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言情小说 玄幻推理 武侠小说 恐怖小说 成人文学 侦查小说 其他连载 小小说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母亲呀,母亲……呜呜……(短篇小说)(一)

时间:2025/8/17 作者: 宋家园 热度: 225
  作品简介

  小时候什么都不懂, 成年了懂得的也不够,老年了什么都懂了,但已经晚了,后悔没有很好地孝敬父母,对父母的辛苦念念不忘,特别是对母亲的辛劳,更是撕心裂肺地怀念,所以总是呜呜……妈妈……

  这是一个基本纪实的故事,不过得有文学作品的必要描写,所以称为小说。

  母亲呀,母亲……呜呜……(短篇小说 )  

  目录

  一.孤独老妈
  二.回想童年
  三.辛苦老妈
  四.老妈晚年
  五.老妈陈迹
  六.故乡寄情

  一.孤独老妈

  妈妈来了,是我强行把她接过来的。

  我们兄弟姐妹五个,在很多年之前就都出飞了,而且大都飞得挺远,只有二妹子还在老城。

  其实,接老妈来是我多年的愿望,只是一直没有实现而已,我曾经多次去信和打电话,而且还专门去接过,可老妈就是不来。

  为什么不来呢?老妈说:“故土难离呀,一个人过挺好。”

  老妈也不是谁家也没有去过,曾经去过二弟家。

  二弟家住在北京,各方面的条件都比我家好,也愿意接老妈过去,我们兄弟姐妹也同意。还因为那是首都呀,让老妈去开开眼界嘛,享受享受,可老妈也是不愿意去,经过我们大家好说歹说,最后总算是劝去了。

  那是在十年前的事儿,老妈在那时虽然已经75岁了,身体还算可以。

  可到了北京就开始闹病了,今天发烧,明天闹肚子,过几天,又这儿疼、那儿疼的,在头一个月里,就跑了好几次医院,人瘦了一圈!

  最关键的是精神状态,糟透了!医生说是水土不服。

  其实我们都心里有数,虽然跟水土有关系,但不是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故土难离呀!

  没有办法,老妈在北京只勉强待了二个月,就只好又送她回老城了,老妈对老城那个家,真是眷恋得非常非常邪乎!

  其实,那个家还有啥呀?屋里一共才十平方米多一点,只有一对老箱子,还有箱座,那还是在我结婚时那年打的,我出来后就留给了家里。还有一个老式桌子,三个抽屉的,下面没有卷柜的那种,以及椅子和凳子。在早年,福利分房是带家具的,一个桌子、二把椅子、四个凳子,咱家竟用到现在,当然,都已经破旧得不成样子了。

  本来,爸妈还有一对更老的箱子,但已经破损得更厉害了,都散架子了,最后,只能是早劈了生炉子了。

  还有就是自搭的板床,靠南面窗户,东西顶墙,满满登登地占了半间屋子,再还有就是箱子里的破东西,以及锅碗瓢盆。

  当然,对老妈来说,最重要的是墙上的那些老照片。

  一张是爸爸的黑白遗照,12吋的,用镜框镶着,挂在桌子上方的墙上。

  在对面墙上一对箱子的上方,还另外挂着一溜的老照片,也是用镜框镶着,大都是老旧的黑白照,少有几张彩色的。

  当然,对这个老屋,我也是有眷恋的,但只是有些许,我既眷恋那幸福的童年,又憎恨那痛苦的童年!

  二.回想童年

  在小时候,我们兄妹五个像蝗虫一样,与爸妈同挤在一个大板床上睡觉,因为挤,我们兄妹经常打架,谁躺下晚了,根本就没有地方睡!

  福利分房的家具其实也包括床,但用床形成不了大铺,睡不了那么多人,只好把床头锯了,再加些木板,铺成大铺,这样,才能勉强睡下那么多人,而且,还包括早年还在的奶奶。

  对小时候的很多事,我真的还记忆犹新,现在想起来,有的真的很甜蜜,有的真的很痛苦!

  记得一天最难忘的时候,往往是在冬天的早晨,我们不常被爸妈起床后的动静弄醒,而是常被饭菜熟了的香味熏醒!

  一打开蒸锅,一锅涩涩黄黄的、冒着难闻气味的大窝头就不要说了,还有那天天难喝的破白菜汤或萝卜汤,虽然其实并不难喝,妈妈做得很好喝嘛,但天天喝,就喝不下去了。而最令人兴奋的是,有时妈妈一打开蒸锅,偶尔是一锅大馒头,或是大花卷,我们是被这种香气熏醒的!

  凡在这时候,我们都立马支支愣愣地爬起来,在被窝里支撑起上身,伸着脖子,瞪着眼睛,鼻子使劲地嗅着,口水都流了出来!

