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言情小说 玄幻推理 武侠小说 恐怖小说 成人文学 侦查小说 其他连载 小小说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晨曦中消失的岁月(第一部 童年往事 总目录 序言)

时间:2019/1/3 作者: 实辉 热度: 86961
  总目录

  第一章 我的童年

  第一节 江北四方井1#大宅院
  第二节 我的父亲母亲
  第三节 一个扑实善良的妇女王伯伯
  第四节 我在抗日战争的烽火里长大
  第五节 抗战勝利后的春节除夕夜
  第六节 妈妈带我到金陵村拜年
  第七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

  第二章 动荡的岁月

  第一节 内战的阴云把山城笼罩
  第二节 端午节好热闹
  第三节 四七年的中秋节又到了
  第四节 内战的小逃兵
  第五节 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六节 少年眼中的九。二火灾

  第三章 解放初期轶事

  第一节 江北解放了
  第二节 住在我家的解放军真好
  第三节 桂香姐姐回家了
  第四节 难以忘却的记惦
  第五节 解放后的第一个春节
  第六节 新的生活开始了

  第四章 新中国的天是明朗的天

  第一节 参观白公馆渣滓洞
  第二节 雄纠纠 气昂昂 跨过鸭路江
  第三节 三姨娘家的儍哥哥
  第四节 云淡风清故人来
  第五节 少年心中的憧憬
  第六节 永远的怀念--1
  第六节 永远的怀念--2
  第七节 成渝铁路通车了--1
  第七节 成渝铁路通车了--2
  第八节 别了四方井1#大宅院
  第九节 新家新生活
  第十节 杨家小三妹
  第十一节 罗伯伯一家搬来了
  第十二节 大火无情人有情--1
  第十二节 大火无情人有情--2

  第五章 我们全家都要整着起来

  第一节 一个旧家庭的新变化--1
  第一节 一个旧家庭的新变化--2
  第一节 一个旧家庭的新变化--3
  第二节 人民大礼堂和罗汉寺真漂亮--1
  第二节 人民大礼堂和罗汉寺真漂亮--2
  第三节 升学考试前的期望与拼搏
  第四节 幺姑给我们讲故事--1
  第四节 幺姑给我们讲故事--2
  第四节 幺姑给我们讲故事--3
  第五节 爸爸从西藏购药回来了
  第六节 重走治病救人路--1
  第六节 重走治病救人路--2

  第六章 在升学考试的日子里

  第一节 别了,我少年时代的母校-- 1
  第一节 别了,我少年时代的母校-- 2
  第一节 别了,我少年时代的母校-- 3
  第二节 发榜前的等待--1
  第二节 发榜前的等待--2
  第三节 升学考试发榜啦--1
  第三节 升学考试发榜啦--2
  第四节 爸爸带我到十四中报名
  
  序言——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梁。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我离开了我的家乡, 抛尽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1999年9月16日上午10时,一曲委婉,悲壮的歌声在重庆高庙村陵园旁边的怀思亭响起,随着春日的微风在空中轻轻荡漾,仿佛像人们诉说着一段悲伤的往事。

  那是我和弟妹们从陵园里请出母亲的骨灰盒时专门请人演奏的歌,一对青年夫妇走过来好奇地问:老太太生前是革命老干部吗?二弟辉天强忍悲痛地告诉他们:不是,她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妇女,抗战时期随家人从南京西迁至重庆。她一生经历了很多魔难,但是心地善良,始终以宽厚仁爱之心对待社会和家人,小时候,她教我们唱的第一首歌就是“松花江上”。

  谈着谈着,怀思亭外面又来了几对带着小孩子的夫妇,他们似乎也想听听中国抗战时期的往事。这时乐队又再次奏响了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这首歌………深沉悲壮的歌声把人们带回那个中华民族苦难深重的的年代。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日寇大举入侵,战争的烏云笼罩着神洲大地,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年8月13日上海保卫战打响,宁沪地区也暴露在日本强大的海、陸、空铁骑攻击之中。

