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 神 我们家乡的人多数信神。村头巷尾,庙宇众多。每逢月之初一、十五,人们就忙着奔走于各庙宇之间,烧香拜神。村里人毕恭毕敬,尊神叫“老爷”。全村共同祭拜的,称为“大老爷”。村下面分若干个“社”,每个社还有“私房老爷”。 村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是“游神”。过节前几天,人们便开始准备灯笼、蜡烛、香、纸钱、鞭炮等拜神物品。家家户户宰杀“三生”(即鸡、鸭、鹅),做年糕及各类甜品。小伙子们上山“采春”回来,将满缀花蕾的桃枝,插在水瓶中,节日来临时,桃花开了,满堂春色。女孩们剪出一个个红“双喜”,点缀着节日的喜庆气氛。人们在欢乐氛围中忙碌着…… 各社广场上都搭起了“神棚”,人们在这里迎神、拜神。“神棚”对面搭戏台,演唱潮剧。在气势恢弘的锣鼓声中,潮剧“唱”出家乡人“敢闯敢拼、重义轻利,以及善恶有报”的人生观念。 “游神”节到了,人们便将庙里供奉的深巷扛出来,绕着村子游行。扛神的通常是新近有喜的男子,或结良缘,或得贵子,因而个个欢颜喜色,且又都年轻力壮。此外,游神队伍中,还有朝气蓬勃的锣鼓队、彩旗队、“八宝”队(扛着神的八件“宝物”),晚上还有更具规模的火把队。剩下的人们,多为老人、小孩和妇女,则成了天然的 “追神族”。 游神之极致在晚上。这时,参加游神的人们,每人头上束一条红布巾,然后插上香和纸钱。浩浩荡荡的游神队伍绕着村道,一路进发。每个社的锣鼓紧跟相应的“老爷”,“咚咚”声洪亮而富于韵律。接着是彩旗队、“八宝”队,两边火把队护卫着,熊熊的烈火燃成一片。迎神的人们灯笼高高举起,密密麻麻的人头在通红一片的烛光下攒动,鞭炮雷鸣般震响,烟花爆竹满天开绽…… 此时,戏台上锣鼓应声而起,潮剧开始演出了。“喜得今日新荣贵!”状元郎得中高第,衣锦还乡了。“小生吕茂进,到京得中榜首,不枉十年寒窗,今欲回乡接我刘氏夫人……” 游神人马一绕出村口,锣鼓便停息了,人们肃然屏住声音,戏台上悄然闭幕,烟花爆竹也随之销声匿迹,只听见脚步声“嗖嗖嗖……”迎神的人们纷纷提着灯笼回家。一切声响似乎骤然间蒸发了。原先沉浸在节日热闹气氛中的村子,一下子陷入了惊人的静寂。村里人称这为“琵琶安”,大伙说这时候大声吵闹是不祥的。 游神队伍一直来到山脚下。这时,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换上一身道服,手里晃摇铃铛,口中低声呢呐着,祈求神灵赐福,保佑这一年风调雨顺,村里人平平安安……人们将神像放下,拔出头角上的香和纸钱,点燃,祭拜。祈福仪式完毕,便开始求签。若求不到上签,长者便虔诚地将仪式重复一遍,直到神灵感动,赐予上签为止。当听到有人喊:“上签!”人们激动了!“上签!”“上签!”……欢呼声、锣鼓声、鞭炮声燃火般蔓延开来,戏台上又活跃起来了。村子沸腾了!村里人以满怀热情,迎接游神队伍凯旋归来。 相传先民们当初迁徙至此地时,这里环境恶劣,灾祸不断,很多人不幸丧生了。后来据看“风水”的人说,这是村外山脚下有野鬼邪物作祟。于是,人们在村里建起神庙,供奉神灵,以求神保佑。 先民们终于在这块土地上扎稳脚跟,世世代代生息繁衍,“神”便成为人们祈盼平安的愿望精神上的寄托。拜神、游神的风俗传统也随之流传下来。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