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量观
《华严经》中谈到数量,通常以极多、极大、无量无边为其特色。以印度数法而言,数目等级分为三种:
1、下等数法,十十变之。
2、中等数法,百百变之。
3、上等数法,倍倍变之。
「十」的特征,在《华严经》中随处可见,譬如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定等。又以最早传入中国的《兜沙在此之前,「兜沙」是梵语「十」的意思,印度计算进位无一定规则,一般是用「七进法」,例如讲到「极微」,展转积成粗重时,即以「七进法」算出的。到了这一时期,则改用十进法,还规定出十进法数字符号。以前计算到十数时,空位加一点,用「。」表示;这时期发明了「○」,用「○」代替「。」。「○」,名「般若」(空)。「○」的发明,通过贸易,经波斯、阿拉伯传到西欧,发展成为全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代表一个数字,与大乘佛教认为「空」也有用处的思想,有一定的关系。
「○」除了与「空」有关系,于《华严经》中,也代表了圆融、圆满、无碍、无尽、无量,「○」的妙用无穷。比方在「○」的左方加「1」则为「10」,在数学上十十进制,在华严的修行,菩萨阶位也是十十增进,直到圆满佛果。华严思想中「一即是多,多即是一」的奥妙,在「○」与「一」之间,显露无遗。
《八十华严》卷四十五〈阿僧只品〉第三十中,心王菩萨问佛陀:「云何阿僧只乃至不可说不可说耶?」佛陀于是为菩萨广说数量之义,即:「一百洛叉为一俱胝,俱胝俱胝为一阿庾多,阿庾多阿庾多为一那由他。」据《玄应音义》卷二十三载,洛叉相当于十万,一百洛叉等于一俱胝,一俱胝等于一千万,千万乘以千万等于一阿庾多,如此倍倍增进。兹将《华严经。阿僧只品》佛说的数量,列之于左:
1.俱胝(千万) 2.阿庾多 3.那由他 4.频波罗
5.矜羯罗 6.阿伽罗 7.最 胜 8.摩婆罗
9.阿婆罗 10.多婆罗 11.一界分 12.普 摩
13.祢 摩 14.阿婆钤 15.弥伽婆 16.毘攞伽
17.毘伽婆 18.僧羯攞摩 19.毘萨罗 20.毘赡婆
21.毘盛伽 22.毘素陀 23.毘婆诃 24.毘薄底
25.毗佉担 26.称 量 27.一 持 28.异 路
29.颠 倒 30.三末耶 31.毘睹罗 32.奚婆罗
33.伺 察 34.周 广 35.高 出 36.最 妙
37.泥罗婆 38.诃理婆 39.一 动 40.诃理蒲
41.诃理三 42.奚鲁伽 43.达攞步陀 44.诃鲁那
45.摩鲁陀 46.忏慕陀 47.瑿攞陀 48.摩鲁摩
49.调 伏 50.离憍慢 51.不 动 52.极 量
53.阿么怛罗 54.勃么怛罗 55.伽么怛罗 56.那么怛罗
57.奚么怛罗 58.鞞么怛罗 59.钵罗么怛罗 60.尸婆么怛罗
61.翳 罗 62.薜 罗 63.谛 罗 64.偈 罗
65.窣步罗 66.泥 罗 67.计 罗 68.细 罗
69.睥 罗 70.谜 罗 71.娑攞荼 72.谜鲁陀
73.契鲁陀 74.摩睹罗 75.娑母罗 76.阿野娑
77.迦么罗 78.摩伽婆 79.阿怛罗 80.醯鲁耶
81.薜鲁婆 82.羯罗波 83.诃婆婆 84.毘婆罗
85.那婆罗 86.摩 罗 87.娑婆罗 88.迷攞普
89.者么罗 90.驮么罗 91.钵攞么陀 92.毘迦摩
93.乌波跋多 94.演 说 95.无 尽 96.出 生
97.无 我 98.阿畔多 99.青莲华 100钵头摩
101僧 只 102趣 103至 104阿僧祇
105阿僧祇转 106无量 107无量转 108无边
109无边转 110无等 111无等转 112不可数
113不可数转 114不可称 115不可称转 116不可思
117不可思转 118不可量 119不可量转 120不可说
121不可说转 122不可说不可说 123不可说不可说转
以上所列〈阿僧只品〉数量,共计一百二十三位,俱胝之前是一般数学的进位,俱胝之后,倍倍增进,或与现代科学计算「天文数字」以「次方」自乘,略有共通之处。
