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千古谢公垂青史

时间:2014/8/14 作者: 西门飘雪 热度: 69259

承蒙《千古遗爱》编委会多次邀请,为其作序,我唯恐写不好,数次委婉欲推辞,终难却之,盛情之下,只好写点什么。

自古以来,抚州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王安石,汤显祖,陆象山,曾巩,词坛巨匠晏殊、晏几道父子以及舒同、游国恩等一大批贤达之士;然扬名抚州的外籍人士亦非乏陈,谢灵运为其一。

谢灵运,汉族,生于公元385年,卒于433年,原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 ,出生于会稽始宁(今绍兴市上虞区谢塘镇),是陈郡谢氏士族。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

翻开厚厚《抚州市志》,谢灵运、颜真卿、乐史等赫然在列,都曾在抚州做官。从官衔上讲,颜真卿、乐史都比谢灵运级别高,临川民间却为何单单在孝桥一带建康公祠祭拜谢灵运?建谢灵运纪念馆缅怀?每年自发组织纪念康公的游神活动?何也?在这里,我想仅就谢灵运在抚州为官一任、为文一时两方面浅析。

谢灵运出身名门,颇具才华,但仕途坎坷。在任临川内史期间,喜游山玩水,人称花花公子,但是听说孝桥一带百姓以种田栽菜为生,靠天吃饭,一遇洪水,沿河百姓困苦不堪,他失眠了。谢灵运是个有良知的人。过去,一般当官的在百姓眼里很高,很少有下乡的,即便去了,也是坐轿去的,官气十足;谢灵运不然,不坐轿子,只骑了马下乡查看。百姓看到谢灵运没官架子,亲近之心顿生。在兴修中洲堤的工程里,谢灵运更是和百姓打成一片,修堤现场带头挑土铲土。中洲堤修好,水患大减,庄稼丰收。为谢内史修堤恩德,于是,当地百姓自发在太保处建康公庙,称谢灵运为康公菩萨;又定每年七月二十三为庙会向恩公祈福。此为其一。二是开辟灵谷峰十景。灵谷峰位于临川县城东南二十五华里处,主峰东连金溪,南傍抚河,北接东乡,山势奇峻,碧水凝秀。由于仕途不畅屡遭排挤,谢灵运在抚州游山玩水,也是无奈排遣抑郁之举。而就是这样的无心之举,却造就了今日灵谷峰之胜景,这是他“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结果呀。灵谷峰,他据景命名十处:洗墨池、棋坪石、漉酒泉、南北井、文印峰、瀑布泉、退心石、驻云亭、石门关和牯牛石。十景皆编道德教化故事。三是在宝应寺(今临川六中西边,已毁)翻译古经《大般涅槃经》,凡36卷。后人谓之南本。唐抚州刺史、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撰文《宝应寺翻经台记》,赞其以身说佛劝化世人功德无量。同时也留下了不少著名的山水诗歌。如游麻姑山:南州实炎德,桂树凌寒山,铜陵映碧洞,石蹬泻红泉。既杠隐沦客,迹栖肥遁贤。险径无测度,天路非术阡。遂登群峰首,邈若升云烟。羽人绝仿佛,丹丘徒空筌。图牒复磨灭,碑版谁闻传。莫辨百世后,安知千载前。且申独往意,乘月弄潺谖。恒充俄顷用,岂为古今然。(《毕子冈麻源第三谷》);泛舟盱江醉景酿诗:弄波不辍手,玩景岂停目。虽末登云峰,且以欢水宿。诗风灵动飘逸,“读他的诗,一改魏晋以来晦涩的玄言诗之风,有声有色,趣味盎然,诗中时时渗透诗人醉情山水和超然处世的心意”(李茂垠《抚州诗话》)。“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陆游《沈园》)。游灵谷峰,一代圣手写了更多的诗歌,遗憾未存。

任期虽短,谢灵运却为临川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遗产,受到临川百姓的推崇和爱戴。想想古时和珅之流,看看今日王宝森之辈,与谢公相比,岂非惭愧之极?学学焦裕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吧。1962年冬天,他来到当时内涝、风沙、盐碱“三害”肆虐的兰考担任县委书记,带领全县人民战天斗地,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想的仍然是人民群众······习近平说得好:“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焦裕禄精神都永远是亿万人们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谢公精神就是焦裕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时下,对于今天为官一方的公仆们,难道一点启示都无吗?送公仆们一句话吧,远学谢公辈,近效焦君们。

宝书即将付梓,我以为它的出版是光照临川之笔中的美妙一笔,对今人、对研究谢灵运的学者专家们无疑大有裨益,大有可资借鉴之处。

吾才疏学浅,羞赧之余,勉为序之。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