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首都的景致,对于一个中原的访客而言,不必是香山漫山满谷的红叶,却可以是公主坟一侧大院里一树一树的艳黄。那是一排高大的银杏,在北国绚烂而清澈的秋光中,散发着熟识者不易察觉的神秘气息,不似菊花的色嫩,却绝无枯叶的衰颜,挺拔高耸,牵引着你的目光到达无垠的蓝天,让步出大院前往军博参观展览的中原客人神情肃穆,驻足暗叹。
跨过条条街道的河流,在北京城乡大厦的对面,复兴路与西三环交叉处,有一片街心小岛样的花园。花园之中,幽静的树荫下是休闲的老人,别致的长椅上有成双的恋人,一座仿古的建筑五脊流畅,整座园中的路径纤细幽深,我在一个环卫工人的指引下,寻找地铁的入口。当时我并不知道,我途经的花园就是京华著名的公主坟。
公主坟,1965年北京修建地铁之时,文物部门就对其进行了考古挖掘。参考资料考证,因此处葬有清仁宗嘉庆皇帝的两位公主而得名。两位公主分葬东西两边,东边是庄敬和硕公主,为嘉庆第三女,是一贵妃所生,于1801年11月下嫁一位蒙古亲王,1811年3月卒,年三十一岁。西边是庄静固伦公主,为嘉庆四女,是孝淑睿皇后所生,于1802年下嫁蒙古族一位郡王,在庄敬和硕公主死后两月辞世,年仅二十八岁。按照清朝的祖制,公主下嫁,死后不得入皇陵,亦不能进公婆墓地,必须另建坟莹。又因和硕公主和固伦公主是同年而亡,所以共葬一处。
思忖两位公主,生长于簪缨之族,仙株奇葩而韶华早逝,本让人哀婉叹息,却在回顾历史画卷之时,又为两位公主不再见闻家道中衰,身逢昏惨惨灯将灭、呼啦啦帝厦倾的忧伤而略略为之庆幸。两位公主桃红柳绿的年代,是清朝社会的固有矛盾已经积累了180年的历史拐点,他们的父亲嘉庆皇帝扮演着大清帝国由极盛而转为衰败的历史角色。正是嘉庆年间,开启了鸦片战争、南京签约、联军入京、帝后出逃的“道咸衰世”。红颜一生为谁笑,家国羞辱身后随。
步下地铁入口,坐上现代交通工具,向东,不过五分钟,便到达目的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在首都的深秋,于军博举行。参观的人流回环往复,数里之长,悄然而义无反顾地向近代史的大门涌动。展厅巨大,展台依年序排列。展览回顾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虽然国人大多对此段历史耳熟能详,但展厅内一件件实物的展示,仍鲜活了民族历史的屈辱,仿佛炮声阵阵,割地赔偿,烈火熊熊,生灵涂炭;一张张历史的旧照,也重播着仁人志士的声像,依稀血流尚在,呐喊尤加,硝烟未散,号角长鸣。展览分五个部分,部部震撼;每部分几个小节,节节惊心。让人在八国联军的一把锈迹斑斑的战刀边凝思,不由想象是谁的淫威横加华夏;在早期同盟会的各种机关刊物上反复端详,倾听那来自家乡《河南》的民主革命的新声。
成群成群的参观者,居多是来京就学的学生,瞥见他们瘦俏的脸庞和镜片后面模糊的眼神,心想,他们是否与我有同样的感受和思考?八十年代后、九十年代人对我们的历史是否了解够多,是否听清中国近代革命者的心声?也许是我的多虑吧,他们放弃周日的休闲时光,结对来此,手机不停的拍照,低声肃穆的交谈就是毋庸怀疑的说明。一路走来,一路思考,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救亡图存的探求,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到建设社会主义及改革开放,我们的民族因何颓败衰落,我们的华夏因何得以生存,又重新站立而迅猛发展?
回顾历史,清军与八国联军在八里桥战败之后,咸丰帝就准备逃跑了。“上在海淀闻败信,内外惊惧,彻夜匆忙,立传预备。”1860年秋分的凌晨,咸丰在圆明园跪拜列祖列宗后,仓皇逃往热河行宫,北京城完全陷入恐慌。其实,危机远没有清帝想像得那么严重,他是被自己吓倒的,这个民族在那个历史交错点上,首先垮掉了精神,涣散了斗志。八里桥之战,英法联军尽管伤亡不大,但枪炮弹药和给养几已耗尽,亟等补充,不仅难以攻打北京,甚至担心清军随时反击。法国特使葛罗在信中这样描述:“若弹药像期待的那样明天运到,我们就可向北京进发。我们已经不得不多次对中国政府假意示好,以掩饰我们的无能为力。”不独如此,在英法联军的“后方”天津及停泊在内港的五艘英法船舰,也仅有几百名兵士留守。
但是,中华民族就此彻底沦亡么?历史在发展。那年11月26日、27日,日本主流媒体《朝日新闻》用四个整版刊登了《日中战争》的专题报道,声称:“现在一想,那是一场无谋的战争!”文章说当时日本政府竟以为“只要对没有建立起国家体系的中国发起攻击的话,中国就会立即跪地称臣”。文章说,那个时代是甲午战争以来日本人对中国人的蔑视达到了极点的时代。可是当时日本“似乎没有一个人想到”,被日本人看作落后于时代的中国事实上并不是那样落后。正在激烈战斗的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即使并非心甘情愿,但也最终在“西安事变”后因为抗日而走到了一起。文章评论说,日本显然没有意识到中国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当时“民族主义”情绪已经在全国高涨。当然,这是日本人的看法,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除了众所周知的原因,其深层的力量则来自中华民族丰盈深厚的文化积淀,兼收并蓄的宽阔胸怀和聚合能力,来自这个民族不屈不挠上下求索的顽强意志和拼搏精魂。也许,正是这璀璨而无法估量的文明力量,才是华夏民族生生不息,虽九死而不灭的根谛所在。
这些不由让我想到民族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取法自然的无穷魅力和神奇智慧。资料显示,那挺拔高耸,牵引着你的目光到达无垠蓝天的美艳银杏,正是一种深根性树种,她深植大地,于天地融为一体,她不仅躯干挺拔,形态优美,而且抗风、抗火、抗病害力强、耐污染力高;他不仅有苍劲的体魄,独特的性格,清奇的风骨,而且寿龄绵长,几达数千年月。也许正是华族兼收了银杏们的品质和功能,并蓄了青松白杨及万物的魅力和风格,才使这个民族渐而形成了一种继承和发扬人类文明的特异机制。
我们坚信,这种神奇的机制和气魄,会不断吸取人类文明的精华,光大民族的精魂,发展民族的思想,矢志不移,不懈努力,终将使浩浩汤汤的中华民族得以全面复兴。是的,从秋光中巍峨壮观的军事博物馆出发,迎着十点钟的太阳,向东,乘坐现代交通工具,不用多久,再过木樨地、南礼士路两个繁华路段,便真正到达复兴之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