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彩墨饱蘸古今情——从黄澄钦新著《惠州西湖画境》看其执著的文化追求

时间:2020/2/10 作者: 邓三君 热度: 219555
  这个标题是按照澄钦先生向我表达自己在绘画中的设色观点而拟出的。一次,一位市领导请黄老画一幅集惠州著名景点于一体的长卷。草样出来后,领导说不要着色,要全墨画。黄老先生说,中国画发展到今天,设色已被广泛应用,且有很好效果,为什么不用颜色表现呢?可见,设色用彩,在黄老的绘画中,是一大特色,亦是他国画技法的擅长运用。因此,我们所见到黄老的画,几乎没有不用色的。而他笔下彩墨所表达的物象或人物,总是恰到好处,几近自然,不娇艳,不浮华,似有善妆女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之美。

  而这彩,远远大于绘画用彩术语的内涵,其饱含了黄老先生对惠州,对惠州文化的满腔热情、厚重情感与执著精神,成为他穷其一生的人生追求。

  1

  上世纪的广东,曾流行这样一句话: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惠州。那时,惠州发展声势,的确像一颗原子弹,把全国的经济环境炸开了锅,一时热钱涌入,到处是热气腾腾的开发景象。全国各地淘金者、理想主义者大批涌入惠州。而他们对惠州的印象却是文化沙漠!

  的确,惠州那时所呈现出的样子确实像一个暴发户,到处是无序的开发,炸山夷地,打桩浇柱,机器轰鸣。人们为了钱,将土地翻来覆去地炒卖,甚至炒到了不知道土地最后的主人。世俗的尘埃将原本文化深厚的惠州蒙上了时代趋利的假象和污渍。然而,就有一些人,他们坚守惠州的文化,传承惠州的文脉,用自己有限的力量,像一个个清道夫,将蒙附在惠州文化大幕的尘埃,一点一点擦去,逐渐露出灿烂的曙光。在这批人中,黄澄钦就是突出而典型的一位。

  黄澄钦祖籍惠州,他出生于香港。为躲避日本鬼子,香港沦陷后,他随长辈回到惠州,因溺爱他的祖母听信神婆说“这孩子要喝东江水才能长大”,所以没有再返回香港。在记忆中,日本人的炮火和铁蹄对美丽惠州的摧残与蹂躏,使他也更加痛惜惠州。他长于斯,浸润了惠州的山水和人文;他通晓了惠州的文脉与历史,因此,渐渐他把自己融入到了惠州的山水和人文之中,他的血脉中的那股殷红的血液,便在一次又一次精神演绎中得以升华,化成了一腔彩墨,描画惠州。

  2

  他虽学生物,却爱上绘画,因此他当上了文化局长,亦做过文联副主席。名为官员,可他骨子里却是一介文人。因为他始终觉得自己应该是今天这个社会的“补西园人”。犹如东坡之佛缘。

  所谓“西园人”,即是明代惠州博罗出仕的张萱,官至户部郎中,58岁那年罢归博罗筑“西园”,潜心治学,著有《西园汇经》《西园汇史》《西园古韵》《西园闻见录》等千余卷,自号西园公。尽管张萱著作等身,有文被收入《四库全书》,为惠州留下了丰富而深厚的文化瑰宝,但是,历史却不能断层,古今需要续缘;再则,文化亦需要推陈出新,否则将会被历史的尘埃掩埋。于是,黄澄钦就自觉地扛起了这面“补西园人”的旗帜,在自己的人生历程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

  黄澄钦做文化官员的时候,正是病态社会的癫狂时期。他为保护惠州文化,保护惠州文化人,做了大量工作。吴仕端、魏佐浩等惠州文化名人,都在特殊时期的关键时刻得到过他的庇护。当时的惠州市,相当于惠阳地区的“京畿”之地,黄澄钦保护文化与文化人之举,影响了一些人,改变了一些观点,可谓影响之大矣!他退休后,常骑一辆旧单车,往返于居所与“澄钦画室”,沉浸在惠州文化的发掘与探索、传承与光大中,津津乐道、乐此不疲,先后出版了《苏轼寓惠诗意画》《画说惠州西湖》《鹅城旧事——惠州风俗图说》等著作。他用殷红的心血、艰涩的汗水和阔达的智慧,不断兑现自己的承诺:甘愿默默做一个“补西园人”。