  当然,还有妈妈偶尔炒的肉、煎的鱼,那就更香了,妈妈凡在那时看我们高兴,也张着嘴乐!

  最难忘的还有这种情景,妈妈给爸爸炒了两个鸡蛋带菜盒,与装了两个窝头的饭盒,一起装进爸爸上班带的提兜里。

  尽管如此,鸡蛋和葱花的香味在屋里久久不散,我们仍然在不断地使劲地嗅着!

  常在这时候,爸爸就会把菜盒再拿出来,打开盖,放在我们的鼻子底下,让我们挨个地闻闻,然后拿起筷子来,给我们每人吃一口,然后就没了。

  妈妈在这时候总是埋怨,可爸爸却笑着说:"其实我最爱吃咸菜,你妈弄的真香。"边说着,边把咸菜夹到了菜盒里。

  奶奶在这时候早起来了,弓着腰,在屋里收拾这儿、收拾那儿,看到这情景,总是摇头叹息。

  其实,只有冬天才在住人的屋里做饭,不是只因为厨房冷,而是为了给住人的屋里取暖。

  在那时候,虽属北方的老城,也没有暖气,只好在屋里生上站炉子。在早晨,我们冻得总是把头缩进被窝里,在感到暖和的时候,就知道妈妈已经把炉子生着了,再加上饭菜的热气,屋里的幸福气氛是最浓的!

  在每天爸爸上班走后,妈妈把我们的棉袄、棉裤,用手拿着在炉子上烤,然后喊我们起来,挨个给穿上。

  其实,爸爸在工厂里是中层干部,虽然不愿意给单位找麻烦,但因为家里人口多,住得太困难,也曾经写申请扩大住房,可总不能如愿,因为,那时的房子分配确实紧张。

  我们这个单元,其实有两个房间,一南一北,一进大门是走廊,我们家在南屋住,北屋住着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共用一个厨房和一个厕所。

  在文革后,北屋那个知识分子当了稍大的官,给了双居室,搬走了。

  这可是个机会,爸爸不得不猛申请,两个房间终于都给了我们家,我们家在那阵子好顿高兴!

  最高兴的是我们这帮孩子们,那时候,我已经近18岁了,太能帮家里干活了,与弟弟妹妹们争着抢着,帮爸爸把三张床拆到北屋安上。又找来新木板,把南屋仍钉成大板铺,爸妈和两个妹妹还在南屋住,我们哥仨在北屋睡单床,甭提多高兴了!可惜,遗憾的是,奶奶那时已经不在了,要不多好哇。

  后来,又拥挤了,因为我结婚了,在北屋住,弟弟们又回到南屋大铺上去挤了!

  我为什么当年要搬出去?为了改善家里的住房条件也是原因之一,但哪承想,二蹦哒,三蹦哒,竟蹦到N城去了,离家好远。

  蹦到N城后,起初我并没有后悔,因为单位不错,媳妇工作也不错,后买了三室二厅的房子,我和媳妇住一个屋,儿子成人结婚后住一个屋,剩下的房间是给老妈准备的,当初买房子就是这么想的嘛,可老妈就是不来。

  说来也怪,我蹦到外地去了,两个弟弟和大妹妹在后来,也都蹦到外地去了,在老城,只剩下二妹子了。在爸爸活着的时候还好,可爸爸一走,家里就只剩下老妈一个人了,对我们做儿女的来说,心里是放不下的。

  老爸是在73岁时走的,得的是脑血拴,脑血拴不像脑溢血,一般不会立马故去,我恨死那家医院了,是他们把老爸的病耽误了!

  在那时候治疗脑血拴,记得一般都用叫"小分子"什么的药,而那家医院用的是自制的药汤,记得好象叫"川胸芹"什么的,一点效果都没有,我们家属要求用"小分子"什么的,医院不肯。

  事后才知道,"川胸芹"是他们在那时正在试验的自制新药,其它的药一律不用。后来,"川胸芹"经试验无效不用了,又改为用"小分子"什么的了,而这个档口,却让老爸赶上了。

  治疗脑血拴,在当时虽然没有特效药,但很多患者用"小分子"什么的,也有抬进医院,站着出来的,而老爸是白治疗了一个月,抬着进去,抬着出来,一点也没有见轻。虽然在以后想尽了很多办法,但黄金抢救期已过,回天乏力,且越来越重,几年后,撒手人寰!

  在老爸走后,老妈像变了一个人,原来风风火火地忙生计的劲头不见了,有点像呆傻的样子,食欲就不用说了,人整个堆了下来。还好,在三年后,老妈的状态恢复了一些,人的生老病死是常态嘛,不看开也不行。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二弟把老妈接走了。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