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弥渡县建设花灯文化名县的三级跳

时间:2021/6/7 作者: 鱼翔 热度: 407350
  弥渡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弥渡各族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弥渡悠久的历史文化可慨括为:白子国都胜慨民族文化;南诏铁柱标绩全滇华夏唯一;《小河淌水》唱响奥运享誉全球;弥渡花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传承、发展、弘扬弥渡花灯这一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把弥渡建设成为花灯文化名县,弥渡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屋建瓴,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确立了:“唱响《小河淌水》,跳红弥渡花灯”;“建设中国花灯文化大县,世界《小河淌水》名曲名县”;“借助《小河淌水》品牌,建设花灯文化名县”的“三级跳”文化建设发展目标,在文化建设发展目标指引下,弥渡县创建了云南省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花灯)之乡,弥渡花灯、弥渡民歌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创大型无场次花灯戏《正月十五闹花灯》双获云南省新农村建设文艺汇演、云南省新剧目创作展演金奖等一个又一个花灯文化名县建设的辉煌。

  唱响《小河淌水》,跳红弥渡花灯

  1998年,在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云南省实施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机遇中,为充分利用名曲之乡、民歌之乡、花灯之乡资源,弥渡县委、县人民政府以高起点、大气魄、大手笔、大动作的理念,提出了“唱响《小河淌水》,跳红弥渡花灯”的文化建设主旋律。全县上下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创建云南省文化先进县,申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花灯)之乡为载体,掀起“唱响《小河淌水》,跳红弥渡花灯”一波又一波的文化建设冲击波。到2002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开展以花灯文化为主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近300场次,县花灯剧团送戏下乡演出440多场次,这些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和专业剧团的演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较好地传承和弘扬了弥渡花灯这一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奇葩。为了更好地宣传和确立弥渡花灯的地位,投入70万元制作《小河淌水》的故乡——弥渡行VCD音乐光碟和磁带2万套在昆交会首发;开展面向全国征集《我是小河淌水故乡人》的歌曲征集活动,共征集到来自北京、上海、山东、湖南、安徽、湖北、四川、广东、浙江、江西等10个省市以及省内62名词曲作家的79 首词曲。对外文化交流方面,派出花灯剧团先后赴国内的辽宁、深圳、石家庄、北戴河、牡丹江、福州、秦皇岛,省内的昆明、楚雄等地访问演出和商演,较好地对外宣传了弥渡花灯。投入巨资建设了占地25000多平方米的花灯广场和街心花灯雕塑。“唱响《小河淌水》,跳红弥渡花灯”的文化建设引起了众多电视媒体的关注,中央电视台、云南电视台、广西电视台等先后派出摄制组到弥渡摄制节目。由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小河淌水的地方》于1998年7月16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首播,由云南影视新闻中心制作的《弥渡花灯潮》先后在云南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播出。2002年,弥渡的“花灯妹子”荣幸登陆央视《魅力12》,向世界展示了弥渡花灯文化魅力。正是有了弥渡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倾力打造,弥渡县迈入了云南省文化先进县的行列,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花灯)之乡,花灯文化名县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建设中国花灯文化大县,世界《小河淌水》名曲名县

  在全国上下深入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弥渡县委、政府审时度势,与时俱进,提出了“建设中国花灯文化大县,世界《小河淌水》名曲名县”的文化建设思路,围绕这一文化建设思路,弥渡举全县之力,坚持先进文化导向作用,积极发掘和充分利用弥渡丰富厚重的花灯文化资源,不断丰富完善扩展建设中国花灯文化大县,世界《小河淌水》名曲名县的内涵和外延。投入经费邀请大理州文化局、大理电视台协助,举办弥渡县首届“信合杯”花灯文艺表演暨花灯十大姐评选大赛,有来自全州12县市、大中专院校的140名女青年报名参加“十大姐”评选大赛。为了更好地弘扬和传承弥渡花灯这一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2004年,弥渡县委、政府命名、授匾、表彰了100户“花灯世家”,对全民参与弥渡花灯的传承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掀起全民传唱花灯的新高潮。文化部门组织创作班子,创作编排了老年、青年、少年三套花灯健身舞,制成VCD光碟,在全县推广普及,并组织了有6000人参加的花灯健身舞比赛。为了对外充分展示宣传花灯之乡的花灯文化,组成百人花灯十大姐方队,参加昆明国际旅游节大理开幕式表演,获中外宾客高度赞誉,编辑出版了集研究、传承、发展弥渡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音乐舞蹈的文献资料《弥渡花灯音乐舞蹈集》,共收集弥渡传统花灯曲调438首,新编花灯调26首,新创获奖词曲调31首,收编了15种32个弥渡花灯、彝族舞蹈套路。继弥渡民歌《小河淌水》2002年登录央视后,《弥渡民歌?山歌》又成为央视视点,弥渡“花灯十大姐”于2004年 10月再次走进《魅力12》,弥渡又一次引起世界的注视。

