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临河,赠我一方水墨,一份黄卷,一阙婉词。我沉浸在她的氤氲中,陶醉在她的深情里,踟蹰,缱绻……
砚临河,蜕变了姿容。看不见污浊,闻不到腥臭,它似乔装打扮的造访客,像出门相亲的翩翩公子。“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砚临河呈现前所未有的景象,焕发蓬勃的生气,无论清晨,还是黄昏;不管晴空碧洗,抑或霪雨霏霏,以开放的姿态,眉展颜开,迎接踏访者。这才是我朝朝暮暮盼望的砚临河啊!
我住在砚临河边。很多时候,我晚上漫步砚临河畔,走上悠悠小道,踩着石板边的鹅卵石,有种疼痛的舒服感;或漫步平坦的砖路,放松一天紧绷的神经。两岸悬挂的红灯笼闪闪烁烁,影影绰绰;路边、草丛里的镭射灯光彩夺目,砚临河两岸装扮得宛如仙境一般,光朦胧,月朦胧,景也朦胧。
今年春节期间,由于疫情,我待在家里久了,生出无限的烦闷。直到疫情防控情况好转,我才能进出小区,恢复早已渴望的自由。上班时间遥遥无期,白天漫步砚临河风光带,成了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二月下旬的天气,还带着些微薄寒,砚临河风光带的行人戴着口罩,穿着厚厚的衣裳,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走起路来目不斜视。他们俨然不是来散步的,而是来健身,活动筋骨的。
我不属于他们。我喜欢上了上午和下午某个时段:人少,不拥挤;面生,不用耗时打招呼。我散我的步,放松我的心情。
我还觉得有点寒冷,春天就来了;我还没感受到温暖,春天就来了。春天没和谁打招呼,就来了!植物是最及时的报信者。砚临河两岸的垂柳忍受不住寂寞,探出柳眼,已觉春心动;玉兰更是抢尽风头。我还没注意,巴黎花苑后小广场边的几棵玉兰,白色的花瓣已立上枝头,吸引了很多路人驻足欣赏。文徵明曾深情地对玉兰花说:“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满树满树的花朵,招摇的无所顾忌。花朵一天比一天饱满,一天比一天炫白,仿佛整个世界就是它们的。
夕阳红大院南头道边一簇簇迎春花就像害羞的小姑娘,躲在大树底下,散在荆棘丛中,不自信地打开自己的黄色小伞,遮挡世人灼热的目光。再过些日子,海棠就忍受不住时光的催促,粉紫的花朵开始还很安静,小心翼翼,等到玉兰花要落尽时,它们就风风光光展示自己的玉容了。仿佛商量好了似的,接力赛般,接过玉兰花的接力棒,呈现给春天的是另一种纯粹的美。难怪林黛玉赞道:“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对老年夫妻走到益寿路大桥下,看到那棵盛开的海棠,被花势吸引了,情不自禁地拿出手机在树下留影。站在树下的妻子,脸上荡漾着浅浅微笑,目光透出无限柔情蜜意,她摆出一个醉人的姿势,手扶枝条,头靠枝头,定格!一见到我这个陌生人路过,她害羞得像未出阁的姑娘,羞赧地一低头。海棠人面,一白一红,相映成趣,煞是好看。我惊扰了她,我倒不好意思起来,心里有说不完的抱歉。
海棠还在尽情展示自己的妖娆呢,樱花冷不丁就闯将进来。花儿开得肥硕,开得饱满,开得耀眼,开得放肆。
砚临河两岸从南到北,一路繁华,一路飘香。我一路观赏,一路赞叹,有说不尽的欣喜。这儿几棵海棠,那儿几株玉兰,绝不在一处栽出许多同一种树。设计者似乎追求的是,让散步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都能看到不同的花朵,叫人不觉得寂寞。事实上,他们的愿望显然达到了。
几多时候,我流连在沿途的美景里;有个阶段,我迷上背诵古诗词,沿着砚临河一路走,一路背诵。李白的《蜀道难》《梦吟天姥吟留别》;杜甫的绝句和律诗;白居易的《琵笆行》《长恨歌》;刘禹锡的竹枝词;李商隐的无题诗,等等,它们像调皮的孩子,在我的脑海里跳来跳去,穿来穿去。我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反复记忆。忘记了,含糊了,混淆了,就掏出手机上网搜,两指一点,嘴唇一碰,叽叽咕咕背起来。好在我戴着口罩,别人听不到我说什么。这是不是一种享受?
