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从三毛的作品读三毛

时间:2016/4/29 作者: 碎碎的玻璃渣滓 热度: 81598

   第一次了解三毛是从我喜欢的众多的三毛作品中的一篇文章——《拾荒者》开始的。第一次看这篇文章我怎么也不能理解一个如此了不起的作家怎么会从小就梦想着成为一个拾荒者,尽管这样,还是会为这样一个有个性、与众不同的女作家的梦想所折服,第一次相信有人会热衷于拾荒这一个说不上职业的职业。虽然那时候三毛的梦想是被所有人嘲笑的,但三毛还是坚持了她的梦想,最终成了一个不算很职业的拾荒者。其实这是我热爱三毛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为她的那种随性洒脱,放浪不羁,对自由无限的追求的性格。正如三毛的作品中谈及别人对三毛的印象的时候这样说过:你永远都猜不透她下一秒会做出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

   更进一步了解三毛是在品读过许许多多她的作品之后,慢慢的发现那时候三毛有那种梦想其实是不足为奇的,因为打小她就是一个不安分的与众不同的人。正如她小时候总喜欢逃课去墓地旁边看书,把一截很大的粗壮的树干拖回院子做装饰品,在看过一张撒哈拉沙漠的照片之后就毅然决然的在那里住了下来。

    无论如何,我都不可能做的像她一样任性,像她一样果断决绝,感觉三毛是一个可望不可即的茫茫大海中的一座灯塔,引导着人们前进的方向,然而极少有人会到达终点。

    三毛一生与撒哈拉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就像是冥冥之中上天安排的一样,撒哈拉不仅酝酿出三毛的众多作品,还成就了三毛完美的爱情,这应该是为许多人所知晓的人——荷西。从一开始的师生到最终的恋人,这期间历经了多少曲折,正好六年,就像荷西所说的一样,不多不少,六年后他们真的走在一起了,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一件事。从这方面来说,其实不管三毛有多么的与众不同,还是与我们有共同点的。然而三毛的爱情最后却是以悲剧而告终,命运对她来说确实是不公平的,然而这就是真实的三毛。

    在撒哈拉生活的那段时间,三毛写出了多少令广大读者喜爱的作品,从此产生了一种新兴的文学作品形式——流浪文学,《撒哈拉的故事》也成为广大读者们深深喜爱的作品。

    但是荷西的离去并没有宣告三毛流浪的结束,在低沉了很长一段时间以后,三毛暂时从荷西的阴影中走出一点点来,继而重新踏上了流浪的行程,然而这并没有持续多久,几年后,三毛再一次无故的消失了,去了不为人知的地方,最后神秘的死在了医院里。

    三毛的一生是短暂而任性的,对大多热爱三毛的作品的人来说,其实更热爱的应该是三毛这个人而已。用客观的眼光来说,三毛的作品说不上有多大的文采(当然有些作品除外),大多都是散漫随性的,不能与那些大文豪们相比较,然而形式上,那些大文豪们绝对得甘拜下风。在我看来,三毛的作品能够很好的表现出三毛这个人来,细读她的作品,我们无不感受到一种异想天开,不同寻常,洒脱的作品风格。然而这都是在撒哈拉之前的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在荷西死后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三毛作品风格的巨大转变,在其后的作品中,文笔往往带有一种低沉夹杂着些许严肃的感觉,这也正体现出三毛与荷西的那份感情的真挚。相对于后者而言,我更喜欢前者的三毛,没有经过岁月洗涤的三毛,一个不同寻常,特立独行的三毛,这是我一直以来追求的人生目标,然而却一直遥望而不可及。

    谈一谈三毛早期的另一篇散文《雨季不再来》。第一次读到这篇散文的时候,内心是一种形容不出来的喜欢,当时的我正处于一种极度的低沉的状态,总想写些什么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又实在不知该如何下手,觉得当时的那种感觉真的是很难很难用文字写出来,直到读到这篇文章后,顿觉畅快淋漓,其中的故事情节,语言文字,感情抒发无不巧合了我当时的状况。我立刻就喜欢上了这篇文章,其实不仅仅是因为文章迎合了我的缘故,就其语言文字来说确是非常有文采,语言精湛独到,我至今都记得其中的几句话,记忆犹新。

    三毛的作品形式可以模仿,但是三毛的为人行事是不可以模仿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正如那个独一无二的作家三毛,在经历了长久的岁月浪潮的冲蚀后,依然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