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小村野菜香

时间:2016/2/5 作者: 李海松 热度: 95182

 小村野菜香

                                    李海松

     题记: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野菜的小文儿,但一直不敢动笔,主要是有关写野菜的文章太多太多了,大部分是回忆家乡野菜特多,味道鲜美,采野菜的乐趣等等怀旧文章。而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周作人、汪曾祺两位老先生写的同一题目的美文儿《故乡的野菜》。前者写于1924年,是写浙南野菜趣味的,后者写于1992年,是写江苏高邮的野菜风味的,两位老先生都是江南人,对南方的野菜感觉颇深,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他们对故乡野菜味道的感念和怀念,对家乡父老乡亲的思恋。而我要写的野菜是我们那个北方偏僻遥远的小山村,满族乡亲们对野菜的情愫以及野菜给故乡人们带来的乐趣,苦涩。于是,敲响键盘,写下以下这些文字。

        

     故乡的那个小山村,经过春风这支七彩画笔的点缀,封冻一冬的青龙河开化了,春水漫流,绿水碧碧;春风似剪刀,裁剪出青龙河岸边的杨柳依依;远山的松涛青翠欲滴,近山的野生杂木林抽枝发芽,映山红映遍山野;山峦起伏,绿草青青;缓山缓坡的果园里,粉红色的是杏花、桃花,白色的是桃花,苹果花,青白色的是山楂花。走进春天的小山村,犹如进入世外桃园,乐趣,兴趣,情趣浓浓,舒心,宽心,开心朗朗。

    要问小村里父老乡亲春天里最劳累的事儿时什么,乡亲们肯定毫不犹豫地回答:种地。而问孩子们最开心快乐的事儿是什么,我们也豪不犹豫地告诉你:采野菜。

    老天馈赠给小村的野菜实在是太多太多啦:蕨菜,灰灰菜,苣荬菜,黄花菜,地皮菜,羊犄角菜;苦码子,刮篦子,苦碟,山蘑菇。。。。。

    扛着锄头,拿着镰刀,夸上篮子,走到云彩山上,哇,茂密的树林下,到处是成片成片的野生蕨菜。刚进三月,蕨菜就舒展着自己的身子,呼吸着山里清新的空气,匆匆忙忙地从山坡上钻出头来,那苔,青青的,绿绿的,嫩嫩的;那叶儿,像娃娃握紧的小拳头。放下篮子和锄头,左手轻轻地攥住一把蕨菜,右手握着镰刀,慢慢的割,一会儿就割一大堆,随手揪几根野草,把蕨菜捆成若干小捆儿,整整齐齐地码在篮子里,挎着满满的一篮子蕨菜,像凯旋的英雄,到家后,家庭主妇们,取出几小困捆,洗净泥土,烧上开水,把蕨菜放在开水里,轻轻的焯一遍,再用凉水拔一下,捞出,放盘,拌上咸盐,香油,葱,蒜,一道凉拌菜就做成了,喝一碗小米粥,就上凉拌蕨菜,嚼在嘴里,香在心里。

老妈的对蕨菜的做法是,洗净泥土,切碎,把锅烧热,放上一小芍老油,用葱姜蒜炸锅,把切碎的蕨菜放在锅里,炒几下,出锅,端到餐桌上,香气弥漫整个屋子,我们这帮孩子还没吃到嘴里,口水早就流出来了。

    小村的坡耕地较多,特适合苣荬菜生长,田野里的苣荬菜是绿色的,条状的叶片,边儿上有锯齿似的叶片儿,叶片儿中间有一条细细的淡淡粉红色叶脉,从叶的根部一直贯穿到叶的顶尖。根部为乳白色,很脆,放在嘴里,味道略苦,但很清香。春天是小村采苣荬菜的旺季,我们一大帮孩子放学后,挎着篮子,拿着小铲儿,结伴来到田野里后,沿着偌大的山坡地分散开。苣荬菜可真多呀,我们猫下腰,不停的追逐青嫩的苣荬菜,小铲子下去,就能挖好几棵,不一会篮子就满了。

回到家里,摘去根儿,放在水里浸泡20多分钟,再反复清洗几次后,滤去水份,清香的苣荬菜就端上桌来,蘸上妈妈亲手酿造的大酱,就上红豆高粱米粥,我们一帮孩子吃的饱饱的,撑撑的。

