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渡彝族刺绣
拂去古老画历上的浮尘,探寻深藏于岁月的往事,行走在彝山历经岁月沧桑的古老村寨,欣赏着一件件精美无比的、颇有质感诗意表达的弥渡彝族刺绣,仿佛穿行在丹青妙笔的长廊,别有一番韵味。
相比苏绣、湘绣、蜀绣、粤绣等绣种,弥渡彝族刺绣没有他们的知名度。但是,弥渡彝族刺绣用色沉稳、古朴典雅、端庄大气,在题材内容上包罗万象,图样较多。虎头、马缨花、火等图案在弥渡彝族刺绣中随处可见,这些是彝族先民的图腾,并成为一个传统。
弥渡彝族姑娘出嫁前都要学习刺绣技术,绣制结婚时穿戴的服饰以及花围裙、花帐帘、花头巾等作嫁妆。结婚时,彝族新娘身着自己用手工一针一线绣制出来的彝族刺绣服饰,衣领、衣襟、袖臂、下摆、裤脚、鞋子、帽子、头帕、挎包、围腰等,无一不绣着栩栩如生的彝族传统图案,五彩斑斓,美艳无比。
弥渡彝族秀女都有描、剪、绣、钩、提和绞等手工刺绣技艺,对于五彩斑斓、形状各异的少、青、中老年服饰、头饰、背包、荷包、腰带、男女童鸡冠帽,男 女式绣花鞋、团裹禙、方裹禙等以及枕头套、帐檐、门帘檐、抱裙、围裙、鞋垫,女式手提袋、被面等几十个种类,都是她们展示刺绣技艺的舞台,各种吉祥题材的马缨花、双凤朝阳、凤穿牡丹、鸳鸯戏水、二龙戏珠、玫瑰花、牵牛花、水仙花、葵花、水草、金鱼、螃蟹、双猫敬菊、蝴蝶沾花、串枝葡萄、顺风菊、五蝴(福)长寿、白鹤含松、麻姑献寿、双寿桃、喜鹊登枝、缠枝牡丹、凤凰牡丹、双飞燕、山茶、百卉花篮等等,则是她们巧手刺绣的靓丽风景线。
弥渡彝族绣女把花草、动物、人物行为等图案用挑花绣朵的技艺记录在衣服上,使支系庞杂的彝族有了服饰上的识别系统,更传承了日渐消失的千年彝文化。
弥渡县牛街彝族乡的“罗罗泼”彝族女子的服饰显华丽之美,腰间系“围腰”,围腰所绣图案以马缨花、串枝莲、牧丹花、太阳花、凤戏牧丹、丹凤朝阳等花卉为主;上衣颜色大多为翠蓝、天蓝、漂蓝、绿、翠绿、漂白,少数为黑色;裤子颜色大多为绿色、粉红色和白色 ,少数为黑色;鞋子主要为凤头型绣花鞋,图案有“蜂赶梅”、“喜鹊登枝”、“狮子滚绣球”等;翻领领褂配有精工刺绣的“领合”,领合围在脖子上,上面钉有十几对芝麻铃;挂兜围腰用银质“梅花链”穿挂在脖子上,腰部用两条彩色腰带束紧,挂兜围腰通体绣满精美图案,可谓“浑身是彩,通体皆花”。 “迷撒拨”彝族女子精于刺绣,但服饰却极少绣花,主要由团包头、黑领褂、白衬衣、长围腰、绣鞋等构成。首饰有古丁桂花、“三须”针筒、凤凰、茶花、银扇等,均为银质,显简约之美。
弥渡西山彝族妇女都在后背佩戴着一个直径一尺左右的圆形裹禙。裹禙外部背面以白丝线刺绣的网状图案为背景,其间用黑色丝线绣有两个圆形或长方形的图案,形似日月或一双眼睛,又似硕大的黑蜘蛛。传说,在远古年代,有一对彝族青年夫妇,女的貌美若仙,被可恶的头人看上,要强抢为妻,夫妻二人离家出逃,头人带人追来,二人慌不择路,逃到悬崖边,无路可逃,只好躲进一个山洞,正在惶惶之时,只见不知哪里来的不计其数的蜘蛛,不一会就在山洞口织好了密密麻麻的蛛网,头人追到悬崖边,不见了两人,四处查找,只见山洞口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蜘蛛网,料想二人已经殉崖,只好死了淫心。为了感谢蜘蛛的相救之恩,于是此女就绣了一个有蜘蛛的团裹禙背在身上,世代相传,传承至今。传说,彝家女背上这样的裹褙,白天黑夜都不用担心、害怕,因为有日月精灵在保佑着她们,一切鬼怪和邪祟遇到裹禙都会避而远之。
在弥渡彝族刺绣的图案选择中,马缨花图案用得最多,围腰、裹禙、鞋面上都绣有马缨花。为什么彝族人民对马缨花如此厚爱?相传在远古洪水滔天时代,人都被洪水淹死了,只剩下躲在葫芦里,被洪水冲到弥渡老尖山的阿卜笃慕兄妹俩。后来,兄妹俩遵照上天旨意结为夫妻,繁衍人类。有一天,阿卜笃慕靠在一棵树上不见了,树上开出密密匝匝红艳艳的马缨花。为纪念阿卜笃慕,弥渡彝族就在自己的服饰上,绣上马缨花图案。马缨花刺绣图案,传承了彝族百姓“花好月圆、人寿年丰”的美好愿望。蕴涵着彝族祖宗崇拜的文化密码。
提到弥渡彝族刺绣服装,就不得不提博采众长,充分利用描、剪、绣、钩、提、绞等手工刺绣工艺,结合弥渡彝族刺绣多变性特点,所绣制的彝族服装,配色沉着鲜艳,花纹秀丽美观,做到了尊重传统、敢于创新,深受大理州及省内外彝族同胞喜爱的彝家绣女熊杏花。熊杏花是弥渡彝族服装刺绣的一枝花,这个从清水沟彝家山寨走出来的彝族女人,从十来岁起就开始学习刺绣,20多年来专心致志,在保留弥渡彝族刺绣服装核心技艺的基础上,从针法、题材、传承方式等方面加以创新,在不弱化弥渡彝族刺绣服装风格的情况下,不断自我调适,既保留了弥渡彝族刺绣服装的原汁原味,又增强了其生命力,所制作的彝族刺绣服装畅销省内外,远销美国、日本、俄罗斯,供不应求,让更多人见到弥渡彝族刺绣服装的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