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确是一个优雅所在,如若去掉她的文化符号,你可能感叹她的静雅与清洁,很少的污染,清新别致。
工作所致,走遍了东西南北,也可能偏爱,在祖国的北方,无与比肩。
古往今来,如此神往,却绝非于此。她文化底蕴的沉淀,不知还有哪座城能出其右。
清晨,当一天空气最最清爽,甚至还伴着薄薄雾霭之时,随着一曲悠扬的古曲奏响,古城便“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徐徐打开了“万仞宫墙”之“仰圣门”。门额上“万仞宫墙”系乾隆自书,一仞八尺,足见乾隆爷对圣人之敬仰。
复建好的这座明故城,古时东西北各有一门,唯其南有两门,一为东南门,一为正南门,仰圣门便为正南门。旧时正南门非交通之道,应属祭祀之门,只为祭祀、皇帝及钦差开启。此门向北,孔庙是也。若打开孔庙层层门坊,在此门便可见大成殿圣人坐像,故其名。
来到孔庙,那是何等肃穆,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就连皇帝亦要下辇而行。故立石碑“官员人等至此下马”。
进入这座仿皇宫之制,里边古柏参天,有的须数人展臂合围,至少数百年,九进的庭院,其内大成殿气势恢弘,金碧辉煌,宋徽宗尊其“集古圣先贤之大成”,故得赐名,并颁赐御书匾额,现“大成殿”竖匾为雍正帝亲书。
大成殿南侧,即著名的杏坛,为纪念圣人讲习之所。
庙内更不乏自汉以来的名家石碑,更藏有众多帝皇的御笔典章。
步出东华门,便来到孔府,作为“天下第一家”,又名“圣府”、“衍圣公府”,系圣人嫡系长子长孙府第,典型的贵族庄园。
“衍圣公”明初“班列文官之首”,至清,还特许在紫禁城骑马,在宫中御道行走。
来到孔府,大门两侧,一幅清逸隽秀的对联不得不引你侧目,此乃清文学家纪昀所书:“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此中“富”字缺一点,“章”字竖划通天。古来曾有“书家笔下无错字”之说,此处却另有深意。“富”字无头,有人理解“富贵无顶”,未免落俗,警示富贵不能出头更为贴合。“章”字此写,“文章通天”矣。
孔府在“内宅门”分水,之前,系官衙,衍圣公处理公务之所。衍圣公正房为一品诰命夫人,足见衍圣公之威,曲阜小小七品县衙岂可挟制?在官衙大堂与二堂的通廊,有两条红漆长凳值得一提,现存400余年。圣人64代孙衍圣公孔尚贤娶明权臣严嵩孙女为妻,严嵩被弹劾落寇,前来央求衍圣公见圣上,启事官对其冷眼,跋扈20年的严嵩如坐针毡,坐了这条坐那条,衍圣公终未面见,只好怏怏而回,故此凳曰“阁老凳”。
“内宅门”之里,为宅第。迎壁墙是一幅彩色壁画,内为一似麒麟兽,宝贝倾其囊,仍贪望日月,欲吞之。此乃告诫家人,当然亦能启示后人。
内宅分三进,后为后花园,亭台楼榭,曲径回幽。但内宅有多少不为人知?孔德成之姊孔德懋口述的《孔府内宅轶事》,揭开了神秘面纱。
孔府孔庙之间有一小门,往往忽略,此乃“孔子故宅”,又称“阙里故宅”。早年电影《阙里人家》,即以曲阜为背景,当然此“阙里”非彼“阙里”。这里反到是古老之所,鲁哀公令其子孙“岁时奉祀”所在。诗礼堂后有一水井,传为圣人所用,立乾隆“饮水拜师”石碑。
故井东有一壁,为“鲁壁”。史载:始皇焚书坑儒,圣人9代孙孔鲋将儒家经典竹简砌于墙中,至西汉景帝时,因扩建拆墙发现,使《古文尚书》等经典得以传世,故“鲁壁”为后人称道。
孔府东街中立一门,系鼓楼门,此街故名鼓楼街。沿街北行,出北门,两侧苍桧脆柏夹道而立,约二里许,便是孔林,曰:“至圣林”。不深究者意为到了圣林,实为至圣之林。
孔林占地3000余亩,乃当今国内最大、年代最长的氏族墓群和人造园林。《水经·泗水注》:“孔子死后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故多异树,鲁人世世代代无能名者”,实为天然植物园。穿过二林门,横贯一条河曰洙水,传始皇下令开挖,以破圣脉,结果反到疏通圣脉。据考,此河乃西周鲁国故城北护城河,名净水。《说文》:“净,鲁北城门池也。”
