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心怀希望就永远有希望

时间:2008/6/9 作者: 晓勇 热度: 95435
  在没有任何希望和自由的情况下,人应该怎么办?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著名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了一部伟大的电影。这部电影的名字叫《肖申克的救赎》,一个信仰缺失的年代里关于救赎的故事。
  
  1947年,年轻有为的银行副总裁安迪因被怀疑涉嫌枪杀妻子和与之偷情的高尔夫球教练被判处两个无期徒刑,没有任何辩驳的自由,巧舌如簧的检察长把安迪的生命交给了肖申克漫长的岁月。第一天晚上就有人被活活打死了。“把信仰交给上帝,把身体交给我。”监狱长的训词非常露骨,他的意思无非是“在这里,你们没有自由,必须无条件地做任何事,不要有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那是属于上帝的”。
  
  在安迪来肖申克之前,监狱里的话题除了变态、打架就是无所事事地消磨时间,混乱、肮脏、恐惧、绝望共同织就了这里恶劣的环境,犯人没有任何人权可言,为监狱长无偿出卖他们的廉价劳动力。在安迪入狱之后,这个不甘现状的银行家尽管依然无力改变犯人受压迫受凌辱的事实,但他却至少带来了希望,一种不曾有过的自由的气息。
  
  这种希望不同于监狱长口头上说的“我是世界的光明,跟着我就不会有黑暗”,他教育囚犯们“不许亵渎上帝”,暗无天日的折磨最终把肖申克的每一个人都制度化了,导致了老布的死亡,导致了瑞德出狱后仍带上了毫无人权的“请示”的烙印。失去了希望,就始终无法像一个正常人那样的生活,而监狱长的所为,正是要彻底磨灭肖申克犯人对于未来的希望。
  
  安迪带来了希望。这种希望,在于对恶势力(三姐妹)坚决的反抗,在于不失生活情趣的雕刻,在于不畏凶险为大家赢得那坐牢以来唯一一次由海利请客的啤酒,在于每周都给州议会写信,要求申请一笔用于监狱图书馆建设的经费,使得州议会忍受不了雪片一样的来信,每年拨给监狱500美元和一些捐赠的图书和物品,在于他当着监狱长的面播放大家从未听过的美妙音乐,在于他执著地带领大家修建全英格兰州最好的监狱图书室,在于他二十年来孜孜不倦地挖地洞逃生。
  
  当安迪爬出管道,滚到小溪里,镜头从仰角给了他一个全景,此时雷电交加,大雨滂沱,安迪张开双臂,与其说他在拥抱风雨,不如说他在拥抱靠着无比的毅力与信念。他获得了自由,不,不如说他自己已经成了自由精神的象征,希望的象征。
  
  安迪是一个被导演诗性化了的英雄,通过他个人的努力,肖申克监狱的犯人们实现了“救赎”。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来自于瑞德。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安迪和他的约定,瑞德是否会和老布一样,因为被长期地制度化了而无法适应社会,最终只能在长期的压迫之后选择在自由社会里自杀,缘于这个约定,瑞德坚持了下来,找到了他坚持“希望”的终点——自由。真正的自由是心灵的自由。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来自汤米,这个目不识丁的年轻人居然在他的感化下考上了高中,在那个安迪努力建立起的图书室里,人们暂时忘记了压迫、暴力、恐慌,自由祥和的生活乐趣给每一个人都带来了希望。
  
  在他身上同样可以看到一种自由人对于命运的反抗精神,这是一个在心灵上得到解放的人,任何实质的牢笼都束缚不了他,作为一个现实存在的人,他的肉体虽受磨难,却并未消亡,而是用实际的行动来抗争,它告诉人们:不管在任何地方,只要在心里还有最后的一点希望,那就还活着,否则,安于麻木的现实,也就同死亡没有什么区别了。
  
  是的,是“希望”救赎了“自由”,除了自己,我们没法依赖虚幻的救主。曼德拉说过:“心,是一个人最强壮的部分。”假若我们的心不停息,希望,就始终存在。
  
  安迪曾经说过:……心怀希望是一件好事,也许是最好的事,心怀希望就永远有希望……既然你已经走到这儿了,就再走远一点吧……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8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