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第二十六 别径小猜

时间:2019/3/29 作者: 刁文 热度: 88595

  那日,与好友杨一叹茶时聊起“缘起性空”和“苦、集、灭、道”四圣谛。今,做删减整理如下:

  杨一告诉我说,他在阅读中了解到:佛陀因证悟“缘起性空”而成佛,但因缘起深奥难解,为了使众生免于困顿,佛陀在他初转法轮时,特以“四圣谛”来说明众生生死流转以及解脱之道的学说。因此,有人说,“缘起性空”是佛陀自证成佛的“自受用”,“四圣谛”则是“他受用”之始。佛学的核心就是缘起性空理论。

  而我则是心存持疑,提问:一、“缘起性空”的内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即第一因在何?祂一定是环环相扣的嚒?有没有孤岛效应的发生存在?二、“缘起”是线性(时间)连续还是体面连续?有没有非连续的存在,不在因果律之内的存在?三、时间是附著(质地)的虚相还是实相?这期间,时间的作用是主动还是被动?作用效场是由誰来做主导?

  杨一又说,这世界原本就是一个空大场,唯心造。缘起性空,意思就是这世上的所有发生,“有”和“无”都是变化无常的,前因后果,因果互换,环环相扣,绵延不绝。包括自身的那个“我”其实都在不断地变化。由于构造中的肌理变化,所谓感知中的那个“前我”和“后我”的组成,根本就面目全非,他们彼此时空间的构造已经发生更替改变,完全无法划上等号,人们意识上的感知其实都是一种等约上的幻觉。世上的“有”皆是由自在“空性”造就出来的。常人若是能循“苦、集、灭、道”四圣谛之根本践行做个了断,则可回归空大之境。

  在此,想对喜欢佛门的友人说上一句,那就是——释迦摩尼所创立到佛教是针对婆罗门教建构文化系论的一种解构文化系论。因此,我更愿意参学,粗浅地了解一下来龙去脉即可,而不是执信地参教。

  对此,我提出我对这缘起性空的理解。以为,祂所隐喻的就是“物我无别,物我相望,物我两忘。”的共存生灭观,空大场中的唯心造是也。在我们所处的宇宙时空里,我们皆归属于同一组基元构造——追溯下去就是一样的“虚弦,格断,粒子波”三相基元。那么必然都带有最原始的宏大烙印,期间,所发生的物别(意别)存在,不过都是在此三相基元为根本的迭加云和、并带有某种趋势(矢量)的病态的矩阵群类集合产物。

  现对几个持疑做一猜想式思维游戏自答。

  “缘起性空”的内质是初弦虚拟波的涌动破裂所构成。宇宙由十个维度(加时间则为十一维,但时间其实不属于维度范畴,它只是质地的附著虚拟虚相,由截面(体)和“格断”造就),虚拟波则是高秩维体在低秩维时空里的一个“投意”(“投意”,生造词汇,意指:高秩维的意气作用在低秩维中的虚拟投影效用发生)。另在物理学中有两个粒子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即打破阴阳的“上帝粒子”和打破时间对称属性的“时间粒子”,不带偏性的中态与不会衰减的恒常,果真是存在的嚒?

  “缘起性空”,就群类生动而言,是连续且环环相扣的,但依然是存有孤岛效应的可能发生,即“缘起”会在某一阶段场景出现坍缩,成为断裂、离散的有限困域发生。譬如,奇点破裂,跃迁实现的前后质地之间没有“缘起”作为承前启后之说的,它们没有因果关系。有,或许也是另一“关照”(“格断”涌现)别说。


        处处连续,且处处不可导函数充满了整个宇宙空间,在那里因果律也是不成立的,故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缘起性空”里的性空生观与当今量子物理学界的认知有同构性,续恰成立,但作为缘起缘灭因果律则是局部(有限域内)成立的,自恰存伪。


