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作家故事 写作心得 新书推荐 新手上路 征稿公告 写作素材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文贵于金耄耋知——写在张久武先生诗集付梓之际

时间:2019/12/15 作者: 邓三君 热度: 186073
  好几年前,张久武先生对我说,三君,我出书,你要给我写序哦。这是一口厚重的河南普通话的口音。我说,您这么德高望重,我怎敢给您写序呢。他说,我就要你写。在老者面前,我唯有默应。上周,老先生的长子、我的好友卫疆电话告诉我,说他父亲的书稿已是第二校了,要送书稿给我写序。我这才意识到,这份“荣耀”是推辞不掉了。老人家不仅要卫疆送来了书稿,还特地捎来两瓶“天之蓝”好酒。

  我与张久武先生结缘,是他的次子张卫平。1995年,惠州市工商局把我从惠州市政府经协办引进,次年又从青海日报引进了张卫平。我家在803,他家在我的楼上903。那是市工商局河南岸宿舍楼。卫平是一位新闻高手,擅长时政新闻、经济新闻写作,且多有获奖。他性格耿直,不善吹嘘,平时不大言语,但酒后却常常极度宣泄。2000年吧,卫平的哥哥卫疆随入惠州养老的父母到惠州谋业。卫疆曾是青海人民出版社的美术编辑,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2003年,惠州市全民素质研究会成立,属全市性的半官方社团组织,领导让我出任秘书长,聘卫疆为美术总监,他主持设计了《全民素质论坛》杂志,其封面高端大气,清新脱俗,创刊后沿用十几年,广受好评。由此,我与张久武老先生一家就有了较多的交集。2004年2月,我母亲80大寿,我破例为母亲做了一个寿宴,卫疆专门画了一幅寿桃图,张久武老先生亦作诗一首,特意请书法家黄金文以小楷题于画上:“为国育英桃李丰,无私奉献好园丁。高风亮节作师表,优秀品德应继承。峥嵘岁月志不减,自有真理解危困。乐观豁达春常在,夕阳园里尽开颜。”还用镜框装裱送到宴会现场。从这幅诗画的诞生过程,可见老先生是一位多么重情重义而又细致入微的长者。

  后来他们把房子买在了龙丰,除了过年节我专程去看望他们两老外,只要是在那一带吃饭或是办事,有机会我就顺道去看看他们。或送一本杂志或一本书。老先生总是拿起放大镜,津津有味地阅读。老先生说“三君,我喜欢你的文章。”在我的文字中,他读出了一个求索者的忧虑和思想。他曾在一个聚会的饭局上对我幽默而友善地说:“我说三君啊,如果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啊,你肯定是个大右.派啊。”依然是那口厚重的河南普通话。在我们的每次交往中,老先生都会拿出他的诗作,用放大镜,断断续续地朗读。那稿子上的字,他似乎不是看出来的,而是用鼻子嗅出来的。2016年春节后,我去看望两老,老先生特意拿出一组诗稿,是写给我爱人粒梅和双胞胎女儿琪林、琬林的。那字,不像是用手写的,倒像是用仪器扫描出来的。每一笔,都是由小小的曲线组成,可见他写字握笔时颤颤巍巍的情态。这个诗稿,我十分珍视,扫描后特意放进了自己的博客里,作为鼓励与纪念。

  我与惠州一批老同志很有缘分。像时与徐悲鸿齐名的著名画家魏岸觉的长子魏邕宏、市教育局老局长曾宪道、惠州党校常务副校长黄寿祺夫妇、市教育局成教科科长江秉超、惠州师范学校学校长唐启钦等,每年的重阳节我都要请他们聚聚。张久武夫妇参加了两三次后,卫疆告诉我,说他父母身体越来越不方便,就不再参加了。最近几年,因我岳父病重,每近年节就早早奔往内地,好久没有去看望张久武老人家了。现在捧读他的这部书稿,我的心情陡然沉重起来。通览诗稿,我读出了老先生波澜壮阔的人生轨迹,读出了老先生情若飞浪的心路历程,读出了老先生对生命的渴望与珍惜。

  关于张久武先生的经历,我略知一二。他1936年出生于河南,抗.美援.朝时参军,先后毕业于第八步兵学校、工程兵学院、政法学院,从战士,到学员,到工程师,到教授,到律师。从这些履历可以看出,老先生是一位善于学习,奋斗不止,勇于攀登的人。他们夫妇俩用善良和智慧培育了两个聪明杰出的子女,还用自己的言行感动了周遭。在这本诗集里,许多文字都记录了他们与亲人、战友、同事、邻居的深情厚谊;记录了老先生对社会变迁可喜变化的歌颂与赞扬;记录了他对社会丑.陋和败象的鞭.笞与批判。前不久,我们为惠州市老检察长郑森初先生出版了一部诗集,我亦写了一篇跋置于书尾。标题是《文学是另样的记史文本》。其实,这个标题同样可以用于这篇文字。因为张久武先生的这部诗集,其实就是记录了他一生的成长经历与心路历程。尤其是《八十年回眸》一诗,全面、系统、客观地把自己的一生进行回望与记录。从这首诗里,尽管老先生受资讯所限,但是我还是从这首长诗里读出了老先生客观的历史观和是非曲直的判断力。如批判彭德怀,“三面红旗”浮夸风,打击右.派等等,都被他一一记录并加以了否定。他甚至以华盛顿坚辞总统的历史,来启发共.产.党更要坚持走民.主.道路。这些诗作,从一个侧面记录了社会的变迁与发展,记录了社会的阳光与阴暗,记录了诗人的期望和心愿。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可惜,孔子在他73岁的年头仙逝,并没有感知到耄耋之期的人生境界,我们从张久武老先生“有朝一日出诗集,留给后人作参考”的诗句中,深谙到“文贵于金耄耋知”的大彻大悟境界。

  恭喜张久武先生大著出版,祝老先生健康长寿,心想事成。

  2019年12月4日于闻之居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