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血缘字,部族名,一姓。一部族二代为“二”,三代为“三”,四代为“亖”。
“又”是血缘字,部族名,又姓。又部族二代为“双”,三代为“叒”,四代为“叕”。
“口”是血缘字,部族名,口姓。口部族二代为“吅”,三代为“品”,四代为“吕吕”(音qi 四声,“器”是该部族猎人,“囂”是该部族首领)。
这些都是直系血缘辈分字,简称血缘辈分字,以辈分字分族形成新的姓字。
实际上,婚合字、职能字也有辈分的含义,下面分别举例说明血缘字、婚合字、职能字之间的辈分关系。
婚合辈分字举例:
比如口部族与丨部族通婚,后代记号为“中”,“中”是婚合字,同时也是口部族与丨部族共同的二代,所以“中”又是婚合辈分字。
以“中”为血缘字,中部族第二代为“串”,“串”又是血缘辈分字。
再如丁部族与口部族通婚,后代记号为“可”,“可”是婚合字,同时也是丁部族与口部族共同的二代,所以“可”又是婚合辈分字。
以“可”为血缘字,可部族第二代为“哥”,“哥”又是血缘辈分字。
又如丨部族与凵部族通婚,后代记号为“山”或“屮”,“山”、“屮”是婚合字,同时也是丨部族与凵部族共同的二代,所以“山”、“屮”又是婚合辈分字。
以“山”为血缘字,山部族第二代为“屾”或“出”,“屾”、“出”又是血缘辈分字。以“屮”为血缘字,屮部族第二代为“艸”,“艸”也是血缘辈分字。
职能辈分字举例:
在整个远古原始社会中,社会大分工的历史应该很长,经历几千年甚至万年时间都是可能的。初级阶段,原始管理水平较低,科技成果较少,所以只有水正、木正、火正、土正、首领、女官等少数职业分工。后来部族社会壮大,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原始科技有所积累,部族中便出现了宰官、丝官、衣官、鱼官、农官、鸟官、草正、陶工等官职。到了部族社会繁荣阶段,原始科技得到充分发展和广泛运用,部族中又出现了金正、车正、马正、戈工、建工、商旅、日官、教官、医官等官职,甚至产生了祭官、雨师、殡仪、卜正等神职人员。
据《中国姓氏研究报告》(汉字起源大揭秘)统计,整个原始社会产生的官职约52个,这些官职符号又都是借用近百个部族名表示的,比如水正借用“水”、“氵”,木正借用“木”,火正借用“火”、“灬”、“心”、“忄”,土正借用“土”、“玉”、“王”,首领借用“手”、“扌”、“頁”,女官借用“亻”、“彳”、“人”、“女”,宰官借用“月”、“目”、“耳”、“肉”,……
因为官职是部族的族长(长辈)任命的,所以部族名只要添加官名符号,就是这个部族的第二代了。比如“工”部族名+“氵”,即是“江”,“江”是职能字,是工部族水正官名,按官名分族后建立江部族,使用江姓,江姓是工部族第二代姓氏,所以“江”也称职能辈分字,既有职能含义,也有辈分含义。工部族水正既可以写作“江”,也可以写作“汞”,所以“汞”也是职能辈分字。
中部族女官记号为“仲”,分族后建立仲部族,仲姓,“仲”既是职能字,也有中部族二代的含义,所以“仲”也是职能辈分字。
由丁部族与口部族通婚生育的后代记号为“可”,“可”是婚合字,也是婚合辈分字(比丁、口部族晚一辈),分族后建立可部族,可姓,可部族水正符号为“河”,分族后以官名符号建立河部族,河姓,“河”既是职能字,也有可部族二代的含义,所以“河”也是职能辈分字。
哥,是可部族二代,血缘辈分字,分族后建立哥部族,设水正记号为“滒”,滒姓,“滒”既是职能字,也有哥部族二代的含义,所以“滒”也是职能辈分字。
以上血缘辈分字、婚合辈分字、职能辈分字举例分析,主要强调它们之间的辈分关系,至于它们的名称,我们仍然把血缘辈分字简称为“辈分字”,把婚合辈分字简称为“婚合字”,把职能辈分字简称为“职能字”。
世界上所有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血缘字、辈分字、婚合字、职能字之间的关系也不例外,它们互为补充,互相依存,互助交融,推动姓氏文字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使原始文化逐步走向完善、繁荣、辉煌。其间,物名对姓字的借用,语言表达对姓字的借用,使人类最终走出了动物界,向着文明的道路不断前进。
现在许多人重视研修“家谱”,但不知道家谱谱系选字仍然是借用姓字,家谱的伦理道德观念也不是一下子形成的,它是在长期的原始社会中孕育产生的,在家谱产生之前,姓字是没有固定的,可以说一代使用一个姓字,但仍然可以从姓字中悟出血缘关系、身份出处和辈分级别。
辈分字是在哪个历史阶段产生的?古人为什么重视辈分字的构建?
人类文明之初,先是学会用火,后来发现族群内血亲近亲婚育,不如与异族通婚的后代优秀,所以画血缘记号杜绝血亲近亲婚育。从学会用火到画族群血缘记号,可能经历了万年、十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的时间,因为当时的原始人群数量太少了,他们长期处于封闭的群居状态,虽然采用了熟食,但血亲近亲繁育,使人口数量和质量长期处于低水平发展状态。
一个族群只有遇见另一个族群,才有可能实现异族通婚,异族通婚之初,很可能是抢婚时代,开始可能并没有意识到需要画族群记号,两个部族之间的抢婚,使后代体质素质有了明显的改善,所以族群之间认可抢婚的好处,但并没有意识到抢来抢去还是近亲婚育。等到发现第三个、第四个族群,并有机会与之联姻时,人类才彻底明白异族通婚的优势,婴儿成活率高了,残疾现象少了,体质素质强壮了,聪明活泼漂亮了,族群人口逐渐增加了,生产劳动能力有所提高了。于是,族群首领们就想出一个办法,各自画出不相同的血缘记号,警示并规避后代血亲近亲婚育。当初的族群记号也就是后来的部族名、姓字,都是非常简单的符号,一两个笔画就完成了。
中华祖先创造的原始血缘字一、丨、丿、丶、乙、乚、乀、凵等,也许使用了很久很久,才懂得创造辈分字来进一步界定血缘的亲疏关系,也就是说,人类在产生伦理关系意识后才开始创造辈分字。同时,人类的寿命在不断延长情况下,也需要创造辈分字区别亲疏关系。简言之,辈分字是在人类寿命延长和伦理意识产生情况下创造的。因为辈分字对区别亲疏关系至关重要,所以辈分字的灵魂始终贯穿于婚合字和职能字之中,不管你遇见了哪个婚合字或职能字,都能从中分辨出他们的辈分来。
但是,到了原始部族社会末期,部落联盟和国家社会初期,辈分字就逐渐停止创造了,一是血缘字因辈分不断延续很难叠加,如口部族第十代要写十个“口”在一起,后来写作“古”表示,“古”是血缘辈分字。二是婚合字的姓字无法互加而产生了复姓、多字姓,如欧姓与阳姓通婚,形成欧阳复姓,“欧阳”是婚合辈分字。三是国家社会分工取代了部族分工,无法再造职能字,原先的职能字要么作为姓字留存,要么被借用为事物名称,要么被借用为动词、形容词等实词或虚词,甚至有更多的职能字被抛弃。总之,辈分字最终被“家谱制”代替,人的姓氏也逐渐固定下来。
2018年11月23日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