  借助《小河淌水》品牌,建设花灯文化名县

  党的十七大确立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方针,弥渡县委、政府始终做到思路上的前瞻性,目标上的连续性,措施上的具体性,组织上的广泛性,行动上的针对性,提出了“借助《小河淌水》品牌,建设花灯文化名县”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全县山下齐心协力、克难奋进,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建设花灯文化名县的新篇章。

  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争取项目,多渠道筹措资金,全方位建设县、乡、村三级文化活动阵地。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县文化活动中心已在建设中,不久即可投入使用,全县8个乡镇文化站按省二级文化站标准规划征地新建,全县105个村级文化室先后得到扶持建立,文化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有力促进了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发展和繁荣。

  文艺精品创作驶入快车道,每年投入100万元专项经费倾力打造文艺精品,聘请省内名作、名编、名导,创作,编排,导演的由本县花灯剧团演出的大型无场次花灯剧《正月十五闹花灯》参加云南省首届新农村建设文艺会演和云南省第十届新剧目展演双获金奖,花灯剧团新创的56个节目参加省、州文艺汇演均获奖项,新编传统花灯小戏《老皮赌钱》在获省“星耀杯”花灯小戏小品电视大赛奖项后,被选为参加全国地方戏小戏小品比赛节目即将赴京演出,2009年创作、排演的五场次花灯剧《山村医生》公演后,引起强烈反响,“弥渡现象”在省内兴起强烈的弥渡花灯文化冲击波。为了更好地调动、扶持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逐步将群众自发的、低层次的、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引向自觉的、有组织的、具有鉴赏性的文化活动方向发展,多年来,群文工作者深入社区、坝区、山区、部门、企业、学校辅导培训群众78598人次,目前,全县共有100多只农民业余花灯演唱队,80多班龙狮灯班活跃在城区、坝区、山区,每天参加活动的群众数以万计,群众文体活动覆盖率达80%以上。为建设花灯文化名县,弥渡县委、政府作出开展每个月一场的,以《小河淌水》、弥渡花灯为特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弥渡深厚的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群众“花灯广场”文化活动的决定,投入50万元购置了开展广场文化活动所必需的灯光、音响设备,并列入全县年内重点工作内容部署和考核。从2005年10月至今,共演出62场,演出节目608个,参加演职人员近万人次,观众达20多万人次。广场文化活动已成为弥渡人民沟通、交流、娱乐、健身的重要平台。

  站在建设花灯名县的高度,传承弘扬花灯文化从娃娃抓起,培养青少年热爱家乡、热爱本土文化的情感,实施花灯民歌进校园工程,组织乡土教材编写组,编写印制了小学低段、高段、初中《弥渡花灯民歌》进校园工程乡土教材5万册发放全县中小学校,加快花灯文化大县建设步伐。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弥渡花灯被云南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为了更好的对弥渡花灯、弥渡民歌进行保护,弥渡县抓住机遇,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全县调查、采访、收集、整理,从弥渡花灯、弥渡民歌的分布区域、历史渊源、基本内容、传承谱系、主要特征、重要价值、濒危状况、保护计划等方面完成了调查报告,申报文本等材料上报国家文化部,弥渡花灯这一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瑰宝,以其具有的重要价值,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弥渡民歌正在评审待批中。

  为了从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大视角介绍宣传弥渡花灯文化名县建设,全方位展示弥渡花灯、弥渡民歌的魅力,2008年5月,弥渡民间的花灯民歌艺人再一次走进央视演播厅《民歌?中国》栏目录制了6期,每期30分钟的全面展示弥渡花灯民歌文化精髓的《弥渡风情》专题节目,随着节目的播出,在全国又一次掀起弥渡花灯文化名县建设的冲击波。 倾力打造弥渡花灯节,做到软件、硬件、经费三位一体,努力把享有盛名的、目前我国现存的原生态最大规的千年舞一扇,一灯翘千年的弥渡传统的 正月十五元宵花灯节 打造成国内有名,世界闻名的节庆文化品牌。

  在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机遇中,弥渡花灯文化名县的建设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本文载于《云南群众文化》2010夏季刊)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