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流逝的童年(第一章 家 一、上梁)

时间:2008/6/7 作者: 云者从龙 热度: 80925
   
   
    关于童年的那点点滴的记忆,对现在的我来说是无比的珍贵的。身边的人一直说我比较念旧,我也是这样认为的。念旧的人不是很好么?就是现在跟大学的同学在平时聊天的时候,不经意地相互间还会提及到童年时的事儿。对于我们这些饱尝部队酸甜苦辣的年轻一代来说,最值得回忆的无非就是曾经吃过的苦、度过的摸爬滚打的日子和童年时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了。
   
    童年的那些事是那么的遥不可及,又是那么的措手可得,仿佛只要回首,它就在你身边了,可是当你真正回过头来的时候,你却又会发现,你离那个天真烂漫的年代实在是太遥远了,远得连你自己都不敢相信它曾在你身上发生过。
   
    现在每每看到如今的孩童玩着从前自己玩过的游戏,不禁有一番回味和品评。游戏是一样的,人已经不是从前的人,再细品味,变了,都变了,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角落都再也寻找不到从前的影子,只是在自己的记忆中慢慢回忆,细细品味……
   
    或许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那些过去的残缺不全的记忆只是过眼烟云,只是一些破烂不堪的碎纸屑而已,再想它也是毫无价值的。可是我想说,过去的你所经历的才是最值得珍惜的,只有懂得回头看的人才知道如何往前走,否则你也只知道往前看而不知如何走。
   
    长者们常说,我们这群八十后是幸福的一代,相比而言,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只是再看看身边的九十后,一个字“爽”,从小娇生惯养,吃香喝辣,坐车住洋房,又有哪一点不是让我们所羡慕的呢?跟他们相比确实又是天壤之别了。不过说实话,我是懂得满足的,能生活在这么一个美好的时代里确实是件值得炫耀的资本。首先我们出生时正值改革开放后社会进步最明显的八十年代,无论是人们的物质资源还是精神文化资源都得到了最大跨度的补给。而等那些九十后正躺在母亲的怀抱里嗷嗷待哺的时候,我们又经历了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九十年代。
   
    我没有兴趣去找一些有关那个年代社会进步的数据供人参考,而更想用自己印象中的一些事来告诉别人,这个世界在变化……
   
    用自己最纯朴的语言叙述出自己已逝的过去,用最真实的笔迹将它存储为人生最有价值的财富……
   
    讲出自己的经历,让自己回味,也留给大家共同品味……
----2008年5月于警院
 
    第一章 家
   
    想到家,人们的心头会自觉地涌现出一股温馨之感。家,是温暖的;家,是当你在异地他乡受苦受累后第一反应就会渴望能给你呵护的爱的港湾……总之,关于家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哪怕它再那么的破旧不堪。
   
    一、上梁
   
    刚记事那会儿,正值八十年代末,村里人像中了邪似的,家家户户都在房子上大做文章,不是把房子拆了重建,就是把人字形的屋梁给掀了改建成平房。哪家房子上楼板或是盖房顶的那一步就叫上梁。
   
    尽管家里人心里也渴望着盖起自家的新房,可是祖上的家业实在是不景气,所以一家子也就没能跟上风,不过在我们家上梁倒还是常事。
   
    祖上留下两栋房子,一大一小,都是青砖墙人字梁。大房子是爷爷奶奶和小叔住的。小房子以前是猪圈,父母结婚后,两口子商议后就把它给改建了,咬咬牙便搬了进去。
   
    在我的记忆里,这两栋房子就像两只千年老龟,沿着龟壳上的纹理裂开了一条条的缝,像是老龟饱经风霜留下的印迹,又像是被惨遭揉捏后在它身上残留下得道道创痕。
   
    风是无孔不入的,布满裂缝的墙体恰恰让它有机可乘。夏天的时候可以借着顺进来的微风凉快一些。只是冬天一来,透过墙缝钻进屋内的寒风可没那么让人省心,像刀子一样割开了人的皮肤,像小偷一样偷走了家人的温暖。
   
    人总是有办法的,家人用纸从屋内把缝给糊上了,如此风就只能在屋外闹腾,嗷嗷的嚎叫着,似乎是成心要折腾的人睡不着觉。
   
    我小时候非常的怕听夜间寒风嚎叫的声音,总以为鬼都是那么叫的。夜里听着鬼的叫唤声,久久难以入睡,躺在床上睁开着眼睛,望着屋顶,却又觉得屋梁上的动就像千万只眼睛再死盯着我。
   
    不过房梁上有洞总比墙壁上有缝好,因为哪天夜里月明了,透过梁上的孔投射进房内的月光把原来漆黑的屋子照得通亮。这时我都会放开胆子瞪圆了眼珠,像数星星一样注视着梁上的孔,于是它们也死命的放大了瞳孔,用那温和的目光洒向我,让我难以分辨出这到底是黑夜还是白天了。
   
    都说“春雨贵如油”,对我们一家子来说只要是雨,就是可恶的。雨天里无论昼夜,家人都得忙着用大小的锅碗瓢盆到处接着可能从梁上任何一个孔里漏进来的雨水。没有什么还比这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更让人烦心的事了,即使在十几二十年后的今天,父母闹口舌的时候,母亲对这“七十二个天窗”的事还一直是耿耿于怀。
   
    说是七十二个“天窗”,其实直到我十几岁搬出那老房子的时候都没有弄得清梁上的孔究竟有多少,总之在老家的日子里,一家人就没少上梁补过“天窗”。
   
    变天了,别家首先想到的是外面的衣服还没收呢,得先收衣服,场上的谷子还晒着,可别让雨给淋了。而我的家人估摸着可能要下雨了,仿佛灵光一现,冲进屋里,仰头望着屋顶,看看哪处还有落下的孔没补。妇女孩子们在屋檐下指指点点,男子汉们用瓦片把她们指出的孔给补上,一家人就这样在风雨来临前的最后一刻不亦乐乎地忙碌着。
   
    那年月,身边人祸是不常见,天灾倒是常有,除了雨水,连龙卷风也乐于对我们家的房顶下手。
   
    树枝杂草顺着龙卷风的涡流从地面上盘旋至空中,带领着黄沙军团向居住着人类的每一个角落突袭着,与窗户撞击出咣咣的巨响,打破了属于我的那个原本宁静的家。从天而降的无名火一而再,再而三的降临到本来看上去就弱不禁风的祖屋的房梁上。
   
    据说房梁共被烧过三次,前两次我是没见着。第三次被烧那天,龙卷风把外面的天空转得通红,闪电像熟透的西瓜瓤里瞬间裂开的缝,却又像毒蛇口中吐出的火红的舌头一般从天空伸到祖屋的屋梁上,随之就传出了干柴烈火结合后的噼里啪啦声和家人争相奔走的呼救声。
   
    家人对防止“龙火”是有一手的。按长辈们的说法,一旦龙卷风光顾哪家,就意味着向你们家索食了,要是哪家吝啬,没让龙神满足,它非吐火烧你不可。自从第三次房顶着火后,家里就再也没有小气过。风来了,爷爷跑进房里从米缸里抓一把米,站在房外的屋檐下用力往屋顶一撒,小叔也认为可不能怠慢了龙神,又是一把。而我渐渐的也把接待龙神当成了乐趣,大大方方地把米一把接一把地撒向天空,毕竟供奉神仙那能含糊啊!
   
    也说不清如此接待“神仙”究竟有什么道理,倒是打那起龙火就再也没降临到祖屋的头上过。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