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月光

时间:2021/6/18 作者: 姚新锋 热度: 391335
  从贝多芬的《月光曲》,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月光一如既往地温柔与动人,无论是否中国的月亮比外国的圆,皎洁的月色跟随我们千年,怪不得古人要感慨“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前几日,我带着些生活的迷茫,看见了清风夜色底的月光。风吹窗帘,月华寥寥,稀薄的好像是若有若无的雾气,又纯净安然好像姑娘的眸子,我独坐在窗子底,很久很久沉默着,望着偶尔飘来的云,听着村庄此起彼伏的蛐蛐与蝉鸣,思绪从曾经走过的路流淌到未来该走向哪里的苦苦求索,不知不觉陷入了痴惘。

  月光很静,其实真应了王维那句诗“蝉噪林愈静”,村庄里貌似满耳淹没在虫唱之曲,可事实上缺了城市车水马龙的喧嚣,减了人来人往的热闹,反倒是更显一种清朗朗的格调,甚至于说人更容易沉浸到个人的梦的世界,没有谁来惊扰,只是一个迷雾里走失的孩子,在黑夜里用一双黑色的眼睛去寻找隐藏的光明。

  村子里斑驳树影,在清风里摇曳,反倒是更衬托出夜的安宁,时而我伸出手掌,就看到五指的黑影被月光照在了地板上,想要去抓住什么,可月光稀薄,哪里又能抓住呢?月光流淌,宛如年华将逝,除了珍惜此时此刻,又何必多贪求什么。

  记得唐人在《春江花月夜》里说:“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家是港湾,老家有一条弯弯的小土路,弯弯的月儿照着路,每一颗小石子都在月光底沐浴,想想也该多么渴望,回家吧,奔波在旅途上的人们,回家去看看吧,家是港湾,是心灵栖息的地方。

  也许那一夜,当长大了的我重新站在小路上,月光光,路弯弯,父亲挽着母亲的手,母亲拄着拐杖在等候,白发苍苍的老人家,等来了闯荡四方回家的孩。

  家在海边,我时常可以趁着夜色去海边徒步,在沙滩上,在苍茫中,遇见月光。

  海里的月光又不同于村庄。海水漫漫,涛声夜夜,拍打着岸边,一起一落,好有节奏,这等声音混着隐约的流水在石缝里潺潺流淌的窸窸窣窣,迅速将人拖入遐思的境界。海平面,在夜色里望去,尽皆苍茫,东南西北一切都隐藏于茫茫的黑暗,也许潮水在奔腾袭来,也许会期待幽灵船的出现。闭上眼睛,人就在沙滩上朦胧地睡去,不需计较豪宅与土屋,不需思量空调与床笫,夜空是棉被,沧海是草席,人在安安稳稳地睡着,夜色会带来平静。

  很多年,我时常在半夜睁眼,看见了漫天璀璨的星辰。那是一种不同于城市的夜空,城里的夜,虚空里寥寥无几的星光,且黯淡好似垂落,好像睡眼惺忪的孩子再忍不住就要睡去了。海边的夜,那些星星都是极可爱活泼的孩子,睁大了清澈的眼睛,眨着或凝着大地上的人,从西到东,长长一线的摇篮,宇宙的孩子都在那撒着美美的腿儿欢笑,再多的愁闷的事,再累的疲倦的身体,此时,都如回到了孩子时候,那时候,天真无邪,也许还有两小无猜的那个邻家小弟弟一起牵着手唱儿歌,心境空明,人生也清澈见底。

  若是睁开眼来,是一汪长长的月光,我没有说错,是在海水里洒落长长的一条月光之路,从海天交界到平宁的水浪中间,狭窄而冗长的好像是鱼神翘起的尾巴,跳跃着粼粼光亮。我时常怅惘地去想,是不是顺着那条月光之路,就可抵达生命最圣洁的天堂。

  十五十六,中天月圆。海水平静地好像睡下了的小宝宝,我独自站在沙滩上,一浪又一浪的微波,抚摸我的脚掌,轻轻地什么也别说,心里知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样就会觉得十分美好。曾经思慕的人,如今也极幸福地生活着,这岂非是最大的满足?

  人生道路迷惘,月光是一盏灯笼,照着迷失的孩子,找回家乡的路途。心比天高,心比地广,人概因有了太多不切实际的欲望而拖累了生活,活在当下,心里藏一轮明月,照着知足常乐的生活,照着生命漫漫的道路,在那一个风清夜淡的时刻,怀着欢喜,凝着坚定,走向生命纯真而坚韧的境界。不忘初心,才能在最终不忘来时的路,记得敲响回家的门,会有白发的父母借着月光走来,蹒跚地给孩子打开了门。

  我想,也许是因为月光皎皎,不染人世的风尘,千年万年,千里万里,思乡的游子在极度痛苦煎熬的寻梦路上,抬头望明月,始终能想起那曾经年幼的渴望,找到心灵的慰安。种在故乡的那一粒种子,翻山越岭,也终将把希望洒遍生命的每一个角落,莫失莫忘,对着月光,对着父母先人,勇敢而温柔地走下去。

  月光稀,天涯路,人不远,心相照。

  2015-8-13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