大士前,莫生西土莫生天;
愿为一滴杨枝水,洒作人间并蒂莲。
冯小青原本是广陵(今扬州)的世家女。其祖上曾追随朱元璋南征北伐,打下大明江山,建立了汗马功劳。明朝定鼎南京后,冯家享有高官厚爵,到冯小青父亲则受封为广陵太守。冯小青的童年就在广陵的太守府度过,那日子可谓是锦衣玉食,呼婢唤奴。冯小青自小生得秀丽端雅,聪颖伶俐,深得父母的宠爱。冯小青的母亲也是大家闺秀出身,善于舞文弄墨、抚琴弹弦,只有冯小青这么一个宝贝女儿,自然是看得比眼珠子还重。从小对她悉心培育,一心盼望她长成一个才貌出众的姑娘。冯小青十岁那年,太守府中来了一个化缘的老尼,这老尼一身一尘不染的灰布袈裟,慈眉善目,她见冯小青聪明可爱,就将她唤到身边。冯小青觉得这老尼慈详可亲,也就非常乐意地站在她面前。
老尼抚着冯小青的头,缓缓开口说:“小姐满脸颖慧,命相不凡,我教你一段文章,看你是否喜欢?”冯小青好奇心正强,听她说要教自己文章,饶有兴致地点点头,专注地抬头看着老尼。老尼清了清嗓子,闭目合手,念了一大段佛经。老尼念完后,睁开眼睛了看冯小青,冯小青知是在考自己,当即也闭了眼,把刚才老尼念的佛经复述了一遍,竟然是一字不差。老尼脸露惊诧之状,随即摇了摇头,口诵一声“阿弥陀佛”,转身对着冯小青母亲郑重地说道:“此女早慧命薄,愿乞作弟子;倘若不忍割舍,万勿让她读书识字,也许还可有三十年的阳寿!”意思说若舍不得让冯小青出家,又教她读书识字,那就连三十岁还活不到。
老尼的话竟然不幸言中,而家人却不相信。俗人之眼见前不见后,见近看不到远景。哪里比上出家的圣人呢?她母亲哪里想到将来家境会遭遇大难呢?朱棣进军南京时,冯小青之父作为建文帝之臣,曾带兵坚决阻挡。当朱棣取得天下后,冯家自然成了他的刀下鬼,诛连全族。年方及笄的冯小青当时恰随一远房亲戚杨夫人外出,幸免于难,慌乱之中,随着杨夫人逃到了杭州。
侥幸躲过一死却躲不过爱情的生死。
爱上一个人,可男人却在家中无权利,只有短暂的相识相爱的一分记忆了,后被大太太逼到远离冯家的孤山的一座冯家别墅中居住。
后来冯小青的人生遭遇因为痛苦,因此天天拜佛,拜观音菩萨白衣大士。她在白衣大士前发了愿,写下这首诗:稽首慈云大士前,不升净土不升天,愿为一滴杨枝水,洒到人间并蒂莲。由于亲身受苦,也看到人间夫妇很少有真正快乐的,因此,她不求死后升天,或往生净土,而愿化作菩萨净瓶中的一滴甘露水,洒向人间,希望将来世界上的夫妇,永远幸福快乐美满和谐。这是她人生境界的完美升华了!
以冯小青这样一个悲惨的遭遇,她的因缘是痛苦的,可是她学佛以后,天天拜佛所发的愿,不像我们求发财,求保阖家平安,她感于人间夫妻有许多不如意而愿变成观音菩萨净瓶中的杨枝水,加被世上每一对夫妇平安、幸福。这一位烧梅雪茶的美丽女子是何等的不凡呀,又是何等的伟大呀!
假如可能我愿再去一次西湖,在西子湖畔燃一炉香,在她的坟前,做为清明节气里对她最深挚的怀念与祭奠。我想我会遇到她的,因为诚挚心的感应,她会请我喝一杯梅雪茶,谈谈近来学佛经的更深一步的体会,也或者漫步于西湖畔,品茶,谈诗,体味生命里没有爱情也并不孤寂的华美!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