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天堂里有你的音乐在飞翔

时间:2015/5/7 作者: 竹林老叶 热度: 83526


    我是主动跟钱爱莲女士提出来,要为《黄振才音乐作品选集》写点什么的。现在,当我坐在书房,打开电脑,开始敲击键盘的时候,我的耳畔立即就回响起振才先生那激情飞扬的音乐声。那一个个音符撞击着我的心房,撞得我好疼好疼。

振才先生本来应该仍然坐在钢琴前,弹奏着他心中那一段段美妙的旋律,谱写出一首首动听的乐章;本来应该仍然在文化馆培训中心的琴房里为孩子们教授电子琴,任琴声从指间流淌,笑声从孩子们的脸上飞出;本来应该仍然在三水民乐团的排练现场,指挥着乐曲的排练,为即将参加的一场演出做着最后的准备……是的,振才先生本来应该仍然活跃在姜堰群众文化和音乐事业的舞台,继续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歌声、带来更多的欢笑——然而,他却突然地离开了他的亲人,离开了他的同事和朋友,离开了他终生热爱的事业,在2013213日农历正月初四上午,在他刚刚跨进六十八岁门槛的第四天,溘然长逝,给亲人、同事和朋友留下巨大的悲伤和无尽的思念!

振才先生与我同乡,我们都是白米人。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他刚从部队回来不久,而我还是白米中学的一名高中学生,我就在白米文化站的小院里听到他拉过二胡,那宛转悠扬的琴声让我听得如痴如醉。我们又是同事,在他被安排到文化馆工作近二十年之后,我也从剧团调至文化馆,与他一起朝夕相处、共事十年。我们还是楼上楼下、楼左楼右达十五年之久的好邻居、好朋友,经常地,我们会串门、聊天、品茶、饮酒。他在文化馆从事作曲和音乐辅导工作,先后担任过行政股长、馆长助理、广告公司经理,为文化馆的发展耗费过很大心力。退休后,仍然一如既往地参与许多文化活动,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音协工作也搞得有声有色。就在他依然雄心勃勃、期望为姜堰的文化和音乐事业发挥更多余热的时候,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实在让人无比的痛惜!

振才先生一生钟爱文艺和音乐。从小他就显示出对文艺特别的兴趣和天赋。三四岁时,就跟着大姐到农村晒场看节目。十多岁时,只要镇上区公所放电影或演戏,没钱买票,想方设法爬墙也要去看。上初中时,因为在文艺演出中独唱《二小放牛郎》而在学校小有了名气,还因为曾将《众手浇开幸福花》的曲谱记下来教同学们一起唱而被老师称为“音乐小天才”。初中毕业后,他迷上乐器,家里没钱买,就自己砍竹子、剥蛇皮做笛子、二胡,学着吹、拉。大姐从上海给他带回一支箫,他爱不释手,视为珍宝,天天在家练习。文化站离家不远,他一有空就往那儿跑,看人家排节目、拉二胡,去的次数多了,拉二胡的人见他这么爱好,就主动教他,时间不长,他竟能拉出几首像模像样的曲子。

真正使振才先生跨进音乐之门,使他的人生出现转折,是在他入伍之后。1964年底,北京414部队到地方征兵。十八岁的振才报名应征,因为会吹箫、会拉二胡,尽管吹、拉得并不好,但带兵的首长认为有专长,把他作为文艺兵招进了部队,成为文工团的一员。在入伍后的日子里,部队不断对他加以培养。1967年,北京部队在北戴河海滨举办部队文艺骨干器乐培训班,他有幸被领导安排去学习。在培训班里,老师根据他的条件,选定他学习手风琴。他极为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克服自己基础差、体力小的弱点,每天凌晨起床,中午、晚上不休息,一个人抱着琴到山上去苦练,手背练肿了,仍坚持不懈。四十多人的班级最后完成规定课程的只有七八人,他是其中之一。结业典礼上,他演奏了一首手风琴独奏曲《骑兵进行曲》,博得老师和学员热烈的掌声。这次培训后他又拜老师、队友为师,学习其它乐器的演奏技能,逐步掌握了十多种乐器的演奏方法。1969年,部队在山西大同举办理论作曲速成班,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具备一定音乐基础和熟悉一门乐器,他又被领导选派去参加学习。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他学视唱总谱,练习写曲,如饥似渴地抢记,反复不断地积累,结业时写出了一部小舞剧音乐“炉火正红”的主旋律,让班主任大为惊异,赞其“问得多、领悟快、笔头勤、胆子大”,并感叹“孺子可教,孺子可教也!”回部队后,他经常练习写曲,曾在解放军杂志发表过作品,还多次在部队及唐山市、承德市举办的文艺汇演中获奖。军旅生涯十二年,使他真正与音乐结缘,从此音乐与他一生相伴。