跨过洙水桥,绕过享殿,便是一红垣环绕之小院,内有三座大墓,呈“品”字形,孔伋墓在前,孔子及孔鲤墓居后。此墓葬称为“携子抱孙”。孔子墓前立有“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其东侧为孔鲤墓,孔子得子后,鲁哀公送鲤鱼作贺礼,故得此名,忌其名讳,至今曲阜称鲤鱼为红鱼。孔鲤并无作为,被宋徽宗封为“泗水侯”。孔伋曾著《中庸》,亚圣孟子师从于孔伋,被元帝封为“沂国述圣公”。孔子墓西侧,系子贡庐墓处,圣人死后,弟子皆守墓三年,独子贡又守三年,故此纪念。墓院东侧,有三驻跸亭,分别为宋真宗、清玄烨帝、弘历帝祭祀孔子停驾之所。
孔林东北方向,环林路旁立一巨碑,上书“奉直大夫户部广东清吏司员外郎东塘先生之墓”,此乃孔尚任之墓也。其为清初著名剧作家,《桃花扇》作者。向西不远,有座精雕木牌墓坊,正面刻皇帝诏旨,背刻“鸾音褒德”金字,此墓为72代衍圣公孔宪培和乾隆女于氏合葬墓。墓西,有汉墓群、明墓群,明代著名书法家李东阳、严嵩等所书碑石立期间。
城东南约五十里,此处尼山,原名尼丘山,圣人名丘,为避名讳,易名尼山,《史记》载:孔母颜氏“祷于尼丘得孔子”。尼山风光旖旎,风景秀丽,有“尼山八景”,谓:五老峰、鲁源林、智源溪、坤灵洞、观川亭、中和壑、文德林、白云洞。鲁源林为尼山、昌平山冲击洼地,林木茂盛,今名鲁源村,此乃圣人诞生之地。坤灵洞俗称“夫子洞”,传孔子出生后,其父叔梁纥厌其貌丑,弃于山上,被一雌虎衔入洞中乳养,因坤意为雌性,故得此名。观川亭,即圣人观五川汇流之处,《论语·子罕》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元顺帝时建亭记之。现尼山孔庙分五进院落,有正殿、寝殿、启圣殿、启圣寝殿、神庖、尼山书院等。
孔府东北比邻,颜庙也,位陋巷街北端。此乃圣人最得意门生颜回之殿。孔子赞:“有回者好学,不迁怒,不二过”,“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元文宗加封其为兖国复圣公,故世人尊其复圣。
城东北高阜之上,有一处庙宇,此乃周公庙,亦名太庙、元圣庙。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之四子。其辅佐兄长武王姬发灭商,武王首封太公于齐,周公于鲁,建鲁国,称元公,后称元圣。因其辅佐武王,遂命其长子伯禽就任,不久武王病死,成王年少,周公摄政当国,商纣王之子武庚串通周公兄弟管叔、蔡叔谋反,周公率伯禽平叛,周公死后,周成王赐鲁以天子之礼乐祀之,建太庙,以褒周公之德。孔子幼年丧父,颜母为培养其成才,自幼便让其习周之礼乐,因此,对孔子影响深远。
再往东,约城东八里许,此处乃少昊陵与寿丘。为少昊之陵墓,及黄帝生地。少昊陵神道以南约五十米处,有宋代为少昊之父轩辕黄帝而建景灵宫,其规模数倍于孔府孔庙,只因战火而荡然无存,仅剩一些残垣断壁,后出土的“万人愁”碑,高16。95米,动用数万人畜自千里之外运来,宋徽宗时,因金兵南下,未及完工,故名无字碑。
历代帝王为巩固其统治,祭祀孔子,亦要来祭祀少昊,至明清,达到高峰,明朝皇帝登基,几乎必来此祭拜,明清皇帝或亲自或派员来此祭祀达60余次。
中华民族作为炎黄子孙,黄帝、少昊已成为华夏人文始祖,因此,作为始祖文化,必应是泱泱中华文明之源头,发掘与保护,更是重任在肩,责无旁贷!
漫步古城,无不为其文化之深厚所惊叹,所折服,随着历史的沧桑巨变,她虽沦为县域之城,但其文明的光辉,必将普照华夏大地,生生不息!
2015年1月11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