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多半是未曾在现实中出现的情景的强烈向往。婴儿来到世间的第一声啼哭,,是对未知世界的热切呼唤。母亲的一声呼唤,如春风化雨般的滋润着孩子的心田。哲人的呼唤,能使浪子回头,迷途知返。
文人墨客流露于笔端的呼唤,蘸满了情感,触及了身世浮沉,饱含了血与泪。陆游年迈力衰僵卧孤村,依然心系祖国,“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那是一腔爱过热情的炽热呼唤。屈原在遭放逐时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豪言壮语表达对理想九死不悔的呼唤。杜浦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强烈呼唤,那是忧国忧民情思的呼唤。龚自珍在辞官离京之际,面对落叶凋零,发出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呼唤。李白刚正不阿,傲放不羁,在“岂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唤中,昭显傲世独立的人格。文天祥在身陷囹圄面对威逼利诱时。,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作响彻寰宇、彪炳史册的呼唤。李清照对丈夫的呼唤---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有着百种愁思,千种滋味,万般感慨。谭嗣同以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豪迈诗句呼唤了凛然正气。鲁迅以救救孩子的呼唤控诉了吃人的制度。
我呼唤人间多一点关爱,少一些冷漠。“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世风日下,人心不再。烧杀抢虏,如过江之鲫。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已成遥远的回忆,只能在尘封的历史中才能翻阅到。人情冷暖,习惯了歹徒行凶作恶时,于众目睽睽之下进行大洗劫,如入无人之境。周围人头涌动,却冷眼旁观,无人挺身而出,个个成为麻木不仁的看客。于是歹徒在堂而皇之的洗劫一空之后胜利大逃亡。那一刻,我呼唤善待每一个生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不要让歹徒得逞的“回眸一笑”成为我们的梦靥。
也不知听说过多少位落水的人用岌岌可危的求救声向宝贵的生命、向人间真情作迫切的呼唤,可岸上的人却无动于衷,视而不见,岿然不动,以不变应万变。就这样,原本生龙活虎,对这世界充满热切期望,渴望得到帮助的生命在声声呼唤没有得到响应之后带着永远的遗憾走了。成为沉落江底、被大水吞噬的冤魂死鬼。那一刻,我呼唤一方有难,八方相助。不要让这样的悲剧再次重演,不要让声声求救成为生命的绝唱,最后的挽歌。
关爱,是给弱者以关怀,给不幸以同情,给生命以怜悯,给困难的人以援助。在越来越物质化的今天,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极为世俗与浮躁的今天,关爱显得如金子般可贵。
没有关爱的人生是可耻的,无情无义,如行尸走肉般。没有关爱的民族是可悲的,人人自危,处处设防。没有关爱的过度是可怜的,昏昏暗暗,没有光彩。
2004年11月4日监考之下水作
发表于《普宁青少年》2004年第十一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