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作家故事 写作心得 新书推荐 新手上路 征稿公告 写作素材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热雨:写书是我的中国梦

时间:2017/8/16 作者: 热雨 热度: 95274
  ——记聊城市著名校园作家热雨

  本报讯:红透茌山中国梦/笑著荷衣不叹穷/人生苦短百年叹/渡山渡水渡苍生

  “我不是李白,不是迪卡尔,我是谁?一位身无分文身忧天下的热血男儿,一贫如洗犹梦想齐天。仅此。”

  热雨:一个让人流泪的名字

  热雨,本名范恩民,聊城开发区广平中学教师。现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青年作协会员,聊城市诗协会员。

  2004年,《聊城晚报》以《热雨:执着的精神守望者》为题报道了热雨出书的事迹。他的第一部书《青春的礼物》(香港天马出版社)无疑失败了,他仅满足了热雨的虚荣心,薄薄168页的小册子未能给热雨的成长带来什么,亦未给热雨带来好运。

  因脑残、失忆、嗜睡……热雨被迫12年罢笔。现已跌入弱势群体,终日忍受着精神与生理上的饥渴为诗为文,乐此不疲。

  打开诸多网站皆是热雨满腔热情的文字,而仅在《今日开发区报》热雨就发表了30多篇优秀文学作品。

  热雨:解不开的流浪情结

  1984年,热雨以优异的成绩考取聊城三中,因摸底考试成绩名列全班第一,而被班主任(语文老师)指定为语文课代表。热雨最喜欢去的地方是那间破旧的校图书馆与地区新华书店,那张黄色折痕借书证上认真地填上《安徒生童话》《飞碟之迷》与《一千零一夜》等书目,作文课上语文老师评点的作文一半出自热雨之手。

  热雨似乎发迹甚晚,直到高二学年,他因故流浪青岛街头,一周后回到学校茌平二中,他的作品《鲁西硬骨头》经朱梦棣先生嘉许签发于《聊城日报》(副刊),而另一篇《机遇丧失的故事》不久发表于省城济南《中学时代》杂志,自此一发而不可收。

  1995年热雨赴京参加中国作协创作研讨会,经中国作协高洪波书记推荐,收到北师大中文系作家班录取通知书,不料一场大病猝然而至,彻底摧毁了他的“作家梦”,他曾三次住院治疗,几度与死神擦肩而过,不仅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且负债累累,至今仍有轻度智力障碍的疾症。热雨不得不忍痛含泪放弃就读北师大。

  热雨:生命的终极叩问

  热雨1996年于聊城教育学院政治系毕业,回乡执教至今,曾先后在校教务处、校长办公室与保卫科任职,现任该校图书馆管理员。年逾不惑的他尚未成家,无楼无车,尚借宿于广平乡四韩村表哥家,蜗居而已。而年迈的父亲尚患严重的心脏病朝不保夕。

  热雨作品曾获国家、省市与县各级大奖,尤以诗著称于世,在当地小有名气。其原创书稿《同桌的你》(校园文学作品集)待出,大约28万字,现已全部打印完毕,书中涉及曹植、王维、季羡林、蚩尤、仓颉、孔子与国家领袖等文化名人,一经聊大百合网推出即受到本土校园师生关注与好评。

  热雨于2003年加入省青年作协,近日又加入中国散文学会,而他曾罢笔10年之久,只因自己的诗作《为爱打造一个天堂》荣获中语会“文学教育”全国征文一等奖,编辑部索要300元出版费,当时热雨气愤之极,想不到我们原来纯洁的教育界亦染上铜臭。

  热雨:怀揣一颗感恩的心

  “我其实仅是一草根诗人而已,我的名字与诗作都是响当当的,我的诗充满诗人气质与书卷气,写的热血沸腾犹怀揣一颗诗魂,或许还远远不够。其实很偶然。”热雨如是说。

  “三尺讲台系国运,三寸粉笔铸民魂。如今欣逢盛世,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国梦’触手可及,于是又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

  “我的诗作涉及先贤名流,可塑造中学生红色信仰与灵魂,此书系聊城市第一部中学生课外读物。”热雨叹了一口气,“然而,2003年暑假我将书稿送至山大出版社,因市场评估仅2800册而告吹,距出版社要求4000册相差甚远。”

  “一部旧手机、一辆旧单车、一杯热茶就是我现在的生存状态。我知道自己因何促成现今的生存状态,我要感激广平中学的师生们,他们是我的精神依赖,我乐此不疲。”

  “我想把它写出来,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或诗或文皆可。这部书稿含三部分,其诗作:‘红色信仰’,其文章‘红色感恩’,其随记‘红色文化’,可以算做一部不错的中学生课外读物。”

  热雨:当地文化名人的评价

  聊城市作协主席张军先生如是评语:“热雨先生虽与我一样,早已过了青春期,少年对他来说,亦是时过境迁,但,这仅仅是指生理的年龄,就精神心灵层面而言,而且就他的诗文看来,热雨依然处在花样年华的青春期。”

  聊大东昌学院布茂岭教授亦给予热雨极高的评价:“枕上几湿青衫泪,梦中数见白发娘。热雨作品中字里行间都充满着打动人心的魅力,这些古老的、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文学元素,诗人不自觉地表达出来,无疑,这是一种天然的文化传承和诉求。”

  “热雨不是悲悯天下的诗圣,亦是为稻梁谋的诗者。其苍生情怀惊魂动魄。并非想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亦非颓废与虚荣。是的,因为苦难我们拒绝平庸,写诗是他潦倒的支撑。”聊城外国语学校张英华老师如此表示。

  采访手记

  采访将近结束,热雨眼含热泪不无感动地对记者说,其实他心中有一个热望与美丽的梦想“我以诗文谢天下”,最后,热雨表示:“写书或许一生都不够,仅此。”尚未擦去泪水,而他已开始计划撰写第三部书稿《热雨的书》(暂名)。热雨希望借晚报一角向社会生死求助,记者特意留下他的手机号18864970127,希望热心读者与他本人联系。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