  3

  黄澄钦虽然长在中国大陆,也做过官员,但他的逆向思维和批判精神,注定他是一个独立思想者。他爱憎分明,特立独行。人们总是习于以唱赞歌的方式表达对某一事物的支持,而他却习惯用批判的方式表达,因此他出语常常让某些人觉得难受,尤其是那些很爱听奉承话的个别官老爷。

  黄澄钦极为关注社会的健康发展,他知道人类社会的发展包括城市居住环境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是他却极力反对以发展为表象和借口,实则是公饱私囊、背离人类社会规律发展的一切行径。比如说破坏文化的发展,破坏文脉的发展,破坏生态的发展等等。他多次到潼湖采风,创作了《保护潼湖湿地》作品,在《广州日报?赢周刊》发表,并自费印制成2011年贺年卡,发送社会,为保护惠州生态鼓与呼。此事得到徐志达的重视,多次在省人大常委呼吁保护惠州潼湖湿地。

  现今有些决策者,滥用老百姓交给的权利,老子天下第一,拍脑袋的工程屡见不鲜,使我们的文化元素逐渐流逝和减少。据说一个五星级大酒店在朝京门旁边奠基时,黄澄钦就四处呼吁,要求废止这项有损有害于惠州文脉文相的祸害工程,但在一个民主制度并不健全的社会里,一群言说者的力量怎能说服一个不讲法制的当政者?不几年,一个高大的筒子楼耸立在东江与西湖之间,成为与现代文明,尤其是倡导政治文明相悖的象征。黄澄钦对此,气愤而又无奈。他说:“他妈的,你里面再豪华,老子就是不去!”“澄钦画室”就在这家酒店不远,这些年来,无论是谁在此宴请或举办什么活动,他的脚步从没有迈进过这家酒店。在这样一个民主意识尚待开化的社会,我们具有“玉树临风”的同时,还不得不兼具一些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则。否则怎样?我们谁都清楚:东江没有盖盖子,高榜山也没有设防坠网。

  古谚道:人过七十古来稀。尽管黄老身板子骨尚健朗,我亦常戏他像一个老顽童,毕竟他龄近耄耋。人的生命终究有限,他要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与社会抗争,他要用自己最有效的方式呐喊:警醒人们,警醒社会,警醒施政者!由此,他的那股彩墨的情致愈来愈浓。

  正是出于这种警醒的责任和担当,黄老抗抵腰背疼痛,历尽寒暑,追星赶月,锱铢必较,精益求精,一部精美的《惠州西湖画境》诞生了。

  4

  《惠州西湖画境》收集作者绘画85幅,最值得一提的是,其中56幅是古今名家咏西湖诗句里的画境。这种集名家诗歌与绘画一体的表达方式,是诗歌与绘画两种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和完美表达;是跨界艺术形式相互辉映、相互关照、相互镶嵌的艺术再造;是历代艺术家对惠州西湖一脉相通、穿越时空、跨越古今的联袂激情讴歌!这种新品的尝试,既显历史的厚重感,又显时代的穿越感,还显现代的明快感。本书所包含的文化信息是多方面的,因此这部书的出版不仅是画坛的盛事,亦是诗歌、地方史、民俗、文化界的盛事。我曾有言:黄澄钦是惠州地方文化与民俗的活化石。

  书中遴选了从明代的大儒张萱,到清代的名流江逢辰、宋湘、梁鼎芬、丘逢甲、黄遵宪、屈大均等的著名诗章,这些灵光四射的诗歌瑰宝,无不散发出惠州西湖的毓秀与钟灵。而澄钦先生透悟诗理,执迷其中,将隐含在诗章中的风光、人物、意蕴、情趣,用绘画的形式加以提炼表现,让读者不仅产生文字的思维效果,更有色彩的视觉效果。果真是一诗一画一西湖,亦乐亦醉亦陶情啊!读着这些诗画,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又怎不涌起更加珍惜西湖、保护西湖、爱护生态的恻隐之心呢?!

  也许这就是本书意义的纵深所在吧。而揭示这个纵深意义的浓彩之笔,饱蘸的是赤子拳拳之心的满腔热血。

  2014年9月26日于闻之居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