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有可以称之为国粹或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四道”:茶道、棋道、书道、剑道,我国与之对应的是茶艺、棋艺、书法、剑术。日本“四道”中,可以肯定的是至少茶道、棋道、书道三项源自我国,也就是说是日本人从中国学去的。仔细琢磨,从茶艺到茶道、从棋艺到棋道、从书法到书道、从剑术到剑道,虽说一字之差,但内涵却有不同,日本人都经历了从引进吸收到消化提高的过程。他们将某项单一的技能、诀窍的把握掌控,与自身职业道德水平的修炼提升结合在一起,不仅仅强调技艺的精进,更辅之以个人的修为,将职业道德与专业技能结合起来综合评判,不得不说提高了一个层级,即源于斯,高于斯。
从“术、艺”到“道”,并不仅仅是说法的变化。
我们不妨将“术、艺、道”三字做一简单分析。
术:古做術。《说文》:邑中道也。即本意是城市中的道路。有路可顺利通过,无路则断不可行。要从甲地到乙地,必须顺着固定的路径才能过去,引申为办事的过程即需要遵循的方式、方法,如魔术、增高术、微创手术;引申为办事的结果则是需要具备的技艺、学问,如武术、算术、马术,统统归属于技术、技艺的范畴。
艺:古做藝。《說文》未见。《广韵》:种也。指种植作物的一种本领,引申为做一切事情需要具备的技艺、本领、才能。古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即为六种才艺、技能。
道:《說文》:所行道也。逻辑上属于循环定义,所以许慎接着补充说,一达谓之道。会意字。《广韵》释名:道,蹈也。即走路的意思。动词。由是可知,道的本意是走路,引申为行走依据的路径,即道路,再引申为办成某事所需要的正确的方式方法。要办成某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主观上思维方式即思路对头。从青海到新疆只能空中坐飞机、陆地乘车辆,如果一门心思坐轮船,那就是思维方式错误。二、客观上执行结果正确。让你做一把七弦琴,思路各方面都对头,最后你安装了八根琴弦,那就是结果不正确。也就是说想法和做法都得对头才行。
《道德经》上说:道可道非常道。意识是说能够说出来的“道”,都不能称为真正的“道”。换言之,“道”是不能完整地描述的、无法具象的,也是仅仅靠聪明无法自动传承的;比较而言,法和术是可以描述的、传承的。再进一步分析,法和术是能通过学习而得到的,属于技艺的范畴,而道则要靠个人的觉悟、修为,要个人修养达到相当的程度才可以言道。艺、术、法可以通过个人的勤奋、天赋走捷径学习到手,德需要经年积累甚至终其一生才可修炼成功。如果德不配位,缺乏职业道德,只能言法、说术、谈艺,不能论道。
如此,我们大致可以了解日本对“四道”的要求之严格。
如果还不甚了了,不妨了解一下日本的武士道。
大约在公元九世纪,也就是我国的唐代,日本皇室子孙越来越多,而皇位只有一个,各种官职也难以满足他们贪恋的胃口,于是一部分皇室成员流向社会。他们或者桀骜不驯,或者自恃清高,或者和社会上的一部分人一起,习得一身功夫,开始浪迹天涯,四处游荡,被称为浪人。此时,社会阶层进一步分化,一批地主、庄园主为自身生命、财产安全,迫切需要专门人员为他们提供安全护佑,武士阶层应运而生。他们以善打能拼为生存本领,有需要保护的村庄或者大户,浪人即应聘为看家护院的专门人才,称为武士;如果技艺不精,或者德行不高,做了有违职业道德的事,被“东家”解聘,武士就得重新流浪社会,还原为浪人,就得寻找新的主人。简单理解,武士就是就业的浪人,浪人则是失业的武士。
到了日本历史的战国时期,也就是大约十五世纪,日本民间出现了一个流传甚广的“七武士”的故事。故事说的是某个村庄常年饱受劫匪之苦。被逼无奈,村里七位有识之士挺身而出,团结起来,锻炼身体,舞枪弄棒,苦练武功,最终打败了劫匪,保住了家园。“七武士”故事的流传,将武士的标准进一步提升:武士要想謀到永久的饭碗,除了功夫了得,还得德配才位,也就是德才兼备,有职业操守,具有我们传统观念上的“忠、勇、诚、义、信”等品德,即“道”的要求,也就是“武士道”。
我们生活中,与“术、艺”紧紧相连的是“法”字。法,古做灋。《说文》:平之如水,从水。字的右上部的“鹿”为抵御一切不正直的神兽、瑞兽。三字会意,意为去掉一切不对的、不正直的东西,象水一样平正,引申为过程即达到相当规则、标准、模范的手段、窍门和办法,如苹果嫁接法、徒手擒敌大法;引申为结果即为规则、标准、模范等终极结果,如法律、法规。其突出特点就是权威性、标准性和不可动摇性。
我们生活中,与“道”紧紧相连的是“德”字。德,《说文》:升也。属于左形右声的形声字。左为路径。《说文句读》:行道而有得也。《说文义证》:古“升、登、陟、得、德”五字义皆同。由是知,“德”本意也为路径,引申为需要共同遵守的规范、标准,再进一步具象为人的品德、道德。
一个人终其一生精通一门“艺、法、术”,即可成为行业的专家,我们笼统地称之为匠人,比如木匠、修锁匠、泥水匠,美食家、水利专家、养猪专家等。要在匠人的基础上再提升,像日本的“四道”一样,进入“道”的行列,即我们形容的“德艺双馨”,那就非常人所能了。因为,单单从数量上说,匠人、专家可以成群结队,甚至专家堕落成“砖家”;而有“德”之人,如佛教所言达到“高僧大德”水准,则永远是凤毛麟角。正因为其稀少,所以《道德经》上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2020年2月14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