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陶然亭,想去看望石评梅和高君宇,献上心中的敬仰与倾慕。
1996年在北京期间,就有这种愿望,但未能成行。这些年,这种愿望仍在我心中涌动。尤其是每年到了冬天,我经常联想起这样的镜头:一个美丽忧伤的女人,孤独地走在茫茫雪野中,走到一片小树林中的墓地前,痴痴地久久地独坐独语独守独望,直到3年后,忧伤过度,追随着心爱的人而去,最终达成“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得并葬荒丘”的心愿。
我喜欢石评梅,喜欢这个被学生称为“我们的星”的“母亲式的教员”,喜欢她提倡的情育教育,喜欢她的文学才华,喜欢她的爱情观,甚至喜欢她的矜持与执拗。
我曾流着泪捧读传记文学《风流才女——石评梅》,也曾流着泪看完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评梅女士》。时隔十几年后,在我写这篇文章,重温石评梅高君宇生死恋情时,我又泪流满面了。爱之经典,爱之永恒,爱之悲歌,爱之绝唱。
想去陶然亭,打开电脑,走进网络,走进陶然亭。我没有驻足陶然亭旖旎的湖光山色,我情切切急匆匆奔向陶然亭畔“春风青冢”,“宝剑”“火花”。
“我是宝剑,
我是火花。
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
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
这是君宇生前自题像片的几句话。死后,我替他刊在碑上。
君宇!我无力挽住你迅忽如彗星之生命,我只有把剩下的泪流到你的坟头,直到我不能来看你的时候。评梅”。
我久久地凝视着墓碑,反反复复地默念着碑文题字,献上十几年的倾慕、热爱、景仰、感叹,献上红梅红枫的怀念,献上洁白的茉莉花环。
我读石评梅,哭;我看石评梅,哭;我想石评梅,哭;我写石评梅,也哭。是因为我理想的人生观、爱情观与石评梅产生认同和共鸣。所以,我在现实生活中,才带着敏感疼痛的心,这样千遍万遍地歌咏感叹。现如今,能有几人能够坚定不移地守望心底里自然萌生吐露芬芳的爱情花朵呢?
“假如我的眼泪真凝成一粒一粒珍珠,
到如今,我已替你缀织成绕你玉颈的围巾;
假如我的相思,真化作一颗一颗的红豆,
到如今,我已替你堆积永久勿忘的爱心。
我愿燃烧我的肉身化成灰烬,
我愿放浪我的热情怒涛汹涌,
让我再见见你的英魂。——墓碑哀歌”
评梅,孤雁哀鸣,陶然同丘,怎不叫我一个多情善感的女人,为她哭泣,为她牵魂呢?
评梅,并非“生来坟前绛珠草”,而是原野山谷中寂寞凌寒开的一剪梅!
想去陶然亭,想去看望石评梅、高君宇。明知那里只是衣冠冢,但我相信他们的灵魂依旧在陶然亭。因为这是他们生前相伴来过的地方,是他们死后得以长相依的地方。这里有评梅手植的青松与翠柏,这里有评梅泣血的诗魂与诗笺……情归陶然亭,魂断陶然亭!
想去陶然亭,想去看望石评梅和高君宇。想,仍在想……
2007/12/4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