        再就是作为四维时空的存在与发生,它们的关联不可能只是单向矢,而是多向矢的漫射绵延。干涉无处、无时不在(干涉即是参与),这就导致存有“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和“多因数果”的可能。因此,“缘起”应该是复合函数,甚至是矩阵函数,而非线性函数。因果律,这一单一的时间线性连续函数,仅仅且只能是存在与发生理想化的单薄抽象表征。


        在我的感知里,“灵魂”这个存在是归属于空大的,宇宙存在,归根到底就是一个数学结构,而数学结构作为信印体,它大致对映于传统数学里的空集(而不是虚数集,虚数集是对映波能的,它是同等对映残缺病态迭加质地物能上的演绎解析存在),在后续演绎数学里,则是对映于以格断μ作为最小单元的思数集(注:格断μ=h/(0,i),h为普朗克常数,i为虚数,即为灵的构造基元)在《第十八 数学定理 找到回家的路》篇中谈过,自由意识是一种能量,而灵则是一种“算法”。在此不作深究。

  常听皈依虔诚者说,佛陀是无漏之思圣神。对此,我以为对于佛宗教而言,是无可厚非的,“执信”理当如此,但对于不在此教内的我来说,说些别相观应该也是无妨的吧。思无拘。

  “观得自在”这一命题是永无解脱的悖论。因为世上,没有谁能跳出自身而观得自在全相的,这与“构造一个集合——样本空间内所有的集合皆是它子集元素,但并不包含本身元素。”悖论等约。我们都是系统内触及系统局部认知的存在元素,无论是谁都永远无法企及其全貌者。所谓大圣大贤,在内外视界,只不过是比常人看得更深更广一些之人。敬重、仰慕是应该的,但切莫迷信。(说到这里,也是多有得罪,入教之人的执迷或执信,在我看来就是迷信。所谓宗教者,就是要坚定不移地相信本教的宗旨是千真万确的。迷信,对我来说是中性词,对于向善怀有慈悲的迷信者来说,我是由衷的敬佩。)

  就我所掌握的认知层面,目前人类的视界夹角还是很拘谨的,譬如,从天文物理学中了解到,我们可知的物理世界权重仅占整个可视宇宙时空的5%,对于另外95%的存在我们现在一无所知,只好勉强安个暗能量和暗物质名称以示未明。前文《第二十三 深度&广度之联想》有提,若我们的宇宙是360°存在,人类认知的极限值是180°,另一半180°是我们永远无法认知的存在。想来,这是由宇宙构造生成所致,即,无中能生有,必然是扭曲分裂所致,并导出两个完全反相的“旋体”和“不动体”三相间,我们永远无法穿越“不动体”进入另一个与我们完全反相的世界里面去的。因此,我们只能受育于我们的这个时空之内,进行着本体自我复制(沿着:大全构造——有相质地——一路演绎——病态缺失——反省弥补——无相质地——高秩眷恋——迭加跃迁——构造大全,一路走下去)的思想演绎而别无他相。


        所谓“大道至简”只是一个正确,它是智人思维理想概念下的期盼说,而非真样。一如我们现在认知世界拘谨的视角一样,我们总想抽象剥离生成一组我们可以掌控的算法或者定律,用于描绘个般动态存在与发生。然而,由于受视界夹角的束缚,新发现的“至简”,随着视界的拓展,它的存活率会变得愈发短命而变成一个铺垫续恰的造就。在我看来,世上只有“小道简成”,绝无大道成说可简。若简,定是局部的有限成立,而非恒长可持,退相成为小道。

  获得智慧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向外,科学思想;一个是相内,宗学内省。但无论是向外还是向内,以为,皆不可做“唯一”是故论,老子的这句“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是不能做拆分解读进修的,你若拆分必将误入歧途,世上所谓有“学问”的迂夫子多半都是由此造就出来的。未来或许二者会有个统一,猜想,若是统一,那一定是人类科学从向外延探索获知拓展到向内涵寻求明白的融洽。


  以上言论皆为粗识浅薄之语,并带有一些小猜成分,权当游戏思过。若有不妥,还望善友怜悯,心怀慈悲,斧正批之。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