砚临河畔竟然成了我背诵诗词的好地方,我从没想过。我仿佛回到了初中时代,那时我也是走路背书的。很多要背诵的知识,英语单词句型啊,政治问答题啊,语文课文啊,都是我在放学或上学路上完成背诵的。手拿书本,没人干扰,一路嘀咕,一心背书。到家或到校了,要背的都背好了。只是现在年纪大了,记忆力下降了,背东西费力费神多了。砚临河畔给我清新的空气,自由的空间,我体会到背诵古诗词的愉悦。虽不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可我的心胸顺畅多了,舒坦多了,像长途跋涉者到达目的地般惬意。
我渐渐发现,我散步的时间段里,走在砚临河畔的人,几乎看不到年轻人,大爷大妈居多。他们要么带着孙子孙女,逗玩,踏春,折柳;要么陪着行动不便的老人,呼吸新鲜空气,瞅瞅春天模样,感受花草味道。还有人组织了舞蹈队,在水岸花城边小广场上跳起了广场舞!晴朗的日子,一到下午三点左右,那儿就聚集了一群大爷大妈,他们个个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熟练的,跳起来像紫燕般轻快自如;不熟练的,跳起来笨拙的像企鹅。领舞的那位大姐,动作灵活,像蝴蝶般飞舞,似婀娜的柳条拂动。他们活出了潇洒,活出了自信,快活的似中了彩票大奖,舒服的像喝了茅台,一个个容光焕发,精神抖擞,活出了时代的精气神!
一天下午,我沿着砚临河东岸向北走,在兴泽苑西侧河边,看见天上飞着一叶极小的风筝,耳边不时传来银铃般的笑声。树木挡住了我的视线,看不到谁在放风筝。我走到河边护栏围住的空地上才发现,原来是爷爷带着几岁的小孙女在放风筝。爷爷对小孙女说,你跑得快,风筝就飞得高。小孙女就放开小脚,跟着爷爷跑起来,那风筝仿佛很听话,果真飞得高了。小孙女咯喽咯喽笑着,高兴得跳了起来,拍着小手欢叫。而在护栏边,一位坐着轮椅的老人,借着栅栏努力地想站起来,双手紧扒着栏杆。旁边的儿子双手伸着,细心地贴在老人身后。看着老人那么费力、多想站起走路的样子,我多希望老人能如愿以偿啊。每个人都有年老的时候,每个人也会有行动不便的那一天。现实中,谁又愿意活在别人的照顾里?我衷心地祝愿:每个人都能正常行走,快乐生活。
一边是老人带着小孙女,开开心心;一边是儿子带着老人,焦虑无助。身边都是亲人,都要关照,却是不同的人生感受。其中的滋味,只有各自体味。这一幕,撞击着我内心柔软的部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中华美德的传承,也是每代人的使命和担当。
砚临河畔,最淡定的要属钓鱼爱好者了。他们在砚临河边架起鱼竿,抛下鱼钩,坐在岸边,双目紧盯着鱼漂,不急,不躁,气定神闲,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很多时候,他们收获甚微,第二天照样垂钓。看到他们这么淡定执着,我在心里为他们点赞。如果每个人都这么执着,什么事情还做不好呢?砚临河水清了,鱼儿回来了,这是不是令人欣慰的事情?以前很少见到垂钓,现在,白天有人,晚间也来人。蓝天碧水,谁都可以拥有!
以前,砚临河上的桥,桥面狭窄,交通拥挤;现在桥多了,桥面宽阔了。东风路大桥、益寿路大桥、北京路大桥、淮宝路大桥,各有各的风姿,各有各的魅力。它们就像衣服的褡裢,把两岸融聚成一个整体,来去方便,大大便利了大家的出行。
砚临河畔,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水墨画,卷起的是一轴净心的书,读懂的是一阙婉约的词;砚临河畔,四季都有美丽花朵绽放,每天都有芬芳花香袭来,每时都有动人情节展开。
砚临河,砚临河畔,砚临河风光带,构成生活中的标点符号,一串串,一点点渗进我的身体内,血液里,组成我生命的乐章。我要成为她的一棵树,一株草,哪怕一片叶子,我要守护她蔚蓝的天,纯净的水,新鲜的空气。
能有这么一方休闲的好去处,真是我们的幸运和福份。感谢政府的决策者,他们有长远的目光,更有替老百姓着想、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务实作风,把砚临河两岸设计成休闲风光带。如果开发成其他什么,砚临河畔还会这么安静吗?还会有优美的风景吗?没有了绿色,没有了花香,没有了鸟语,那多叫人寂寞和遗憾啊。百姓的生命被呵护,被尊重,被延长,是什么都换不来的。
春天的砚临河畔,风景这边独好。人在景中走,景中人有我。生活在此处,夫复有何求?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