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梦萦徽州(下)

时间:2017/9/26 作者: 不想当作家的驾驶员不是好警察 热度: 52404
  跨越高门槛,走进启蒙阁,“万世师表”高高悬挂。《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记载"昔仲尼大圣之才,怀帝王之器,……可谓命世之大圣,亿载之师表者也。"称赞孔子是千秋万代人们的表率。到清朝时,康熙皇帝亲自写了楷书的匾额"万世师表"下诏挂在孔庙大成殿梁上,从此,人们便称颂孔子是"万世师表"。也正是智慧善学的徽州人,才能促成徽文化与敦煌文化、藏文化一起走向世界的三大地域文化局面的形成。高大的屋脊,细腻的梁雕,宽敞的厅堂,简单的摆设,在完美的采光之下,彰显出时代的记忆和那份年代的安详。宽敞的房屋把现在人眼中原本并不宽阔的厅房过道显得更为狭窄,不过,回到那个没有车辆的年代,够一人通过的过道也足够用,把更多的空间腾到其他的功能区里去才显得这里的人们会享受生活,该宽则宽、该窄则窄毫不含糊。从书院、戏院等生活场所到客房、闺房、账房、管家住房等等功能区域的划分都彰显古徽州人对生活品质追求的雅致。在一群文人墨客和大户人家曾居住过的古建筑群中,随处可见文化的痕迹,亭台楼榭错落有致,雕梁画栋栩栩如生,实木灯笼喜庆别致,牌匾对联字秀意蕴。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已经记不清到底走了多少街巷,穿过多少厅房,读过多少诗联,但其中有一处对联让我记忆犹新,“儿孙自有儿孙福、莫替儿孙作牛马”。中国人自古以来对子嗣的关怀都有一种发自骨子里的溺爱,导致了很多中国人的一生都是在为儿女操心、为子孙祈福。直至现今仍然如此,在现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深怕儿女受挫,在子孙的教育又怕输在起跑线上,穷尽一生操劳命,未享一日自由福。反观古徽州人的豁达与乐观,足以让我们惭愧,此时此刻不禁让我想到了一起出游的父母。本是贫农出生,全靠辛勤的双手抚养我姊妹三人成长;外出务工,辗转流浪打拼撑起一家生活。现在父母也渐渐老迈,仍然为我们早出晚归,燃烧最后一滴蜡炬,此情此景让我愧疚万分、无地自容。我邀请我的父母亲坐在对联之间的四方凳上,为他们拍上一张照片,盼望自己快速成长,能够早日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同时也希望父母能够少为我们操劳,因为我们已经在社会起步,更希望他们能够身体健康,早上过上安逸祥乐的日子。

  怀揣着有些感伤的情绪,再也无意留在白墙里。走到街巷,颤动的人流兴许可以平复一下心境。两排对开的老式商铺卖着各式各样的商品,村头的大树下群人谈笑,山里的傍晚来的要比城里早的多,我们准备驾车返回农家旅馆,穿过宏村隧道后,在一处平摊之地,父亲让我停车下来欣赏夕阳西下之美。但是当我们停车跑到平地的时候,太阳已经下山,只能看到那金灿灿的光芒印染了整个山头。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时光转眼即逝,父亲追着太阳的足迹拍下那余晖美景,而我知道是我担单的时候已经到了。

  徽州的美景有如繁星点点,无法数清,但是这里萦绕于心的美景,促我人生前行。徽州,感谢你。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