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伏羲创造的两个最古老的字“-”和“--”,既代表木棒和石头,又代表男和女。他用石头和木棒武装的壮年男队阵列,壮年女队阵列,以及少男、少女、中男、中女、长男、长女六个阵列,共分为八个方阵,组成一个包围圈,将赶进包围圈中的猎物一网打尽!这八个阵列的形式为:
壮年男队阵列:




壮年女队阵列:




我们先看男队阵列,三条“-”叠在一起,表示这个阵由三组男队组成,力量强大,他们负责把伏击圈外的猎物从八方的一个缺口赶进伏击圈,其余七个阵列预先埋伏成一个开了口的伏击圈。等到男队把外围的一群猎物赶进伏击圈后,八面合围,一网打尽。我们再看女队阵列,三条“--”叠在一起,表示它由三支女队组成,她们守侯在猎物最容易逃跑的要隘,以石球投掷,将逃跑的猎物或击毙,或击伤,最终全部捕获。
这就好比一个口袋,男队方向是口袋的口部,女队方向是口袋的底部。袋口封起来,袋底扎紧了,猎物尽在囊中!少男队阵列的“-”为什么在最上部呢?因为上部是包围圈的外围,小男孩举着一根小木棒——象征性的武器,由中间一列女队保护着,在最下部,也就是最里圈的女队还要负责追赶抓获猎物。同样,少女队阵列的“--”也在外围,让小女孩拿着两个小石球观摩学习,锻炼胆量,她们由中间一列男队保护着,里圈的男队同样要负责打猎。中男队和中女队就不同了,他们已经被排列在中间,既让他们得到保护,又让他们有更多参战的机会,让他们在实战中增长知识,增强勇气,培养机智,并得到猎获的快乐。长男队阵列“-”在最下方,长女队阵列“--”也在最下方,说明他们在包围圈的最里面,已经成为打猎的主力。
我常想,祖先们最早猎取的目标是什么呢?什么动物群居量最大?什么动物最温驯易猎?那就是羊!请看伏羲的“羲”,上面是个羊字头,“羲”的下部像人披着兽皮,拿着武器,躬着身子追赶的样子,最后把羊举到头顶,说明抓到羊了。他们披的是什么兽皮?应该披的是羊皮。因为羊皮是当时最多的毛皮,衣服大部分是用它做的,再说,用羊皮把猎人装束起来,也迷惑了羊的眼睛,使之放松戒备。猎人们甚至把打猎的木棒也缠上碎小的羊皮,还用羊皮做了帽子,用麻坯子把它扎在头上,羊皮袍的腰间也捆上麻坯子,留待捆绑猎物用。
请看,这样的打猎队伍,像不像今天乡间民俗送丧的队伍啊?孝帽子孝袍子都是白色的,头上腰里都勒着麻坯子,连哭丧棍上都缠着白纸条子!新雷第一声敢于大胆地推测:这是伏羲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缅怀他的伟大功绩,仿照他组织的阵列,一袭他带队出征时的装束打扮,给他办的治丧仪式。谁知道这仪式一开头,就一直延续下来,直到今天,我们在民间还能看到这种仪式!谁能证明这是封建迷信?这是我们后人世世代代纪念伏羲,也是纪念我们的前辈啊!没有伏羲这个人出现,中华民族文明史的开启不知道还要晚多少年呢!不过,现在的送丧队伍是早已看不见女人拿着两块石头了,用今天的话说,也算是“与时俱进”吧。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