     老人们说,苣荬菜当年救过村里人的命,有一年,村里发生大旱,庄稼几乎颗粒无收。来年春天,村里家家户户断粮,上级给村里拨了有限的的玉米,白薯干儿,高粱米和小米等救济粮,乡亲们视这些救济粮为珠宝,节减着吃,发动全家人到田地里山坡上挖苣荬菜,回家洗净后,或拌上玉米面,做成菜团子,或放一点儿玉米碴,高粱米、小米做成苣荬菜粥,供全家人填饱肚子。

村里的老中医李大爷经常用苣荬菜给大人孩子们治病,有一年,我闹肚子,大爷就把焙干的苣荬菜用擀面杖擀成细面儿,拌上红糖,用开水冲,连服两天就好了。李大爷虽然文化不高,但对家乡山上的中草药很有研究,他说,苣荬菜是个宝,能清热解毒,治拉肚子,嗓子疼等多种疾病。到现在我也不知真的假的,反正那时我闹肚子让李大爷用苣荬菜给治好了。

青龙河从村前川流而过,岸边的湿地,吸引众多鸟类觅食,也是灰灰菜生长的最佳环境,春天,清清的河水,滋润着灰灰菜生长。村里的老人习惯上把灰灰菜成为落落(lao四声),关于这个名字,我曾多次咨询老人,他们也不知道,反正他们的老人就这么叫。灰灰菜的茎和叶面都青黑色,叶子的背面是灰色,所以叫灰灰菜,喜阴,耐潮湿,河边上到处都是,我们用镰刀割,一会儿就装满一花篓,回家后摘净,用开水一煮,清水浸泡,攥成菜团子,炖粉丝,包饺子,蒸包子,或蘸酱吃,味道好极了。

    我们那个小村,把苦菜称为“苦码子”和“苦碟儿”。苦码子页面窄,更苦一些,苦碟,页面宽,带些小花纹儿,村前村后,山坡啊,田野啊,远山啊,近山啊,到处都是,我们成花篓地采,回家后除了少量人蘸酱吃以外,大部分用来喂猪,喂鸡和喂兔,据说,苦菜能败火,家畜家禽吃它,很少闹瘟疫。

转眼到了雨季,那是采蘑菇,黄花菜,地皮菜的最好季节,一场大雨或暴雨过后,雨后初霁,远山的松林雨雾迷蒙,水分大量蒸发,地表温度很高,松林里,菌类发育旺盛,蘑菇像小伞儿一样从树的根部冒出,采蘑菇的季节来了,我们一群半大孩子在大人的带领下,来到松林深处,成片儿的肉磨,松磨,白蘑菇,黑蘑菇,疙瘩磨……不大的一片地方,就能采一大篮子,回家后,把蘑菇分类,铺到房顶上晒干,一部分留春节炖肉吃,一部分卖给供销社土产店,当自己的劳动成果变成几块十几块钱,买来“英雄牌”红钢笔和小人儿书,塑料皮儿笔记本的时候,心里那个兴奋呀!

采地皮菜可是需要功夫的,小村把地皮菜叫“地骨皮”,其实就是生长在山崖上的一种黑色的薄薄的苔藓,雨过天晴,积留在山崖上的水分蒸发了,苔藓也干了,这就是地皮菜,我们拿着薄薄的小铲子,贴着山崖慢慢的铲,走很多山崖,筋疲力尽,只能采一小篮子地皮菜,这个地皮菜很珍贵,晾干后赶紧储存起来,必须等到过春节或者来年春天,家里来了贵客用来炒鸡蛋才能吃到。

小村满山遍野到处到是黄花菜,黄花菜生长在山上的阴坡,小村黄石沟,沙金沟,碾子沟,大狮子沟,王麻子沟的山坡上密密麻麻,一片金黄,走在黄花丛中,心旷神怡,一会就能揪一袋子,,黄花菜是不能鲜吃的,有毒,必须晾干,无论素炒,炒肉,炖肉,鲜美至极!

说起家乡小山村的野菜,几天我都说不完,猪毛坑,沙彬菜,杏芽菜,桔梗。。。。。。。想起来,就情切切,味绵绵!

 生在山里的孩子虽苦犹乐,采野菜,吃野菜带给我们的是不同的人生体味。小村的野菜呀,绿色,鲜美,清香。写着写着,突然想起家的冰箱里,还有哥哥春天给送来的一个野菜团子,赶紧回家,用咸盐,香油,清酱,陈醋,葱,蒜,胡椒粉凉拌,喝几口小酒,哎呀妈呀,口水流怎么流到键盘上了?

赞(2)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