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有句骂人的话叫“八婆”,北方人乍一听很刺耳,以为这是最难听的骂人话了。起初我试探着问他们是什么意思,是不是“三八节”里的“八”字,他们说不是不是,绝对不是!什么意思?他们不说。后来看到一些媒体上的栏目叫“新闻八卦”,我就感觉蹊跷,八卦有什么新闻?新闻还讲八卦吗?浏览那些内容一看,讲的都是名人明星的艳文艳史,绯闻或桃色新闻,说穿了,都是男女之事。原来“八婆”意思是“八卦婆”,是制造或传播绯闻艳史的女人!我很是为八卦抱不平的,伏羲为了打猎发明了八卦,在当时也算是高科技成果,我们后人为什么这样糟蹋它呢?
我反思正思,正思反思,最后不但原谅了我们的后人,还夸奖我们的后人非常聪明!既然伏羲画的“-”代表木棒又代表男人,“--”代表石球又代表女人,八卦就是由木棒和石球组成的,就是由男人和女人组成的,可不都是讲“男女之事”的吗?其实,我们的祖先也并不愚钝,伏羲把那两个符号画出来不久,人们就不单纯把它们当木棒和石球啦,他们看那两个符号很像男人和女人的生殖器。尽管后来最早的“男”、“女”有了会意字“丁”和“口”来代替(现代汉语认为“丁”、“口”是独体字,只能算象形字,不能算会意字),人们还是一看到那符号就觉得是那回事。至于真正的“男”“女”二字,是农耕社会出现之后才造出来的,男人是田里的劳动力,“男”字从“田”从“力”,“女”字有舞蹈的姿势,女人除了照料生活之外,还会搞点娱乐,不排除她们也说点男女之事来耍笑,这就是“八卦娱乐”。“八婆”在那时候就有了,只是没有现代人定义得那么确切、形象。生产、劳动、生活都离不开娱乐的,要不然歌星影星们创造的价值怎么就那么高呢?
需要说明的是,伏羲时代是没有文字的,“伏羲”两个字更没有,所以他有很多名字,除了叫他“伏羲”之外,还有包牺、庖牺、伏戏等等。为什么?因为没有文字,后来人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怎么叫就怎么叫,但都没离谱。“包牺”有包围猎杀之意,“庖牺”是厨房里有牛肉羊肉之意,“伏戏”有游戏娱乐之意。也许那个八卦图就叫伏羲(当初也没有“八卦”这个词),伏羲的名字就是八卦图代表的符号。伏羲时代,人民丰衣足食了,就有时间娱乐了。神农的名字就不同,他只有一个名字,那时候应该有象形字出现了。后来指代男女的“丁”和“口”更具备生殖器的特征,这两个字的本义经过引申,在文字史上应用的时间最长,直到清朝,户籍登记时还用它。过去说的“人丁兴旺”,指的是家族后代中男性多。而今天我们说的“人口众多”,已经不单指女性了。所以“口”字又有了更深层次的引申意义。
如果说伏羲时代完全没有文字也不准确,伏羲创造的八卦就是符号文字。除了它表述围猎阵法以外,在人物的性别、年龄上也已经定型。比如,壮年男队阵列的










在八卦里





自然界中与水对应的物体是山。水是有体无形的,装在什么体形的容器里就是什么体形。山是有体有形的,不容易改变形状。


八卦符号中,表示人物的男女老少有了,表示季节的春夏秋冬有了,表示自然现象的水火山风有了,而它们都是依托什么存在的?当然是“天”和“地”,没有天地,就没有万物,所以生万物的是天和地,天地是万物之父母,代表父母符号是



先天八卦图 后天八卦图
看上面的先天八卦图,就会觉得它真的像个游戏,南面的“乾”和北面的“坤”相对,东北的“震”和西南的“巽”相对,东面的“离”和西面的坎相对,东南的“兑”和西北的“艮”相对。也就是说,不管是玩藏猫猫还是玩老鹰捉小鸡,都是同龄人在一起玩。再看里圈相对的两数相加,都暗合一个“九”字。
后天八卦图不再用来打猎了,那些符号都被赋予了天地、水火、山泽、雷风等自然景物的名称,除此而外,它们还代表了四时八节。这个图肯定不是游戏图!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