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了阳山,不介绍水蜜桃,有点不尽人意了,但真的勉为其难,因为我不是桃农,虽然我家种过桃,不过那时我还小,大了一点上了学,父亲只让我好好读书。好在我成了家,岳父是种桃能手,于是我每年回乡吃着桃,看着他摆弄,因此也略知一二了,但仅仅是略知一二。
桃和其它果树一样需要嫁接,是用二年生的桃苗作母本。水蜜桃品种也多,有六令桃、红花、白花什么的。我岳父总是挑选自家口水最好桃的桃树芽去嫁接。桃三李四呀,三年后桃树就开始挂果了,第四年起就进入丰产期。每年隆冬季节,要在桃树根部深埋有机肥料,有些桃农还把经过泡透的黄豆深埋,发酵时会发出热量,使桃树安全过冬,来春便是上等基肥。开春时,要对桃树进行修剪整枝,剪去枯枝、弱枝,还要剪去密枝、疯长的梢。这个过程,当地桃农叫“闷头”。
四、五月间花期过后结了小桃,大概长到3公分大时,要用报纸糊成口袋,一个一个把桃子包起来,这样桃在袋内生长可免受虫、鸟侵害,更为了不让太阳直接晒到桃面上,因此这里的桃个个白里透红,水口极好。
也许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缘故,加上桃农的精心劳作、精心管理,阳山水蜜桃个大、皮薄、汁多,象蜜一样甜,尤其深受老年人喜爱。难怪我外公1990年临终前要吃桃,那时不是产桃季节,忙得我舅在无锡城区跑了一整天,也没买到,他老人家遗憾的走了。
现在这里的桃规模化生产了,桃园邻次栉比,一块接一块,农民是名副其实的桃农了。在那包桃子期间,当地桃农请来临时工,五个一群、十个一堆的包桃子,也别有一番景致。一到桃子飘香的日子里,这里便是人山人海,里三层外三层的。集镇上、公路旁、果园里,都摆着桃。买卖也一改传统称“重”做法,改为以箱为单位了,一般一箱只能装十几只桃,价格可不菲。外埠车辆也云集于此,是团购,更有商贩,把桃运往全国各地,甚至有空运港、澳地区的。于是阳山水蜜桃也随着流通渠道的拓展,而名扬中华了。南京、上海的不少超市内,设有阳山水蜜桃专柜,同时也进入一些高档宾馆。
这种景象一直延续到九、十月间,无锡人好有口福啊。
附记:
我岳父母在世的每年夏天,我老伴总是拖儿带女回娘家,也正是这个时候,家中桃成熟了,卖了不少,却留下好多好多的桃,而且都是上等的桃。我们确实也舍不得吃,必竟是老俩口辛辛苦苦种也来的。说卖了吧,可他们执意不肯,“卖啥,这是特意留给你们吃的”,他们总是这样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于是乎这些外孙吃啊,天天眉开眼笑的,围着外公外婆尽情嘻戏,当然老人家也乐在其中。回宁时还要带上许多,送给邻居、朋友了,也让他们尝尝家乡水蜜桃的美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