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的是他的田园诗还反映了劳动生活的内容,如三首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粘我衣。衣粘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带着月色,从草木丛生的小道上荷锄归来的劳动者的形象。
【怀古田舍】说: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在田野风景和农事劳动的描写中洋溢着一种喜悦之情。由于诗人亲自叁加了农事劳动,并由衷地喜爱它,劳动,第一次在诗人的诗歌中得到充分的歌颂。在他的田园诗中还表现了只有劳动者才可能体会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二首说:桑麻日已久,我土日以广,常恐霜霞至,日落同草莽。表现了他对农作物收成的关心。
陶渊明还有一些田园诗描写他的田园生活是贫困状况。如他在【示庞主簿邓治中】说: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鸡迁。【有会而作】说: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这些诗虽然只是描述他自己晚年逢天灾不免饱受饥寒的境遇,但我们可以从中想见当时农民更加悲惨的生活情景。
诗人在田园生活中的思想感情是极其复杂的。当他的壮志得不到伸展而转托田园之后,虽然努力使自己满足于田园生活的乐趣,有时甚至以醉酒忘世,或者用道家顺应自然的态度对待生人,但这些都不能消除他壮志未酬的苦闷。他的【杂诗】第二首说: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以和,挥杯劝孤影,日月郑人去,有志不获驰,念此怀悲惨,终晓不能静。可以看到诗人在光阴虚郑中极度矛盾不安的心境。
诗人一直没有放弃疾恶与除暴之心。在【读山海经】第十一首中,他大呼:明明上天鉴,为恶不可履。在【咏荆轲】一诗中 ,诗人热情地歌颂壮士荆轲说: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诗人在晚年写的【桃花源诗并记】标志了诗人思想发展的高度,诗人在这里提出了桃花源的社会理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诗人说:这里的生活是富足、和睦和安宁的,土地平旷,屋舍严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交通便利,这里人人参加劳动: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息。劳动所得归自己,没有封建剥削:春蚕收长丝,秋熟糜王税。诗人指出这是一个与外人间隔的绝境,是桃花源中人们开辟起来的一个新丗界。
陶渊明的消极思想在他的诗歌中也不时地表现出来: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无?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这是一种及时行乐和虚无幻灭的思想。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表现了作者的颓唐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