  国府兵工署审时度势,安排专人前往重庆考查可供生产的兵工基地,提前作好兵工企业西迁准备。同年11月2日上海沦陷,四天后国民政府向金陵兵工厂下达了西迁命令。

  金陵兵工厂职工在李承干厂长(中共地下党员)带领下,为保存当时中国最宝贵的兵工企业, 连续苦战十六个昼夜,将金陵兵工厂数千吨生产设备快速装车, 装船西迁重庆。重庆民生轮船公司董事长芦作孚先生亲赴南京,全程参与金陵兵工厂大搬迁的組织管理工作。由于旧中国交通事业极不发达。除

  外袓父张启林旧照部份工人即时跟车跟船赶往重庆外,多数职工及家属只能分期分批从水路撤至武汉,在武汉聚集后再搭乘民生公司客轮西迁重庆,随厂西迁职工及家属数千人。

  金陵兵工厂西迁期间,由于张启林已被国民政府兵工署派往山西阎锡山所部支援兵工生产, 无法立即返回南京。长子张广祥和妻子沈淑珍新婚不久,还有许多娘家事情急待处理也无法同行。孩子们的舅舅王焕之当时身为金陵兵工厂仓库管理员,必须隨同工厂设备一道西迁,也无法照顾妹妹和侄儿侄女。

  举家西迁的重担落在了年仅十九岁的女儿张淑云身上,她携带淑香妹妹和年仅叁岁的叔勤小妹妹与母亲王焕梅一道随厂西迁,一路行来受尽了颠沛流离之苦。

  船行途中,王焕梅突发急病生命垂危,西迀船舶紧急停靠九江送医院抢救无效。弥留之际,三个女儿和众多乡亲一直守候在身傍,王焕梅拉着淑云女儿的手颤声说: 到重庆路途遥远,妳一定要带好两个妹妹!隨后她又告诉女儿:我离开故鄉成都己经二十多年了,若有机会,一定要代我回家乡看看。最后,她深情地望着相处多年的乡亲们说: 谢谢,谢谢,说着说着声音越来越低微,最后松开紧拉着女儿的双手撒手人间。

  病房里传出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哭声,隨着凄凄微风飘向天际,仿佛向人们诉说一段金陵兵工厂抗战西迁途中的痛苦往事。

  后来,在乡亲们的关照下,淑云带着淑香、淑勤两个妹妹乘船来到武汉,与金陵兵工厂先期到达的工友们会合。稍事停留后乘坐民生公司客轮逆流而上直奔重庆。 民生公司客轮在重庆江北刘家台

  老照片:西迁家属在刘家台登岸靠岸,乡亲们对三位小姐妹特别关照,大家簇拥着她们向陈家錧附近的21兵工厂家属区走去。安顿好三位小姐妹后,乡亲们依依话别,衷心祝福她们尽快走出丧母的阴影,从新开始新的

  不久后,外祖父张啟林婉拒阎锡山盛情挽留赶回重庆, 全身心投入21兵工厂枪炮生产准备工作,受到李承干厂长的充分肯定与赞杨。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底,张广祥与新婚妻子沈淑珍搭乘青年司机李华亭驾驶的美国产道奇卡车,跟随运输公司车队西迁重庆。当时南京已沦陷在即,震耳欲聋的炮声不绝于耳,沿途都是扶老携幼的逃难人群,卡车沿途搭载了不少老弱妇孺逃离险境。

  卡车途经安微, 江西向重庆方向急驰,一路行来尝尽了家国破碎的痛苦。壹个月以后,当他们见到久别的亲人时才得知母亲已在九江病逝的消息,七尺男儿禁不住热泪盈眶放声痛哭。第二天,淑云姐妹陪同哥嫂前往附近的红土地衣冠塚祭奠先人,寄托子女们的无限深情和哀思,巍巍青山,白云飘浮,不断地向人们诉说一段悲惨的往事。

