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还乡

时间:2008/7/1 作者: 雨踪 热度: 89596
  对于“还乡”的感情,我认为唐朝诗人韦庄的那一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应该是最适宜的。在这方面上,我虽然并不至于肝肠寸断,但一种既悲伤又快乐的感触的确是我这段时间中时常会有的两难体会。
  
  每一个人或许与生俱来就应当早已有一种潜意识的习惯——眷恋故土,无论此人的为人好坏与处事善恶,这份感情上的习惯肯定是最真诚厚实的,我当然也不例外。“还乡”,简单的说即是回家。去年回家返乡的经历在某些人心中应当很深刻。连天飞雪,大路封阻,回乡艰难,据说在广州这座南方春都中就暂时滞留过数以百万的旅客。我幸好只遇上后半夜的风雪,火车上虽人满成患,倒并未尝到丝毫寒意。只是久别故乡,临下车时已眼底湿润,徒然站立在风雪中而不知归处。
  
  “还乡”只是一段时间的旅程,不足一月,来去匆匆,但我的感受还真不少,寂寞与喧嚣皆有,悲伤与快乐俱在。这点我从近代作家郁达夫先生的《还乡后记》中也颇有发现。只不过,他对风景人物的描绘丰富而生动,情感幽思的抒发真挚又深厚,我是无法攀比的。
  
  再说回家以后的一切仍一如往常,亲朋好友照例常来家中闲坐倾谈,无数个暖和的晴日几乎都沉浸在我家庭院那一片喧哗吵闹之中。我也像过去那样时而忙活,替父母亲打理着最简要的家务,比如擦桌洗碗、倒茶递水等等。有时候我也难免会顽皮地偷点儿懒,钻进那股嘈杂喧嚣的氛围中便不见踪影,任凭父母亲渐渐消远的喊叫声穿透厅堂。可是“热闹”确实值得高兴欢呼,我又岂能轻易放过呢?
  
  或许有的人不以为然,喜欢安静的人绝对会讨厌吵闹,这当然是性格的使然。热闹在他们看来全无新趣,仅仅只有损伤视听的功效。但我并不如此认为,我常想越是最寻常最普遍的琐碎之事就越是能制造快乐,只因为生活的欢笑全在这里,人生的滋味也尽在其中。而当若干个琐碎一经拼凑,那恐怕能看到的、能听见的远不止“热闹”可形容吧!家庭是琐碎的核心,事业单是个附庸。无论尊据高堂还是贵为儿女,亲人朋友之间所有的欢笑才可称得上真正快乐,而这些总和热闹联系紧密。所以若你“还乡”之后,在那些拂风吹面的热闹中并未体会到这些快乐,我想你充其量只是一具游离肉身的躯壳。
  
  如果可以拿什么去交换快乐,我情愿只用一份悲伤。试想悲伤若不可占有,而快乐相比过去又有所增加,那么人生绿野境内何尝不会处处芳香呢?然而我为何要提及悲伤呢?是否悲伤也值得你我颂歌呢?是否痛苦也可增进爱的祭奠呢?
  
  应当说,谈及悲伤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而漫说永久快乐的人足可见其内心中早已是谎言昭昭。背诵过唐诗的人大约都会记得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种凄切寥落的“还乡”之感我想不少人肯定会感同身受。如果说在其他的某个时候你想不到这句诗倒也没什么,但当有一天你忽然发觉你曾经所记忆、所留恋的美好事物突然全都改变,你就不难会有这种微妙的体会了。假若在物换星移之中又顿觉人事全非,你说不定甚有“庭有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的感触。人这一生其实并不害怕风雨沧桑,也应当过惯了岁月无情的空空迷日,但在潮汐涨落、四季更替中却最难消受久积于心的感情之债。所以在基督徒眼里,人来世间一回其实只为偿还前世的欠帐,赎对今生的罪过。然而我在这些方面上的信仰还未到真纯洁净的地步,我只知情感单薄孤寂,难以度化佛祖菩提。
  
  对我这样蝼蚁般的人而言,悲伤或快乐就已算富足。我强调过琐碎的重要,那只是因为在我的生活里所有的一切都太平常,一日三餐咸咸或淡淡并没什么特殊。当柴米油盐酱醋茶缓缓冉冉升起缕缕炊烟之时,我只看见空气里似乎摇曳着父母双亲飘飞的斑白发丝,仅听到弟妹们或粗壮或尖细的嗓音渐渐高远缥缈……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悲伤吧?“未老莫还乡”大概也在强调这个意思。岁月无痕是悲伤,人事变更是悲伤,她们太多太厚太沉太旧太悲切太感伤,但我相信你我所悲伤的将远远不止这些。当一个人年岁逐渐增加,他的人生经验也将随之剧增,情感内外的悲伤也会随后光临。看透一切的人只当花开花谢、云卷云舒,看不透一切的人只好沉沦苦海、逍遥人世。“花无千日红,人无百岁好”,我想人生之内的所欲与所求、所怒与所恨、所苦与所恼、所累与所怨等等都并非仅在悲伤之情中。年岁若无情,悲伤才有意。或许悲伤才可释放某种人事遗憾,或许悲伤方能镌刻某种岁月邂逅,正如你在不经意间赏识过一朵花的秀美、品味了一杯茶的清淡、赞颂过一棵树的壮实、夸耀了一个人的卓越一样……
  
  总之无论悲伤也好,快乐也罢,如果感情永在,真心常驻,我心甘情愿做个像朱自清先生所说的既爱热闹又乐独处的人。这样快乐与悲伤兼有,人生将何其富足!
  
  2008年3月5日晚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2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