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母爱的温度

时间:2016/11/24 作者: 牧雪吹箫 热度: 105426

  十八年前,那个奇冷无比的正月,母亲在与病魔的顽强抗争中耗尽最后一丝气力,静静地走进了那个从此没有病痛没有哀愁的世界。

  

  当年,在整理遗物时,我把母亲的一套棉衣裤保留了下来。那是一套老旧得快要散花儿的衣物。大襟的棉袄表面还算完整,是已失去光滑的黑色暗纹的绸面,翻开里子一看,却是一块块碎布拼接而成。旁开口的棉裤表面也算完整,是绘着棉桃图案的红地布面,但里子也由碎布拼接而成,而且裤腿已经露出泛黑的老旧的棉花。

  

  这可是母亲在从前低矮的小平房里,自己一针一线缝制的啊!在我的记忆里,她从未穿过买来的棉袄棉裤。这套土得掉渣的棉袄棉裤伴随着母亲,在那漫长的岁月里,在浑身病痛的折磨中,不知度过多少寒风刺骨的冬天……

  

  我把这套棉袄棉裤默默地捧在怀里,眼里早已噙满泪水。

  

  我的手顿时暖暖的,心却是阵阵的酸痛。我似乎重新感受到了母亲的体温,就像我小时候把被严寒冻伤的双手放到她温暖的怀里一样。然而,泪水却已经流入嘴角。

  

  我把这套以后不会有人再穿的棉袄棉裤洗净、晾干、叠好,放在柜子里,整整保存了十八年,而且还将继续保存下去。每年春光明媚的时候,我会把它取出来,翻看一下,晾晒一番;在默默无言的抚摸中,我能回到母亲在世的日子,甚至又回到了青年、少年或童年。我在心悸与思念的折磨中,似乎也享受着一去不复还的母爱的温馨。

  

  那时家徒四壁,全家六口人的衣物差不多都由母亲一手缝制。我在上高中以前,里外三层穿得衣服、袜子,甚至戴得帽子都由母亲裁制或织就。记得1976年学校组织老师赴抚顺雷锋纪念馆参观,作为优秀学生代表我有幸随队前往。父亲说,给孩子买件新衣服,穷家富路,别让人笑话。可母亲却在犯愁,拿什么买呢?两位姐姐下乡经年,入不敷出,我和弟弟又正在上学。父亲是能够养家糊口的唯一的工人。已读至初一的我看出了母亲的忧愁,就对父亲说:“爸爸,不用买,我穿着我妈做的衣服不是很好吗?”就这样我穿着母亲亲手缝制的衣裤、戴着母亲设计制作的帽子,参观了雷锋纪念馆,并在雷锋高大的雕像下拍得一张珍贵的照片。

  

  上至高中,母亲悄悄给我买来一件中山装,说你现在是大小伙子了,应该有件像样的衣服。这件蓝色的涤卡面料的衣服,不知为什么,总让我感到它就是母亲一手缝制的。那是我参军前穿过的最贵最时髦的衣服。虽已洗至发白且早已过时,但我仍把它保存在我的柜子里。我在色彩缤纷的时光流转之际,在属于我的空间和思维里,努力珍藏着过去与母爱相关的一切美好的记忆;悄悄地呆呆地在那里珍存并感受着母爱的温度。

  

  筹备结婚时,母亲不打招呼就买来自认为上好的毛料和呢料,让大姐拽我去三马路的成衣铺做了两套中山装。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这应是最贵的衣料了。其中那套薄毛料的衣服,已被我穿旧;而那套厚呢料的,我却始终未正式穿过,因其太厚重。我想人到老年才能穿这样的衣服吧,否则是不是会上火呢?有时我也想,母亲是不是在这套衣服里埋下一个念头,要我到老年时穿上它,好好地思念她的好呢?

  

  光阴如梭,时不我予。转眼间就迈过了知天命之年。随着年龄增长和体形变化,这套厚厚的呢料中山装已经变瘦,瘦得难以容下我的身躯,但它那藏蓝色的色泽依旧诱人,依旧处处闪射着母爱的光芒,时时折射着母爱的温度。每年,我会悄悄地把它拿出来抚摸一下,晾晒一番;特别是在冬天或深秋或乍暖还寒时候,我会披上它,一个人在屋子里踱步,读书,写字,朗诵,小声唱阎维文唱过的那道“你上学的新书包有人为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为你打”……我像当年的孩子一样寻找着永不再来的母爱;当暖意渐渐升起的时候,我的心分明就与母亲的心贴到了一起。

  

  母亲,这是一个多么深遂而圣洁的称谓,其中蕴含着多少令人刻骨铭心的慈爱!当你上学时,你的心思在课本里、在习题里,不在母亲身上;当你步入社会为理想打拼时,你的心思在事业上、在未来上,不在母亲身上;当你成家立业时,你的心思在爱人和孩子身上、在营造小家庭的温馨里,也未必在母亲身上。可是,当你步入知天命之年,当你面对你的已经步入社会、像你当年一样单纯的孩子,当你历经生活磨砺与事业上的风霜雨雪,有时,你根本无法阻止某一根神经的驱使,会令你情不自禁地想起母亲、想起母爱。那种或苦或甜的思念与回忆,或许就是你灵魂的栖息地……

  

  其实,母爱的温度之高、热量之永恒,远不是一二件衣物所能珍存的,但这些衣物恰可以反复见证母爱的真淳与无量。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3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