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时间:2021/4/25 作者: 曾经拥有 热度: 426549
  今天看电视,看到一个哈萨克族的牧民,用老鹰捉兔子的镜头,看着这个镜头,我马上回忆起,小时候老家老鹰抓小鸡的事来。我家在村子的东南边,东边有一个很大的汪,为了保持水土,汪的边缘栽种了很多的树,有的高达几十米,有的十几米,还有的几米,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因为是为了保持水土,不是太让它们成材,所以对于树的形状没有刻意的修剪,有的树屈曲盘旋,有的树高高的耸立,还有的则斜躺在水面上。由于树丛稠密,所以人很难走进去,因此树下各种动物的天堂。特别是家里喂养的鸡、鸭,更是躲在里面不愿意出来。到了夏季,里面还有各种昆虫,小鸡们更是在里面乐不思蜀了。我记得每年春夏季,老母鸡抱窝,领着一去小鸡,它们喜欢躲进浓密的树丛里,享受着美味佳肴,还有那份宁静。

  不过,有几天老母鸡领出去的小鸡,每天领出去的和领回来的不一样了,母亲猜测可能是跑丢了,于是满树丛里找,却也没见踪影。开始怀疑,小鸡遭遇了不测。

  有一天中午时分,一家人正在吃饭,忽然听到院子外的老母鸡愤怒的大叫声,一直担心的母亲迅速的跑了出去,看到一只老鹰正在个老母鸡对峙,母亲走进,老鹰似乎有些不甘心,依旧没有离开的意思,母亲看到老鹰凶狠的样子,也有些害怕,随手在地上捡起来一个干的木棒,准备对着老鹰狠狠的打去,老鹰见状,这才愤愤不安的飞走了。母亲连忙将老母鸡唤回家,这一次。老母鸡没有给过去一样,不愿意回家,而是一边“咯咯咯”的召唤者自己的孩子,一面迅速的回到了家里,一清点还好,幸亏母亲出去的及时,小鸡都安全的回来了。以后几次还经常发现老鹰在上空徘徊的场景,不过,很少再下来抓走小鸡了。

  人们训鹰有着悠久的历史。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记载秦朝宰相李斯被处死前仍想着"牵黄犬,臂苍鹰,出上蔡东门"的生活。可见,当时鹰猎已是贵族的主要游乐活动之一。训鹰小时候经常听奶奶说,据说很复杂,也很难成功。

  驯鹰主要是驯化幼鹰。不过,一般小鹰都在高大树木的顶部做巢,很少有人敢到鹰巢中掏雏鹰。如果那样,偷窃者会受到雌雄苍鹰的攻击,轻则被抓伤,重则被抓伤双眼,甚至丧命。

  驯鹰最开始的那个环节叫"熬鹰",就是连续很多天不让鹰睡觉,同时也不给鹰吃的,目的就是让鹰最终听人的话。鹰被饿了七八天后,开始给吃的,这个环节叫"开食"。

  接下去的环节叫"带轴",它的另外一个说法叫"勒膘",意思比较明白,就是要让鹰减肥。办法是用线麻团包裹上一块鲜肉,让鹰吞下去。鹰消化不了线麻团,就只好把它呕出来,这样也就顺便将肠子里的油也刮了出来,这会使鹰更饥饿,也更听从人的调遣。饥肠辘辘的鹰在这样的反复的不择手段的调教下很快就成为一架跃跃欲试的狩猎机器。

  在整个驯鹰过程中有两个细节让人少许心安。一个鹰把式在"拉鹰"(又称"请鹰")前,要拜祭鹰神,整个过程与拜祭先人差不多。再一个是,所有驯鹰者过去都遵循一个老规矩,即在春天把已然驯化的鹰放回山林,让它去生儿育女。有时,即或已被驯化的鹰不愿意离开主人,鹰把式也要想尽一切办法把它送走。

  写到这里,我禁不住的放声朗诵起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什么时候,我也可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呢?
赞(1)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1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