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升是荣昌区的一个自然老镇,位于区南部16公里,东邻双河街道,南靠泸县石桥镇,西连清江镇和泸县方洞镇,北接广顺及安富街道。面 积32.14平方公里,人口21573人,下辖2个区、2个村。清升镇是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卫生单位、重庆市交通安全示范乡镇、荣昌区文明镇、荣昌区园林式单位和渝西名茶之乡。
清升的历史非常悠久,唐玄宗天宝三载(年),一高僧发现天台山上有个金身菩萨手持神灯现身,便在此招募工匠,修建庙宇,取名罗汉寺。在寺两华里处,建有一个小镇,叫周里场,是这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先有周里场,后有火烧店。周里场的历史与罗汉寺的历史几乎可以等同。周里场被僚人烧毁后,居民四处搬迁,有些人家便搬迁到了火烧店这个位置。为什么取名火烧店,对火烧店来历的说法很多,但多数人都是因字面的意思而定义,很不确切,以讹传讹。火烧不是被火烧了,也不是烧火多而被疑为发了大火。火烧是一种天象,就是指太阳刚从东方升起时的满天朝霞,或者是太阳落坡时的满天晚霞,这种霞叫做火烧云。火烧云用在生意上表示开门大吉,生意红红火火。取火烧二字意味生意兴隆红火,充满诗情画意的象征意义,也是火烧店来历的本意。火烧店的最初的店铺是在围高山一旁。这里位置很高,与罗汉寺遥遥相望,站在山上向东可以看见罗汉寺方向冉冉升起的朝阳。转身可以送别西坠蜀都的夕阳,还可以看见东来西去,南来北往的客户商旅。火烧店历来是盐道的必经之地,是骡马、盐夫歇脚之处,他们在路上必吃的一种食品叫火烧,古时生产这种食品的店铺,就叫火烧铺或火烧店。这是火烧店来历的第二个重要原因。
湖广填四川后这里人口骤然增加,陆续有人在此盖房,采用的是木架穿斗房建筑风格,直到民国初年才形成规模。民国后清升镇属古桥里管辖,分设清平局和升平局,管理社会治安。到1933年,二刘军阀混战结束,荣昌县在此设乡公所,取清平局和升平局前一个字,叫做清升乡。火烧店便成了清升乡政府所在地。直到今天,火烧店名字依然存在,成立了火烧店社区。
火烧店地势平坦,宜于居住,耕种;交通四通八达,利于商贸,旅游,真是一块风水宝地。但是改革开放前,火烧店街道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建设,仍然住着清初移民填川时候修的穿斗房。整个街道不足四百米长,一条独街,老年人传了一句话下来说:上街人打个屁,下街人都能听见;下街人说句梦话,上街人也能听见。全街道60多个门面,50多户人口,占一半是农村户口。街上的石板路经年未换,凹凸不平,天上只要一下雨,一脚踩去,石板压出来的泥水保证溅你一身一脸。有的一家人六七口,就拥挤在两三间屋里,生活起居极不方便。
改革开放后,经过三十多年的发愤图强,城镇建设日新月异,飞跃发展。如今火烧店已经成为有三条大街,600多户住家,2000多人的小集镇了。街道面积比改革开放前增加了三倍以上,人口增加了近十倍。变化首先从教育开始,中学、小学分开后,都有自己美丽的校园,书声琅琅耳悦传,祖国花朵正盛开。
过去连马车都难见到的公路上,如今汽车奔驰,喇叭声声。电动车几乎家家有,小轿车也十分普及。从不通汽车到建设有自己的汽车站,新修了六条柏油马路,开通了到主城区、安富、广顺、双河、古佛山的交通客车。
镇医院、银行、邮政搬迁重建,从小到大,设备齐全,逐步走向了正规化,现代化。贸易市场多次更新,越建越大,环境越来越美。
居住条件环境加大改观,过去陈旧的木架穿斗房和土墙已经不见踪影,四层五层楼房越修越多,越修越漂亮,家家户户住房宽敞,窗明几净,电视机越换越大,频道越收越多,空调、冰箱、洗衣机样样齐全。家具更换更勤更快,木架床换成了席梦思,高立柜变成了名牌大立柜。
火烧店公益活动场所十多年间就新建了两处广场,供人们散步、跳舞等娱乐健身活动。还建有图使室,体育室, 文化活动场所,精神文明建设大大提高。
火烧店人热情好客,讲究美食,有自己的特色小吃。扣肉、酥肉、红焖都是远近闻名,胜人一筹的。还有浑水粑、黄凉粉、麻辣水粉、凉糕、稻草粽子、三颜糕、软糕等精美好吃超过其他地方。随着生活的日益好转,过去搞了几百年的水口席九大碗,如今已经变了九碗十八盘,生活质量,营养质量显著提高。乡亲们自豪地说:城里面的生活我们过上了,但城里人却过不上我们甜美的乡村生活。
火烧店人爱喝茶,现在各种茶馆几十处,喝茶人几百个。过去喝茶骂人打架的现象很普遍,经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育,人们普通都关心国家大事,互帮互助,蔚然成风。
火烧店人不仅精神变化大,衣着变化也大,可贵的是环境卫生大为提高,以前家门口垃圾成堆也没人清理,家里东西随便放、客人来了都下不去脚。通过开展“整洁庭院”评比活动,积极营造浓厚的村镇卫生间氛围,引导居民养成讲卫生,爱护美好环境的习惯。如今到火烧店去走一走,就会有一种山青水秀,绿树成荫,空气清新,环境亮丽的美好感觉。
赞(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