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父亲对我要求严格,温言温语地教育我、爱护我的次数较少。所以,我对印象中的小时候自己受到亲长的温言温语的爱护十分挂怀。其中,我的后奶奶像疼爱自己亲孙子一样对我的模糊记忆一直念念不忘、挂怀于心。她并非是我的亲长,但我从来就没有把她当作不是我的亲长。(父亲也一样,他从幼年记事都称谓后奶奶为“妈”就可想而知。)特别是,我小时候,我的回忆印象中,她从来也没有指责我什么,一些农忙时候,她对我的疼爱就像我母亲疼爱我一样,关怀我的吃喝拉撒。在我三岁左右,暑假是在老家我奶奶的关怀下度过的,那时,我记得,不论是在早上、中午还是晚上,奶奶都是一如既往地在石桌上,放一个盛半碗的大米糊汤,再把一个小的漂亮的瓷勺搁在里面。不等奶奶开口,我也就被饭香气吸引了过去,直到吃完喝净,我理也不理奶奶一声,就直接蹦蹦跳跳地跑出院子自己“溜达”着玩去了。
在这些举动中,瓷勺印象,我是记忆犹新的。每每回忆起来,我的心情都颇为激动,想到后奶奶对我的好,我该如何言谈出来自己心目中的感恩之情呢?
到后来,十岁左右上画图课时,画图老师让我们素描一些生活用品,我的首选就是瓷勺。在我的印象里,瓷勺是开着蓝色鲜花的白“玉”勺,很漂亮。我有时会故意做些修饰,把奶奶“偷偷地”看着我、我靠着石桌捧着瓷碗用勺子挖米粥也一并画上去,让老师夸我能画图,而自己心里长存感恩之情。
如今,爷爷奶奶生活在我们家,都八九十岁了,身体还依然硬朗,所以回忆着她递给我“玉”勺的情形却依然不能同样“报答”她,所以我对瓷勺依然只是印象。我多么希望,使用瓷勺的情形长久地储存在我的印象里。
作于2014年6月10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