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里的皮影戏 李海松 那天,老妈得知我考上城里电台记者的消息,高兴得合不拢嘴儿,村子不大,人口也不多,她逢人便讲,我儿子不在咱们乡里的学校当老师了,他考上城里电台的记者啦,村里人都问电台是干啥的,老妈解释说,就是小嗽叭能广播的那玩意儿,我儿子就给那里写材料,让广播员给广播广播,完了咱们就能在喇叭和电匣子(收音机)里听到他写的材料了,朴实善良的乡亲们都伸出大拇指赞叹:这小子也忒邪乎呀,真有出息! 老妈脸上堆满笑容:是啊,是啊。那兴奋劲儿,恨不得让全世界的人都分享这份喜讯。他吩咐老爹:明天赶紧到大集上割5斤猪肉,买几条大鲤鱼,备点青菜,我泡豆子,磨豆腐,咱们得请几个影匠(山里唱皮影戏的艺人),到咱们家唱几天皮影戏,把亲戚和邻里邻居都请来,一起欢喜欢喜。 皮影戏在故乡青龙有着久远的历史,我们那个小村位于青龙河下游,离抚宁、卢龙、迁安、迁西不远,世世代代受冀东皮影艺术影响较深,虽然偏僻遥远,但有个重要的习俗,就是婚丧嫁娶,添人进口,高考升学,粮食丰收,老人寿日,过年过节,甚至牛下犊子,驴下驹子,老母猪下猪仔儿都要请来皮影戏班子唱一两天皮影戏。小时候,爷爷常给我们讲青龙那些出名影匠的故事。给我们讲的最多的是青龙肖营子沙沟村满族人李秀唱皮影的故事,他给我讲,李秀从小就在本地学唱皮影,后来他到唐山,乐亭等地当唱皮影学徒,起早贪黑练功夫,长大后成了 “冀东名髯”。他最拿手的皮影剧都唱到了天津、沈阳、长春、哈尔滨那些大地方。还到美国、日本、朝鲜演出。 我第一次看皮影戏是在不到10岁的一个冬天,那时“四人帮”已经粉碎了,一天,村里大喇叭广播说,老鸦窝村(我们邻村)的皮影戏班子来咱们村唱皮影戏了,现在正在学校的操场上搭戏台子,晚上大家都来看皮影戏吧。我们这帮猴急猴急的孩子,哪能等到晚上?广播刚停,我们就跑到学校的操场上,看看皮影戏台子是啥样的,到那里一看,挺失望的,几根长木头杆子绑成个大架子,架子上面铺上木板,在木板上面搭出方方正正的小房子,房子南面留出一个大大的“窗户”,“窗户” 上贴一层薄薄的,雪白雪白的绸子布,搭台子的师傅告诉我们,白绸子布就是屏幕,皮影人就借着明亮的灯光在白绸子布前表演,我们在台子外面看到的就是皮影了。 演皮影最费事儿的就是雕刻好皮影人了。家乡的皮戏班子里的皮影人儿,以驴皮为材料,造型独特,具有满族粗犷的味道。村里的杨俊义二哥心灵手巧,最擅长雕刻皮影人儿,他家现里藏着人物头茬(影人儿头部)图案一百多种、影人戳子(身)一百多种、道具图案几十种,颜色为红、绿、黄、白、黑,紫,红、黑、紫色代表忠、具有褒扬的意味,绿、黄、白代表奸,具有贬损的含义,我们这些小孩子经常到二哥家看他雕刻皮影人,有时还拿回点下角料玩儿。 演皮影戏是要在黑天后进行的,那天,天刚黑下来,学校的操场里,咚咚锵、咚咚锵……开场锣鼓就响起来,锣声、鼓声、喝彩声响作一团,白色的银幕上顿时人影起舞,皮影戏台里三层外三层的被乡亲们围得严严实实,我们这些孩子好奇,好不容易才挤了戏台子里,只见那里摆着一个一米来高的木架子。木架上摆着许多皮影人儿,影匠在皮影人的“脚上”“手上”连接上不短不长的小木棍儿,影匠手握小木棍儿,双手灵活地舞着皮影人儿。透过雪白的屏幕,一个个栩栩如生、色彩斑斓的皮影人儿,你来我往、嬉笑怒骂,人物活灵活现,情节真切逼人,前台师傅一边捏着嗓子分出不同的角色唱;后台师傅兼吹、打、拉、弹、唱于一身,忙而不乱。穆桂英的勇敢,佘太君的威严,杨六郎的忠诚。。。。。古战场战马奔腾,刀光剑影,乡亲们看得眼花缭乱,忽而凝神屏息,忽而拍案大叫,一起跟着剧里的人物同悲同喜。 孩子们最爱看的皮影戏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哪吒闹海》等,大人们喜欢看《瓦岗寨》、《岳飞传》、《薛理征西》、《明英烈》等,我们关注戏里人物的命运,我们喜欢那仰扬顿挫的皮影唱词,到现在我还会用皮影戏唱调儿唱《唐僧取经》:唐僧催马路上走,心中不由暗思量,自从离别真观主,西天取经把屠除,悟空悟能与悟净,降妖除怪把我扶,正然思量抬头看,前面来了山一座,前面来了一条河。。。。。。那种感觉就像现在的小青年喜欢唱周杰伦那些流行歌曲一样。 邻村的戏班子接到信儿后不久就来到我家的院子里,很快就搭上了戏台子,影匠们忙着熟悉影卷(唱词本),七大姑八大姨和邻里邻居的乡亲们都来到我家,都夸我有出息,给家里争了气,嘱咐声、唠叨声体现的都是对我的关心,村里做菜最好的百春大爷忙前忙后做着可口的饭菜,老爹老妈哥哥姐姐寒暄着招呼客人。 夜幕降临,戏台子灯光明亮,锣、鼓、镲声声入耳,影匠们摆好皮影人儿,村书记发表致辞,对我考上记者给予高度赞扬。讲话后,演出开始了,小村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