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关系比起母子关系,似乎总没有那么亲密融洽,是同性相斥,还是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不同?是值得用来研究的话题。
严父慈母,父一严,关系就不由地敬而远之。其实严只是一个表象,是一种装,一种扮演,内心里,有哪个父亲不爱亲子的?可怜天下父母心,相对来说,父亲更可怜!
当然父亲不一定非要摆出一本正经的嘴脸,他确实也可以通过更亲切的方式来教育儿子,可是,子不教父之过,父亲背负的压力太过巨大,所以,多数父亲总是缺乏耐心,有些紧张,结果往往是简单粗暴,严师出高徒,棍棒出孝子。
贾政的严厉有些特别,他对宝玉的紧张程度更强烈。也许是大儿子英年早逝,也许是另一个儿子贾环一样让人操心,所以他对宝玉从来没有一点温情,一贯非打即骂,让宝玉见到他,就像老鼠见了猫,避之唯恐不及,而每每一见,宝玉也像是上刀山下火海似的。父子关系处成这样,实在是一种悲哀。
贾政的恨铁不成钢,很像现今的大多数家长,对儿子的不愿读书,是见一次就谆谆教导一次,结果是屡教不改,就气不打一处来地拳脚相向,或骂出不堪入耳的难听话。而打骂并不解决一点问题,反而将父子亲情疏得更远。
这就是典型的教子无方。教育是需要时间的,贾政恰恰缺少的就是这一点,他除了工作,就是回到家,他与宝玉呆在一起的时间也很少,家里养着一大帮清客,还时常要接待像贾雨村这样的地方官员,所以他根本无法系统地给予指导,这样,他的教育就只能是短平快,短是匆匆忙忙,三锄头两铁钯,就不可能会有耐心与细致,平是没有很好的教书育人的方法,有些像隔空打牛,着不到力,快是欲速则不达,教育是慢的艺术。
教育是不允许存有偏见的,贾政对宝玉从小就存有偏见,仅仅凭两岁时的抓周,他就先入为主认定宝玉将来是一个酒色之徒,这样,他哪里能来得心平气和?
还有,他的教育还经常受到来自母亲史太君的干预,这其实也是现在教育的一个难题。父母管教,爷爷奶奶却把孙子孙女疼成小皇帝。
当然,更主要的还是他的教育思想有很大问题。他的教育观念就是陈腐的落后的,而且他根本就了解宝玉的思想,也就不能因势利导,不能因材施教。这与他不是教育方面的人士是一个官员,有一些关系,学而优则仕,他希望儿子读书,目的就是仕途经济,升官发财。偏偏宝玉最深恶痛绝的就是这个。
作为一个衔玉而生、来历不凡的人,宝玉已经初具一个人本来应有的独立思想、自由精神与民主意识,而这些,恰恰是自古以来特别是专制以来程朱理学以来,人逐渐丧失了的。我们看看鲁迅深刻揭示的国民性,就知道中国人已麻木不仁到何等地步,就知道封建制度封建文化封建礼教“吃人”的历史是何等渊源流长!
可是,宝玉头脑里萌芽的这些新思想,行为中出现的一些新举动,与普通大众是那么格格不入,不要说像贾政这样的卫道士,就是大观园里的那些女儿,像宝钗、湘云、袭人等,也都一并视其为异端,连母亲也视其为混世魔王。他的话被世人看作疯话,他的行为被看作是呆傻,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在整个大观园里,真正把宝玉视为知己的,仅仅只有黛玉几人而已。
所以,“仔细站脏了我这地,靠脏了我的门”,这样难听的话出自一个父亲之口,就不是偶然的,在父亲贾政眼里,他就是一个肮脏的人。
无非是宝玉不愿意按照父亲的安排去生活学习,无非是宝玉要活出自我,无非是宝玉在追求个性解放,他的叛逆,无人理解,他的反动,受到诋毁。别看他生活在女人堆里,可是,他的精神却是极度苦闷的,也极度压抑的。
坚持着真,明明是最清洁的,却反而被倒打一耙,就像女孩子裹脚明明是一种折磨,是一种戕害,却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唯美一样,因为科举制度封建礼教已经将很多人的人格扭曲、人性异化。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是世俗的评判,而实际上,宝玉是中国文化里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男人,一个真正觉醒了的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