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养蚕悟道

时间:2006/8/9 作者: 泗水河 热度: 89099
                                             养
 
      沦为养蚕奴那是数年前的事。
      那天正上初中的孩子放学回家来,他从书包里拿出一片皱巴的白纸,高高扬在手上,上面是地图一样密密麻麻排着几百蚕仔。隔几天就会出来几个几十个小蚂蚁样的蚕来,让人为幼小的生命负责。
      生活的院子不小,居然找不到一棵桑树,刚有生命迹象的蚂蚁便要饱受饥荒。蚕小吃的也少,日子还算好过。我小的时候,街上卖桑葚的比今天卖草莓的人还多,养蚕不发愁桑叶。有蚕没有桑树,找不到桑叶喂蚕,让我买菜要想着买莴笋,用叶子喂蚕。家无桑树别养蚕,受罪讨苦吃。
      我每天有晨练的习惯,找桑树、采桑叶也成为外加的必修课。跨过陇海线铁路,在农家田头发现一棵桑树,像是发现了濒临灭绝的物种。几片伤痕累累的桑叶,在风中可怜的摆动,一场经历战争撕裂的狼籍样,不忍心折枝取叶喂养那百条幼蚕。广阔天地中桑树难觅,进入满眼的都是绿地草坪,就是没有幼蚕爱吃的桑叶。生活在水泥钢筋建筑中,山清水秀成为遥远的梦想。
      一个小纸盒,成百小蚂蚁,蚕们也有了一个温暖的家。在盒子里剔除枯叶,放上新鲜的桑叶,看着蚕们痛快的美餐,也让我短时间忘掉做蚕奴的烦恼。刚出世时还是小蚂蚁,一天一个样,不几日脱去一层皮,在弃旧中它长大。蚕们改正缺点,经历扬弃走向进步,从黑到灰白再到全身白。桑叶的用量大增,我的痛苦也就来到了。蚕们没有了吃的桑叶,这一切都是谁的过错呢?城市包围农村大规模的建设,让农民失去了土地,我们也失去了蚕吃的桑叶,还有那正在长大的桑树。是我们的家太小,还是农民的家变得更大,满眼都是鳞次栉比的高楼。
      为了不让小蚕失去生命,朋友用摩托车带上我到几十里外的农村找桑树。
      农家的一个小院,就座落在小土路的旁边。树多,景好,人少,空气新,没有了城市中的浑浊。粗大的桑树叶蓬很大,枝头伸出院墙外,让我一眼就能看到,也是专心找的缘故吧。敲门求桑叶,那家人很爽快的答应了。那家两位老人供两个大学生,家庭很殷实。满载而归,人很累心里很高兴。
     小盒变成了大盒,一个增加到几个,蚕们有了多个居室的家,有了足够的桑叶,蚕们在饱食中加速成长。蚕吃桑叶,沙沙声响成一片。蚕食也是支动听的音乐,从蚕食中我得到悦耳的享受。
     一夜之间,蚕变白了。通体透亮像是洁白的银光色玉棒,唯一不同它是有生命力的。盒子的夹角间结出了鸽蛋状的茧。吃的是桑叶,吐出来的是秀丝,霓裳就是蚕的奉献,假如世界没有蚕,会让女人失去多少风采呢。蚕让服装业的发展有了更广阔的空间。没有利爪,没有尖齿,更没有敏捷的身段,成蛹前的蚕,所能选择的就是把自己包裹起来。是奋斗中走累了,还是看透了身边的世相。把自己包裹起来的蚕,也难免在休眠中成为餐桌上的一道菜肴。蚕的身体也能为餐,还是高蛋白低脂肪。
      在花盆里插上细竹竿和枯萎的花枝,精心造出盆景来让蚕在上面做茧。蚕的小嘴比手还要巧,身段弯曲,小脑袋牵来牵去,织出雪绒球的雪枣来,我想到满头白发的外婆盘腿纺线的样,想到圣诞老人身边的那株圣诞树。
      蚕茧有大有小,有薄有厚,有的坚挺密不透风,有的薄如蝉翼。有的蚕在饱食中走完短暂的路,有的历经饥饿磨难而终。
      蚕步入梦乡,我也完成了蚕奴的过程。蚕的一生只有兄弟姐妹,没有儿女绕膝。只有自身的消亡才能换来新一代幼蚕的诞生。
      春蚕丝尽心不死,破茧成碟化涅磐。从虫到蛹再从蛹到蝶的过程是生命的轮回。交尾后慷慨赴死,蚕用生命诠释爱情。历经生命苦短的过程,用爱点燃自己,我从虫的身上看到爱的光芒。
      死亡也是美丽的。生命不在长短,精彩活过就好。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