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4-11 晴
清晨,鄂西北的气温并不像已入夏,身上的T恤挡不住这人间的四月天。我和桃元(原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兼湖北省考古所副所长)赶紧上车,既是为了增添温度,也是为了争取时间,尽早到达均县镇。
山区的空气和山里的风格外清新凉爽,城市和农村的差异在此显现得特别清晰,田园的优势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尤其是车过六里坪镇(相传是秦香莲的故乡)后,一派秦巴山地的景色尽显眼前。远处淡淡的群山像一条淡淡的云带,飘逸起伏于小镇之外,一条弯曲不平的山路伸向山间。我们的汽车一头扎进群山,在林中穿行,在云中漫舞。
春末夏初之时,满山的新绿青翠欲滴,让人觉得进入另一个世界。这个季节的山如同刚走出寒冬的村姑,一切都是那样清纯和娇嫩。新绿间还掺杂一些白的、红的、粉的野花,它们成团成簇拥在一起,格外打眼。我想更清晰地观赏外面的景色,于是打开车窗。那纯净的风如满盆的泉水猛泼过来,将人的精神清洗得如同外面的天空一样纯净。我顾不得清晨的凉意,干脆将半个头伸出窗外,任晨风浇灌。
约十一点到达均县镇文化站,周老师还是那样热情的接待我们。桃元将这次工作的大致情况向周老师做了具体介绍。之后,周老师带我们到镇政府,接待我们的还是宣传委员。宣委是老熟人,每年都要和我们同甘共苦几个月。说明来意后,宣委当然地表示欢迎和积极配合,并说有什么事情尽管去找他等等。吃过午饭就到发掘地点——关门岩村,处理开工前的相关事宜。
我们今天的主要任务是为大部队进入做准备。到了关门岩,直接去找老杨。老杨是该村队长,又是村里的文物保护员,从文物的角度说,他算是我们的同行。所以每次发掘都要找他,他自然也就成为我们与当地政府及百姓沟通的桥梁。老杨是个不错的人,威望挺高,与当地打交道的事都请他出面,且基本都可以办好。向老杨介绍情况后,接着他带我们去找村书记,希望得到村里的支持。这虽然是礼节性的,但也马虎不得。古话有“礼多人不怪”,若礼数不到,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书记不在家,只好改天再去。之后,又回到住户老张家。
老张名张大富(大家都称他老张),这几年每年春秋两季都住在他家里,我们这些不速之客给他家带来了很多麻烦,若没有他的支持,我们的工作要困难得多。当年进入北泰山庙发掘,怎么也没想到这个墓群是如此之大,发掘时间是如此之长。要不,也不会给他家带来如此之麻烦。想来真有些过意不去,在此衷心地向他及其家人表示感谢。更要感谢的是,我们每季发掘结束都将一些不便带走,且下次发掘还要用的物品存放在他家,而他总是那样无怨无悔地接受,并替我们保管、守护。见到老张,他主动问我们什么时候过来,需要几间房子等。
今天的工作非常顺利,不到半天将要做的事情基本处理妥当。桃元明天要返回省所,我也得回家拿生活用品。
2005-4-13 晴
我和李宏柱、胡春雨三人各自背着行李,早早来到三堰车站等车。因从十堰到均县镇的车每天只有一班,如果错过了得等到第二天,所以我们宁愿提前去等着。四个多小时后到老张家,丹江口市博物馆的刘志军和龚红欣已到,且做好了饭。下午省博、孝感、云梦、汉川等博物馆的人员也陆续到来,共十三人,一个临时性的考古队就此形成。
我们这个考古工地的工作人员都是从省内各县、市博物馆抽调或借来的,他们大多都是各自馆里的业务骨干,一大半都是馆长、副馆长级别的人物,专业水平无可挑剔,正因为如此我多少有些胆怯。王家垭墓地的考古发掘是桃元项目,但他这个时间段正巧有事,实在脱不开身,于是他想到我,让我代替他完成这项发掘任务。我是基层博物馆里的一个普通专业人员,既无高级职称光环,亦无行政职务头衔,面对如此众多的业务骨干,如此众多的领导,我这个兵能没有压力吗?但桃元确实有困难,需要我分担一点,作为多年的朋友总不能冷眼旁观、袖手旁观吧。
作为我,喜欢考古发掘,这一点桃元和我一样清楚。我喜欢乡村的田园风光,鸡鸣犬吠。同时,也愿意感受考古的快乐,感受古代遗存中语言。尽管那些古老遗存无声无息,却一切尽在无言之中。尤其喜欢清理墓葬中的遗物,随葬品也好,粼粼白骨也好,我对它们都别是一番心境。我无所谓他是谁,他生前是官还是民,是贫还是富,我只知道他是我手下的遗物。往日是他的故事,今天是我的故事,他的故事都在这些白骨和随葬品中,我的故事是在清理这些白骨和随葬品中。桃元知道我的喜好,这可能也是他要我来这个工地的原因之一。
(未完待续)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