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把“走”分解成上部为“夭”,下部为“止”,形如人昂头甩臂,大步前行。即便如此,zǒu读音何来?只有出现姓字“走”,才能固定读音,而上“夭”下“止”那个字,与“走”还是有血缘区别的。走姓演变为“快行”,或因走部族人善于奔跑。
“走”成为使官符号后,卜部族使官为“赴”,乂部族使官为“赵”,肖部族使官为“趙”,丩部族使官为“赳”,干部族使官为“赶”,己部族使官为“起”,召部族使官为“超”,戉部族使官为“越”,?部族使官为“趁”,刍部族使官为“趋”,芻部族使官为“趨”,尚部族使官为“趟”,取部族使官为“趣”。因为“乂”与“肖”都是远古部族名,姓字,所以“赵”与“趙”并非简繁体之别。
使官分族后为族名,姓字,而大部分演变为动词,如“赶(路)”,“起(身)”,“超(过)”,“越(野)”,“(奔)赴”,“趁(热)”。有的演变为形容词,如“超(人)”,“(雄)赳赳”,“趋(炎附势)”,“(风)趣”。还有的演变为量词,如“(一)趟”。更有的演变为副词、连词,如“越(来)越(好)”。
使官官名演变为其他词语,都会有相关的人物或故事,比如可以推断,取部族使官“趣”,善于辞令,说话总会逗人发笑,语言中听又耐人寻味,官名“趣”逐渐产生“有兴味,使人感到愉快”等含义,衍生出“有趣”、“趣味”、“趣事”等词语。
大型字典中收录“走”旁文字仍然不少,说明远古时大多数部族都有自己的使官,只是这些官名符号被借用的比较少,有的曾被借用,后因不常用又放弃了,而作为姓字,有许多去掉“走”旁恢复祖姓,比如趪、趭,恢复使用前代姓字黄、焦。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