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别让信念缺席

时间:2015/12/8 作者: 不江湖 热度: 88871

别让信念缺席

                        

信念与物质需求是一个陈旧的话题,也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论题,同时也是一个存异议的命题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解答。但是,一旦现实逼近答案时人们就会有真切的体会,也就会有透切的理解。

国家危难时,人们对信念的渴望就会胜过对物质的渴求,常说国难思良将;当一个家族或家庭遭遇变数落难,荣耀不再时,人常说家贫思贤妻。在危难时期,不论是对良将的渴求还是对贤妻的企盼,寻求的是一个具有忠国、持家的信念的人,而不是看重他(她)拥有的资产。同样,当企业遭遇困境,没有了强大的经济实力,没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没有辉煌时优厚的福利待遇,更没有了诱人的奖金,用于激励员工的经济杆杠丧失,如没有培育好员工主人翁信念,一旦员工信念缺失,企业要在困境中存活就不止逆水行舟,甚至不异于登天之行。近年广东一些外资企业和私企,产能调整、出口稍有阻力纷纷停工或关门。一些企业摧枯拉朽如此迅速,不仅仅与其规模小难能承担风险外,还与其发展过程中浓厚的雇主与雇员关系,以及由此产生浓重的金钱关系剥夺了企业主与雇用员工间的温存,导致员工没有归宿感,对企业存在缺失信念,稍不整气便纷纷出走,导致企业无法继续生存。而任是非深谙国人情义之道,在公司发展艰难时将最大一笔回收款用于发放员工工资,他这一举动不止挽留了员工,也挽救了华为,让员工有了忠诚于公司的信念,因而能将一个民营企业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世界知名企业。

     物质需求与信念一直以来是一对剪不断理还乱的孪生兄弟。古有“仓廪实而知礼仪”,现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确实,人要生存离不开吃、喝、拉、撒,社会要存在少不了物质基础,国家要发展需要强大经济基础支撑,饿着肚子谈政治、谈发展会落于空谈的窠臼。但辩证法也指出意识对物质的促进作用,因此过份强调物质决定作用,有可能落于泛物质化,这是可怕的。当年大庆物质贫乏,自然条件恶劣,生产条件艰难却成功开采出石油,就是石油工人为国献石油的信念战胜了对物质的需求;而商业化下的经济建设,一旦资金不到位工程就成了半拉子工程或烂尾工程。同样,企业行为过度物化,过度依赖经济手段来调动员工积极性,一旦收入差距过度拉大,使基层员工在付出与回报比较中失落,产生“我爱企业但企业是否爱我”的疑惑,潜意识企业的老板化,使员工对企业信念麻木,导致员工对企业信念缺失,一旦企业遭遇困境就难以力挽狂澜。

物质对人、对社会的作用是明显和直观的,也更让人趋向接受物质的决定作用;而信念是无形的、抽象的,不可触摸,有时会让人怀疑信念的存在和作用,但信念是潜在的,持久的,并可传承。如家规传承,对孝道的观念,对国忠诚的信念,不论庶民与大夫,不论贫贱与富有,千百年来根植于华夏儿女心底,很少动摇。信念一经树立,非物质能撼动,非利益能驱使。

西方曾有人说,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需要有自己的信仰或信念,以色列人从不怨天尤人,“明天会更好”的信念,使之立于众多敌对国家包围而不败,日益强大。日本中上阶层自古以来始终保持不低俗地沉迷于食色等物质享受理想信念。比如古代许多武士存在忠君或者为主君复仇,以及成为天下武艺最高强的武士等理想信念,而近代军人武士的理想信念主要是爱国自强,以自己的性命为代价来促进日本崛起,避免日本沦为殖民地、受西方的侵略,使本民族不受西方民族蔑视。至于二战后企业武士的理想信念主要是把自己的企业发展强大为世界知名企业,从而促进日本的重新崛起[1];德国人近乎刻板的严谨信念,产品赢得了世界客户;美国人对创新痴痴追求的信念,尽管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经济依然充满活力;当年国难当头多少仁人志士抱定救国、不当亡国奴的信念,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信念,千金难买!从小处说,一个家庭,如上下都有勤俭持家的信念,会胜过万贯家产;中国素有“富不过三(代)”之说,实质上是在富有物质条件下信念荒芜,没有了信念的富有犹如干涸河床上的船只,只能搁浅或遭遗弃。同样道理,企业也无不如此,企业是一个创造财富的社会单元,追求利润是企业的目标,但是在追求利润时如忽略了员工信念培养或树立,那么企业的发展将有限,将难以持久。因此,在企业发展讲究经济效益时要塑造好企业文化之一--信念,当企业发展艰难、遭遇困境时更需要唤醒员工信念,这将不亚于当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注:[1]来自网络。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