而让振才先生的音乐才华得到真正展示和充分发挥的是在他走上群众文化战线之后。群众文化是一个广阔的艺术领域,既植根深厚的民间传统,又承接多彩的现代风尚。有着在部队多年历练的扎实功底,在这样一个充满创造和挑战的平台上,振才先生如鱼得水。他持之以恒地追求、探索,自学中外音乐史、中西乐器法、乐队组织法、和声学、配器法、指挥等多种业务书籍,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他积极参加各种歌曲创作、理论作曲、作品研讨和群文管理培训班、大专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专业水平;他坚持深入生活,汲取民间艺术营养,积累音乐创作素材,寻找属于自己的音乐个性,创作出既体现地方特色又具时代风采的音乐作品。几十年来孜孜以求,佳作迭出,创作各类歌曲、音乐作品一千多首,其中一百多首在国家、省、市级音乐刊物发表,数十首在国家、省、市调演、比赛中获奖。由于振才先生在音乐创作和文化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1999年,他晋升为副研究馆员职称,200011月,他加入了中国音乐家协会,并先后被推选担任泰州市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姜堰市(区)音乐家协会主席。200912月被中国音乐家协会列入《中国音乐家名录》。

在振才先生创作的大量作品中,《溱潼窑工号子》是其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先后获得2002年“首届·中国江苏民间艺术节”民歌、民舞、民乐大赛金奖和2003年“第五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音乐类作品金奖。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启动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出版《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姜堰民间音乐资源丰富,特别是里下河地区可以说是民间艺术的宝库。文化馆安排振才先生负责民间音乐的调查、搜集、整理。他不辞辛苦,走遍全县每一个乡镇,搜集、整理了大量的民歌、民谣。为了搜集、整理流传在溱潼地区的窑工号子,振才先生与馆里其他老师一起,来到溱潼,钻窑洞,攀窑顶,观窑火,担窑水,与老窑工座谈,详细了解窑工生产过程,准确把握窑工劳动特点,体验窑工生活的酸甜苦辣,请他们当场打窑工号子,记录下每一个音符、每一段乐句,然后再组合筛选、提炼主题,最终创作出了《溱潼窑工号子》组曲。该作品搬上舞台后,先后在扬州市、泰州市“三民”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被收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苏卷》。在参加“首届·中国江苏民间艺术节”和“第五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比赛时,根据省里专家意见,振才先生又对其进行了重大修改,简化劳动流程,凝练集中主题,去除悲凉音调,张扬阳刚豪气,在音乐结构和配器上进行重新调整,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地域特色更加鲜明,旋律原汁原味,声音丰满厚实,听来令人荡气回肠。评委们赞叹说:“这才是真正的艺术精品!”

振才先生是一位成就卓著的音乐家,更是一位优秀的文化工作者。他长期奋斗在群众文化第一线,服务于基层,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群众,忘我工作,不辞劳苦,勇挑重担,甘于奉献。他坚持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有着农村人的淳朴、当兵人的耿直、文化人的率真,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毁誉,见到不平事敢于拍案而起,遭遇危难人乐于解囊相助。他以自己的作品和人品所树立起的具有很大亲和力和凝聚力的形象,永远为人称道。他与李道功、俞华生一起所组成的“三驾马车”更成为文化界有口皆碑的“黄金搭档”。他为姜堰文化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多次被评为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2004年还被姜堰市政府授予了三等功的荣誉。

振才先生去世后,其爱人钱爱莲女士一直处于悲痛之中。然而怎样更好地怀念自己的亲人,怎样让自己的亲人永远活在他的家人、亲戚、同事、朋友中,怎样让自己的亲人毕生所钟爱的事业得以延续久远?钱爱莲女士想到了要为自己的丈夫编辑出版一本书,要让凝结着丈夫心血的一份份音乐手稿汇集成册,为子女留一份精神的遗产,为自己留一个永远的念想。主意拿定,她开始收集整理振才先生生前创作的大量的歌曲、音乐作品,抄写乐谱、校对词曲、搜寻轶稿、联系词作者、落实出版社,往返奔波于姜堰、上海、南京之间,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黄振才音乐作品选集》终于即将付梓。收入书中的250多首乐曲,基本涵盖了振才先生几十年、特别是近十几年创作的主要作品。这些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旋律优美,特色鲜明,既跳动着“千篙万桨闹春潮”的豪迈,又浸润着“打起莲湘走四方”的苍凉,既可听得到他军旅生涯中的得得马蹄声,又能触摸到一个植根于家乡、植根于人民的歌者的拳拳赤子心。无论是高亢激昂的咏叹,还是小桥流水的吟唱,无论是遵命而歌,还是自由抒怀,歌唱家乡美景,歌唱家乡发展,歌唱家乡人民美好的生活,始终是作品的主旋律。该书不仅是振才先生一生音乐创作的总结,也是姜堰本土音乐家首部原创音乐作品专集,必将成为姜堰文化艺术的宝贵财富。

出版一本音乐作品集,这是振才先生生前就有的一个愿望,他未能完成,现在他的爱人帮他完成了,他在天堂一定会微笑的,有这样深爱自己的人,有这样的伴侣知音,振才先生无憾矣!

振才先生为三水民乐团写有一首《欢乐平安颂》,三水民乐团每年的圣诞节都要到姜堰基督教堂演出。当那悠扬的乐声随着那高高矗立的十字架尖顶袅袅上升时,我想,这乐声定会在天堂飞翔。

是的,振才先生,天堂里有你的音乐在飞翔!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