  张啟林带着几个儿女在江北陈家舘家属区定居后不久,时值兵工企业技术人才匮乏,经友人保荐,机械专业毕业生张广祥到唐家沱五十兵工厂担任技术员。一年后二女儿张淑香也通过考试进入国民政府财政部门工作,后来与一位身材高大,年轻英俊的南京青年趙习光相识成婚,携手开始新的生活。

  1940年春,经友人介绍,张淑云与时任泰裕银行总经理的汪润祥相识成婚,落户于江北四方井1#大宅院。泰裕银行董事长为川军抗日名将罗君彤,芦沟桥事变后隨范绍曾将军出川抗击倭寇,银行经营重担落在了汪润祥身上。在伟大的全民抗战过程中,泰裕银行部分收益为出川抗战的川军将士送去给养和支援,尽到了华夏儿女同心抗日的职责。

  同年秋,王唤之的小女儿王成芝与河北籍青年司机李华庭相识成婚,居住在化龙桥一憧靠山的私宅里。根据运输公司安排,李华庭驾车专营云、贵、川边远地区军、民紧缺物资运输。至此,外公全家和舅公一家都逐渐安定下来,全力以赴参加到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中去,尽到了华夏子孙应尽的责仼。

  金陵兵工厂西迁重庆后,为了鼓舞士气,李承干厂长曾委托学友郭沫若为21兵工厂厂歌作词,贺绿汀谱曲。极大地鼓舞了全厂职工的士气。

  在惨烈的八年抗日战争过程中,21兵工厂干部职工团结一心,生产出抗日前线急需的迫击炮,机关枪,步枪和其它大量武器弹药,其生产总量达到当时国产武器装备生产总量的60%,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21兵工厂干部、职工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慨必将铭刻在华夏儿女的光辉史册上。

  在21兵工厂恢复生产初期,按照驻厂徳国专家提供的设计图纸生产抗日前线急需的迫击炮,但是试制产品总是达不到设计要求。李承干厂长请那位德国专家与张啟林会商解决办法,张啟林认真調研、查对图纸后终于找出了设计图纸本身存在的重大技术缺陷,保证迫击炮按时顺利投产,受到厂领导和外国专家高度赞揚。在伟大的八年抗战过程中,21兵工厂共制造82迫击炮七千多门,为抗击日本侵略者作出了巨大贡献。为表彰21兵工厂干部职工的的爱国精神,国民政府特地为張啟林颁发了一枚金质奖章。 在枪炮试制过程中张啟林曾被火药严重灼伤、经医治无效左眼失明,从此他长期带着一付棕色眼镜。

  解放初期,外袓父张啟林将这枚金质奖章上交给21兵工厂首任军代表熊杰,从此后这枚像佂着抗战荣誉的金质奖章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然而,华夏儿女在抗战过程中表现出的高度爱国情怀却永远教育着他们的子子孙孙,大踏步地行进在祖国繁荣,昌盛的大道上。21兵工厂投产两年后,经人介绍撮合,外袓父張啟林与一位性格温和、勤劳善良的妇女刘助贤相识成婚、从此她们长相厮守,相知相伴渡过余生。无论是在八年抗战的艰苦岁月中还是解放后幸福或困难的日子里,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后辈子孙的关爱,永远留存在我们的记忆里。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三十日,21兵工厂职工迎来了重庆的解放和新生,張啟林带着家人和儿孙后辈亲历了这个伟大的时刻,积极投身到保厂,护厂严防敌特破坏的斗争中。由于他在抗日战争中的杰出表现,解放后仍然受到信任和重用,继续负责兵工厂枪炮制造质量管理工作。

  在抗美援朝期间,外祖父任中苏专家组成员,与苏联专家磋啇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他丰富的技术实践和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受到苏联专家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一九五七年底,外袓父离开他服务一生的兵工企业退休,他和外祖母一道带着几个表兄妹住在长安厂藕塘村的一憧别墅式的住宅里安渡晩年。妈妈和辉翼哥嫂经常带着我们到藕塘村探望他老人家,那个依山傍水的小宅里总是洋溢着孩子们的嘻笑声和暖暖的人间亲情。

  ——序言全文完——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