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味季节
送走最后一缕春风,夏天就来到人们的身边。高考是考验孩子13年的读书成绩,也考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成败。每年的高考是比夏天还要热的大事,天下父母都把这些日子看作是最后一班岗。父母是爱哭孩子的怀抱,是孩子受挫折时的肩膀。都想让孩子接好父母的接力棒,走好以后的行程。
昨晚的一场大雨,给今天赶来考试的家长、孩子添上点麻烦的枝节:有开着私用公车来的,也有打的来的,还有挤着大巴来的,还有的是背着孩子淌过积水来的,真是一副天下父母爱孩子的众生相。
等孩子长大了,走进大学门父母就能“下岗”了。在校园的大门外,沿街两旁坐满了陪孩子的父母。在考试前,孩子都不想家长出现在校门外等候的人群中;父母把陪孩子等在校门外,看作是对孩子最大的精神动力。高中三年,该扬糠收米了,收获的季节没有父母的参与好像就不完整。
“孩子什么都好就是学习不好。”
那边传来父母对孩子埋怨中带着爱恋的话飘进耳朵里来。人在考场外,心在考场内。就像等待他来到这个世界时,父亲在产房外的焦急、喜悦,想早点听到孩子的第一声啼哭。
“孩子也是不让来,我是偷偷跟着来的。”家长之间打招呼。让孩子自己上路,不要陪孩子高考。家长心里明白却做不到。肩挨肩坐成一片的家长,也成为高考季节的风景。
“就想在孩子进考场前,和孩子说句话,让他减轻压力。”这是家长的心声吧。给孩子一个鼓励,不论成功还是失败,在父母眼中孩子永远都是最好的。孩子可以在父母怀里哭,可以搂着妈妈的脖子笑,把孩子送进大学门,父母的心也就是找到里靠站的港湾。
“孩子平时学习很好就是临场发挥不好。”
“孩子进门就知道学习,从不出门玩耍,身体不是很好。”
今天坐在地上的父母就一个话题,说孩子的事为中心。盼望孩子展开人生的翅膀,除去等待还是等待。时间在等待中耗去,脸被晒得像滚水烫过一样。
一个老农人坐墙根头靠在墙边,头上戴顶草帽,两鬂露出斑白,身边还放着装馍的布袋,额头上的皱纹像干枯的小河床一样。
“火箭班倒是100%能上大学,掐的都是尖子生,能把普通学生送进大学那才叫能耐呢。”听到说话声,他睁开眼看看,又闭上。他是在等桥头“捡”来的女儿,坐在路边,心在想,孩子的学费在哪里呢。他就像一尊雕像。
孩子是奶奶在镇上的桥头上拣来的,她像是刚满月不久,病秧子的女婴,抱回家遭到全家人的反对。“留下孩子吧,男孩儿长大寻根,女娃知道疼人。将来也是一门亲。”还是孩子的爷爷话把孩子留在了家中。
你一言我一语人们就说来道去,既发泄对孩子进不了火箭班的遗憾,又透出对火箭班的向往。一张张和我一样半老的脸,我想说高考成绩已不重要,平静的心态更加重要,微笑总是会消失的,留在人生路上的奋斗是永恒的。
人们都从地上站起来,潮水般涌向学校的大门。第一个向大门走来的学生像是百米冲刺撞线一样,等待的父母也像迎接英雄笑着;随后过来的,昂着头,怕见又不能不见父母,视而不见从父母身边走过,父母清醒的跟在其后;更多的是平静的脸上内涵丰富,面对父母谈笑风声;还有一脸写满锩容,手捂着嘴不停打哈欠。。。。。。
远远躲在一边的家长心里五味难言。拼搏过,足矣。苦过,累过,经过。出门看到妈妈的那双眼,说还是父母来的好啊。
不想复读,不想打工,就想给心放个长假。
两天的高考,决定一生的道路,也许不公平。高考就是这样一条钢丝线,是让孩子和父母永记在心的多味季节。
意外的惊喜有,不多;成功总与奋斗相伴,明天更加努力就会有希望。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