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缺乏燃料的苦楚

时间:2014/5/14 作者: 晨爱 热度: 82786

    都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常理,谁能知有米难为缺乏燃料的窘境。

当今,液化气、天然气以及各种电器走进千家万户,谁也不用去担心燃料的缺乏。可在那困难年代,父亲为其不知花费了多少心思,用尽了多少精力,甚至还差点付出了生命。

那时,居民吃的、用的都要按计划,生活用煤亦是如此。虽然,每月都有供应,可由于我家人口多,那点计划煤往往是入不敷出。况且,给出的指标还不一定能完全到位。有时来那么一、两车,还得靠自己不顾一切地去抢,这次抢不到,下次就要等到猴年马月了。所以,每次与其说是去买煤,倒不如说是去抢煤。

记得有一次,听说有煤供应,父亲带着我和小弟,挑起箩筐,拿起铲子,一大早就到卖煤的地方去排队。到现场一看,谁知队伍早已排成了长龙,没想到别人比我们到得更早。过了大半天,人越来越多,大家望眼欲穿,好不容易看见煤车来了,可仅仅只有两货车,而且还没有装满。这时,大家哪还顾得上按什么排队的秩序,车刚停稳,一大群人“哗”地一声,蜂拥而上,全都爬到了货箱里,装的装,抢的抢。

见此情形,父亲犹豫了一下,也爬了上去,站在车厢的尾部,正准备往箩筐里装煤。没想到那个拉煤的司机好像鬼蒙了头,不顾车上人的安全,招呼也不打一声,启动车子就往前开。父亲被这突如其来的惯性所带动,身子失去平衡向后仰,双脚离地悬在车箱外的空中。得幸父亲有点功底,迅速用腿弯子拼命地钩住货车尾箱的挡板边缘,这样被拉出了十几米。那惊险的场面吓得我姐弟二人大哭小叫。多亏旁人帮忙追赶到车前,大声呵斥司机,车方停住,父亲才没被甩下,幸免一难。

为了生活中的燃料,父亲简直愁断了肠。全家一年四季煮饭、烧水、取暖,哪样都离不开它,光靠供应的那点计划煤,能管什么用。父亲只有想方设法从其他途径获取一些可燃之物来补充。

山上的杂树根就是一种极好的燃料。父亲常常利用休息日,带着我们到山上去挖一种只有几十厘米高的,当地叫“刺木柴”的杂树根。那种小树的地上部分长得乱七八糟,既不高,又不粗,可它的根部却很大,木质密度又很高,燃烧后剩下的不是灰,而是一种极好的木炭。

父亲把这种杂树根一担一担地从山上挖回来,晒干,用于家里的大柴火灶中煮猪食,又把烧出来的木炭用在煤火炉上生火,或冬天取暖。找到了这条好途径,父亲非常高兴,他说,这柴不愁,炭也不愁了,只不过多花点力气而已,真是一举两得。

除此之外,捡煤渣也是一种获得燃料的好办法。这个活是我们小孩的事,不用大人操心。

父亲单位是矿务局属下的一个大型冶炼厂,每天清晨都有大量的炉渣定时运出来往外倒。炉渣里面有很多没被烧透的煤渣,那些煤渣烧起来既没烟又没毒,火力还很旺。煮饭、烧菜或取暖,比新煤块还要好。

那时,我和大弟每天不等天亮就提着篮子,拿着小耙子到工厂的后门外等候。捡煤渣的小伙伴很多,不光是父亲厂的子弟,还有很多其他单位的孩子。

一车车的炉渣拖出来,倒在地上,冒着热腾腾的蒸气,有的上面还有没被喷灭的火光。每当这时,小伙伴们哪管什么灰不灰,烫不烫,都会不顾一切地冲上去,各占一方,面对一大堆小山似的炉渣,用小耙子不停地左翻右捣。天还不见亮,哪是煤渣,哪是废渣,只有借助厂门口那盏微弱的灯光和手感来判断。

等到天亮,每人的篮子也基本满了。互相瞧瞧对方,个个都成了黑脸包公、乌爪子鸡。虽然如此,但瞅瞅篮子里的收获,伙伴们免不了一阵喜悦,开怀大笑。当看到有的伙伴捡到的多半是废渣时,又不得不同心协力,帮其重新筛选。所以,有时上课迟到也是常有的事。

木排上的树皮也是用来当作燃料的好东西。我们家离湘江不远,江面上经常停有大量的木排。有时,父亲带着我们到河边去钓鱼或游泳,借此机会,我们顺便把木排上的树皮,一片一片地剥下来,又一捆一捆地背回家去。

总之,那时不管走到哪里,凡是看到一些废弃的,能作燃料的无毒的东西,就像见到宝贝一样,统统捡回家当柴火烧。父亲常说“灶不嫌柴丑,儿不嫌母丑”。

现今,生活在科技发达的新时代,“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俱全,缺乏燃料的苦楚更是一去不复返,人们再也不会为其劳苦奔波、愁肠百结了。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9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