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庠则名,如岳麓山等。炉江西北郊,亦有一山,名曰观音山。因其山顶常年云雾缭绕,变幻莫测,时常有类似观音大士形象的雾体出现。又恰逢日出时分,旭日光芒万丈,喷薄阳光与观音雾体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雾体四周佛光四射的美丽幻像,当地人以为是观音降世,遂将此山命名为观音山。大家还四处募化资金,在山上营建了一座庙宇,名为观音庙。自庙落成后,香客云集,香火旺盛。尤其是每年农历六月十八这一天,传说是观音降世日,远近信徒慕名前来祭拜观音大士,祈求福运亨通。观音山人山人海,香烟弥漫,盛况空前。
观音山南麓,有一片开阔地带,之前是劳改农场,后来据说一位风水大师偶然路过此地,见其地形虎踞龙盘,毓秀钟灵,便向当时主政者建议在此修建一座学校,以因应该地的灵气。不久,一幢幢楼房如雨后春笋般在这里拔地而起。一大批朝气蓬勃的年青学子也陆续来到这里。观音山下第一次响起了琅琅书声。渐渐地,观音山炉江师专的名气在黔东南地区流传开来。再后来,炉江师专晋级为炉江学院,成为一所综合性本科院校,直至今日。
炉江学院足球场左侧有一小湖,名叫郎桑湖。湖畔绿柳成荫,湖中荷叶田田。绿树掩映中,是一排五层高的白墙红瓦的新公寓楼。公寓楼中住有一位老教授。教授姓何名建,是炉江学院的建院元老之一。只是上了年纪,身体病弱,四年前从教育一线退下来,如今赋闲在家,平日里靠研习古书字画打发时光。何教授老伴前几年去世了。子女也不在他身边。平日里就一孙女何淑懿跟他一起生活。
祖孙俩感情很好。孙女何淑懿聪明伶俐,勤劳能干,生得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宛若两颗晶莹剔透的葡萄,深邃的秋波里暗暗地涌动着几丝忧郁,似乎在默默诉说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五官精致的俏脸上时时布满笑意,甜蜜迷人,情真意切,让人一见就心生怜爱。祖孙两人互关互照,老慈幼爱,生活美满,其乐融融,倒也没有什么大缺憾。
可近来何教授常常唉声叹气,莫名发牢骚。起初大家都觉得莫名其妙,不知道何老何以心性大变。后来经过旁敲侧击地打探,才知晓个中缘由。
原来是何淑懿今年高考成绩不错,分数超过二本录取线好几十分。何教授的儿子儿媳强烈希望女儿报考沿海地区高校。他们想让女儿到发达地区见见世面,历练历练,开拓其视野,丰富其阅历。这对她今后的人生规划大有裨益。毕竟,炉江也只是一座四五线的小山城。长期在此生活,可能眼界跟格局都容易受大山所限。山外有山,山外有海。走出大山,到外面更广阔的天地去纵横驰骋,或许对女儿未来的发展更有积极的助推作用。他们把这一想法告诉了何教授。何教授表面上不置可否,但内心着实泛起了不小的涟漪。
从理性的角度来说,何教授是举双手赞成儿子儿媳的想法的。他何尝不希望孙女何淑懿有一个光明美好的未来。但想到万一淑懿真的考到外地去了,祖孙两人就要分开了。这让他难免有些不舍和失落。
这么多年来,何淑懿都是跟何教授生活在一起。何教授跟老伴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淑懿从呱呱坠地的婴儿抚养成如今亭亭玉立的大姑娘。这其中的苦与乐,只有他和老伴才能够体会到。看着淑懿一天天地健康成长,他倍感欣慰。除了创办炉江学院及在一线教书育人带来的成就感,就是把淑懿抚养成人,最能让他体会到人生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而随着人生走进暮年,何教授也渐渐感到膝下空旷的凄凉感。虽说也有儿女,但他们自幼便跟随何教授到炉江来生活,或多或少沾染了城市的市侩气,比较现实和势利,全然没有何教授一向秉持的乡下人民的那种淳朴敦厚古道热肠的品性。何教授来自农村,虽然久在城市生活,但骨子里还是坚守着农村汉子质朴豪放平易近人的本色,没有锱铢必较患得患失的悭吝心理,也没有冷漠无情高高在上的市井傲气。因此,何教授感觉自己的性情跟儿女们的格格不入,也就不太喜欢跟他们在同一屋檐下共同生活。老两口早早就跟儿女们分了家,过后也鲜少去儿女们那里走动。渐渐地,大家也就越发生疏起来了。
然而,何教授内心深处还是渴望能够拥有一份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毕竟,只有他和老伴,家里永远都显得凄凉惨淡,没有一个家庭该有的温馨。尤其是老伴过世后,这种凄凉感更是来得前所未有的强烈。痛失爱侣的那种孤独感与日俱增。幸好还有孙女的朝夕陪伴,尚可稍微排遣他内心深处的无尽寂寥。因此,当他知晓儿子儿媳要让孙女报考外地高校后,一种莫名的失落感油然而生。想到自己暮年晚景,孤独一人,凄凄惨惨,心中难免伤感无限。整个人渐渐变得烦躁和抑郁起来。脾气也不似从前那样好,动不动就牢骚满腹。
赞(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