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条巷道,206个天井,1700间房屋,50000平方米面积……,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是一堆枯燥的数据。在这堆枯燥的数据面前,就算你的想象发挥到极致,恐怕也不会想到这意味着什么。当我告诉你这些数据是用来描述一片古建筑群的,特别是当你身临这片古建筑群之中时,也许此前所有对这片古建筑群的文字描述在你眼里顷刻间都会变得苍白,因为我相信这片古建筑群带给你的必定是别样强烈的视觉冲击,我相信你必定会为这片古建筑群的宏伟气势所惊愕、所震撼。就如同我第一次也是迄今唯一一次走进它的感受一样。
这片古建筑群,是一个大家族用600年的历史一砖一瓦垒砌而成的,它的一砖一瓦都流淌着这个家族历经数百年聚族而居、生生不息的传奇故事。600年前,这个家族的先祖为避战难,翻越无数高山,涉过无数河流,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发现了这片四面青山环绕,中有碧水穿流,远离俗世烦扰的风水宝地。于是,在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土地上,搭起了第一间草屋,出现了第一根烟囱,随着子孙后代的繁衍,600年间竟然形成了一个由同一姓氏组成的庞大家族和村落。如今,600年时间已经过去了,这个古村落仍然深处荒郊野外,与城市遥遥相距;这里的山水依然秀美如常,与古村落和谐相伴。偏远的位置使它少受战火的摧残,阻隔的路途使它少受今人的干扰,自给的经济使它少受主人的破坏,当它在人们惊奇的眼光中被发现,当它在人们发现后去感受它那份惊奇,就如同一颗蒙尘的珍珠被拂去了多年的尘土,变得如此璀璨夺目、惊艳四方。已经进入21世纪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一个如此完整的古村落不经意间完美地呈现在你我的眼前,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随着如织的人流,我迫不及待地钻进了这片古建筑群,自己渺小的身影连同喧嚣的人群一道淹没在这片瓦的海洋。青砖、黛瓦、木梁柱、石板路、花格窗、古巷道,四方天井,这里的一切已经完全把我拉回到遥远的过去,拉出几百年的记忆。鳞次栉比的瓦檐檐檐相接,昏暗悠长的巷道巷巷相通,据说穿插绵延数里的巷道及巷道上方的屋檐可以让人们在走家串户的过程中“晴不曝晒、雨不湿鞋”,而我走在这样宽不过2米且纵横交错的古巷道里,更感觉走进了一个巨大的迷宫,昏昏然不知今地何地,今夕何夕。
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那数不胜数的小小四方天井。每条黝黑的巷道必定前后左右连接着数个天井院落,巷道里的每丝光线必定是院落天井从空中洒落下来的。因此,穿行在每一条巷道里,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我以为,这里的开井构造极具科学性,简直可以说是天才的创造。从外表看,这片古建筑群高高的山墙和鱼鳞般的屋顶无疑构成了对外严格封闭的内敛空间,一定程度上让走进它的人特别是生活在其中的人难免产生压抑沉闷之感。然而,当在连片的屋檐下看到那方方天井,从天井上空看到那包容的蓝天白云,你才发现它的内敛中深藏着开放,它的灰暗中容纳了光明。天井地面均由巨型麻石精心彻筑而成,麻石下面敷设了设计科学的排水道,206个天井的排水道互为相连,从屋檐上跌落的滴滴雨水以及院落人家生活污水可以畅快地从天井的下水道排走,几乎没有什么积水,600年的房子,600年的天井下水道,流了600年的雨水,这难道不又是一个奇迹吗?天井除了排水外,还兼具采光、通风之用,是院落人家在日常生活中与大自然沟通的窗口,也是一个家庭成员的共享空间,一个家庭接待来访的会客空间。天井由四方屋檐围合而成,从巷道跨进天井院落后,前方为一层较为高敞的正厅,左右为两层的厢房,厢房下层一般用作卧室和厨房,厢房上层为较低矮的阁楼,一般储藏物品,阁楼朝天井院落的一面都装饰着精美的木雕花窗,巷道上方的半封闭通道将左右阁楼连通,上下阁楼的唯一通道为设置在天井左或右侧的木制楼梯。整座古建筑群206个天井院落的构造基本一样,只是有面积大小及细部雕饰的区别而已,所以每走进一个天井院落都似曾相识,以至方向莫辨。天井院落一般呈纵向排列,有的只有一进,有的有两进,甚至三进,也有个别天井两两横向排列的,从高空俯瞰这片古建筑群,206个天井必定就是206个排列有序的“口”字。
最值得称道的是,绝大部分天井院落里至今仍充盈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我们徜徉在一个接一个的天井院落里时,生活的天井院落里的人们不会在意我们惊异的眼神,也不会停下手中的家务活,扫地、洗衣、做饭一如往昔,他们的脸上平静一如往昔。这里不会出现鸡飞狗跳的场面。院里的土狗一改往日的凶猛,趴在过道上呼呼大睡懒得理人,任凭陌生人穿进穿出。满地的大鸡小鸭胆子变得很大,人前人后跟着觅食,对身边的人甚为亲密。临近中午的时候,好多个院落里弥漫起柴火的清烟,我们就在这清烟里登堂入室,细细品读着这一在人间烟火下创造的辉煌人文历史。每一个天井院落都经过了数百年日复一日的烟熏火烤,才有了今天每一个天井院落里惊人一致的黑色肌肤,房梁上、屋顶上、墙面上,无一处不沉积厚厚一层烟尘,成为它与其他早已失去使用功能的古建筑的最为显著的区别。建筑是有历史的,也是有感情的,从这些仍然承载着生命责任的天井院落里,我读懂了它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血脉感情。
这片古建筑群共有当大门、进士弟、上新屋三个建筑组群,一条近200米长的伴溪走廊构成了“百步搭三桥”的景观,溪中活水奔腾,溪边屋檐倒影,极具江南水乡风光,吸引了无数艺术院校的师生前来写生。拥有这片古建筑群的是张氏家族,他们的祖选叫张谷英,为了不忘却祖先肇始屋基的功德,就取名为张谷英村,果然600年传承至今。
张谷英村,神奇的天井,瑰丽的古建,伟大的家族!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