比如以「光速」而言,每秒为十八万六千三百英哩,也就是每一秒钟,光可环绕地球七周半。如以光年计,一光年等于五万八千七百五十二万万英哩。而目前科学所能测知的「宇宙直径」为一百三十万万光年,若以数字说明,即于「一」之下,圈八十三个圆圈。如此天文数字,换算为华严算法(亦可计算),约介于「频波罗」与「矜羯罗」之间。
以华严的观点,可说是「一个不算少,万亿不算多」。在我们的常识里,看到一个人只有一块钱,心里马上反应:「啊!一块钱,真少呀!」看到家财万贯的富翁,则以为:「万亿钱财很多呀!」这是我们在认识上的差别。在一真法界里,一个不算少,万亿也不算多,我们怎么认为一块钱少呢?那是没有认识到一块钱的价值。这个「一」不是计数东西时最小单位的一,「一」是个无穷大的数字。例如万法归一,纷纭变幻的万有,其本源是一个的。一粒砂石、一点粉笔灰、一个银河系、乃至一个宇宙虚空,都含藏于「一」之中。万亿虽然多,万亿之上另有万亿,永远有一界限。我们要培养从一粒砂石去透视无量三千大千世界的见识。
在玛雅文化里,考古学家发现玛雅人使用一点,一横与一个代表零的贝形符号——就可以表示任何数字。类似的原来今天被应用在电脑的“二进位制”上。这种计数方法,可以使用天文学的数字,在危地马拉的吉里瓜所发现称为石标的雕刻石柱上,记载着九千万年,四亿年的数字。玛雅的历法非常复杂,有以260日为周期的卓金历,六个月为周期的太阴历。二十九日及三十日为周期的太阴月历,三六五日为周期的太阳历等。不同周期的不同历法。我们用现代天文观测知道一年是三六五?2422天,而玛雅人已测出一年是三六五?2420天。玛雅人运算出来著名的金星公式是(月球)20x13=260 260x2x73=37,960(太阳)8x13=104 104x5x73=37,960(金星)5x13=65 65x8x73=37,960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每一种周期经过三万七千九百六十天后,便会相遇在一条直线上,而根据玛雅人的神化传说,那时“神祉”就会到一处宁静的休息处所。金星历年是指金星环绕太阳一周所需要的时间,玛雅人费了三八四年的观察期,算出五八四天的金星历年(他们发觉金星在八个地球年中恰恰走了五圈,然后再重复循环,便用五除八个地球年的天数──二九二○──得出五八四天),而今日计算则为五八三?九二天,误差率每天不到十二秒,每月只有六分钟。以这么高的精确度计算出金星历来,实在是件不可思议之事。玛雅计日的单位出奇的大,考古学家已经知道的数值为: 二○日为一维纳尔 一八维纳尔为一屯等于三六○日 二○屯为一卡屯等于七二○○日 二○卡屯为一巴克屯等于一四万四○○○日 二○巴克屯为一匹克屯 等于二八八万日 二○匹克屯为一卡拉布屯 等于五七六○万日 二○卡拉布屯为一金奇耳屯 等于一一亿五二○○万日 二○金奇耳屯为一阿拉屯等于二三○亿四○○○万日 为何要发展出这么大的数字?这个数字单位大到即使是现代人也用不到。以今天的科学眼光来看,这么大的数字也许只有一种学科会用到,那就是天文学。天文学家常常要用很大的数字单位表示星系间的距离,只有天文学的“天文数字”才会这么大。历法中的玛雅预言在玛雅历法中,有一个叫“卓金历”的历法,这种历法以一年为二六○天计算,但奇怪的是,在太阳系内却没有一个适用这种历法的星球。依照这种历法,这颗行星的大致位置应在金星和地球之间。“卓金历”中的这个符号,表达了玛雅人所描述的银河核心,并与我们所熟知的太极阴阳图非常相似。有玛雅学者认为,这个叫“卓金历”的历法记载了“银河季候”的运行规律,而据“卓金历”所言:我们的地球现在已经在所谓的“第五个太阳纪”了,这是最后一个“太阳纪”。在银河季候的这一段时期中,我们的太阳系正经历着一个历时五千一百多年的“大周期”。
天文学是很有趣的,数字的使用也非常精确,更非常的巨大。多看看外围空间的事情,让我们的生活更丰富多彩起来,不要总在自己的小空间,小烦恼里打转,呵呵!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