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省武山县北部山区,坐落着一个小山村,位于县城两侧的黄土塬上。传统与现代因素并存着,趋于和谐。
这里生活水平相对落后,交通状况很差,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蜿蜒在山间似长长的巨龙。走进村子。看到的是山坳上参差交错的房屋和房顶的太阳能,郁郁葱葱的树木镶嵌在其中;村西面坐落着一个荒废撤掉的学校。
村里水资源充足,家家户户都有自来水,村子自诞生之初就吃水不愁,有多处水源地,很早以前人们就把水引进了村子,家用和灌溉农田,规模较小,这在西北山区的农村已经算不错了。2007年在国外援华组织和当地政府的配合下,将水利设施进一步改进,引进了家家户户,和部分农田,提高了粮食产量。农耕生产从传统发展到了小规模的机械化,但是!与现代化农业比起来有着天壤之别,只能自给自足,和少量余粮运到粮食收购站卖掉。
对于农业农民没抱多大希望,就算在农业上投入大量时间来经营,一年下来也就几千块钱的收入,几亩薄田不足以养活一家人,可很多人都坚持耕种,这样下来虽没有可观的经济收入,起码一年的面粉和菜油供应不愁,或者这可以作为后盾,假如失业或者其他的变故致使经济困难,也不至于愁温饱。
在种植和养殖上似乎是一盘散沙,始终没有解决这种农业不赚钱的老路。进城务工是主要经济收入来源,腰包鼓起来了,真得感谢进城务工。似乎农田都有了颓废的性格。山中是一块块的梯田,一层层从山脚盘绕至山顶,随着山势的起伏,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排列着,每块梯田都形态各异,远远望去,星罗棋布一片连着一片。
2012年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和精准扶贫跨部门的扶贫行动,像一缕春风浩浩荡荡的在陇原大地铺展开来。可在这个山村,作用还没有进一步显现,近几年帮助村民进行了经济林种植。种植上是村民们耐心不足?还是对于一个即将荒废的村子看不到希望?还是扶贫不深入?还是别的原因?
村子大多数时间处于冷清状态,除了农忙时节或者过年之外,空心严重。有人算过村子里的人除了农忙过节时回村,平常只有十几个人老人和猫猫狗狗一起生活着。晚上只看到,几家灯火星星点点;看到,空虚寂寥的天空上星星诡异的亮闪;听到断断续续的狗叫划破宁静,仿佛空气也少了几分温度。
人们在交通便利的县城周围乡镇购置新的宅基地;这个村落户十几户,那个村落户十几户,一个村子就这样逐渐的分散了。多少年习惯了的感情氛围就这样的分散,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会一直存在,承载一代人的记忆。村里人都感叹!我们还有多少个相互在村里团聚的日子,估计再过几年回山村过年过节的习惯会慢慢淡下来。村子逐渐消失,但,人们都会融入新的集体。继续更加美好富裕的生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