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学生名字趣谈

时间:2014/1/17 作者: 冰上天使 热度: 328159
               每接任一届学生,第一时间就是记牢一长串的名字;每送走一届学生,留在脑海里的,也是一长串的名字。和学生打交道,也在和名字亲密接触。久而久之,对这名字我还产生了兴趣。
     名字是折射时代的小圆镜,是窥探生活的小窗口。浏览学生名字,你会发现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社会政治生活的概况。
     名字淡化了宗族意识、儒家观念、政治色彩和季节特征。先看祖辈的名字。问仁、问义、问道、问礼、问厚;忠善、厚善、传善、家善。单看名字,就知道这都是同一辈分的人,祖辈们宗族意识强,取名时往往要守住辈分,再另添一字,这字有时很随意,女孩无非是“英”“菊”“芬”“芳”“丽”“珍”等,男孩无外乎“安”“国”“兵”“桥”“明”“富”等。祖辈们大多文化不高,养的孩子也多,名字对他们来说,一个代号而已,何必大作文章。对于懂点文墨的人家,他们有时又有点讲究。像上面的“仁”“义”“道”“礼”“厚”“忠厚传家”,千百年的儒家思想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祖祖辈们也希望自己的子女恪守这些为人处世的原则。再看父母辈的。国庆、和平、继红、红艳、铁梅,名字烙上文革印记,把我们带回那个红彤彤的世界。春初、尚元、玉莲、桂芳、秋菊、腊梅、冬梅,名字显现了出生季节。现在,学生名字中这些现象都少见了,这说明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也在更新。
     名字凸显了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孩子的地位。记忆中,“贝”字出现的频率最高,我教过的学生中,就有卫贝、常贝、李贝、王贝、汪贝、连贝、黄贝、胡贝、谷贝贝,“壮”字也多,胡壮、王壮、乐壮、黄壮、涂壮、詹余壮。称“贝”的,既有男孩,也有女孩,这说明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已经在转变,孩子少了,不论男孩还是女孩,都是父母的宝贝,父母都希望他们平平安安,健壮长大。孩子重要的地位还体现在叠音词的运用上,祁盼盼、舒伟伟、刘姗姗,这些叠音词念起来就格外亲切,蓄满了亲人的爱意。
   名字也体现了城乡差别。我们看这样两组名字:陈筱伟、杨嘉翰、陈怡诗、孙雅婧、潘俊骁、余颖越、朱采薇;骆凡、骆天驰、杨丽林、王阳、罗子豪、王展望、余紫薇。这两组名字,一组是农村孩子的,一组是城市的,如果让你猜,你能猜出来吗?很显然,第一组是城市孩子的名字,相对而言,城市孩子的父母在文化教育、视野阅历、精神生活方面整体上还是优于农村父母,因此,孩子的名字中会蹦出“筱”“婧”“骁”这些生活中少见的字眼,也知道《诗经》中《采薇》的诗,取名都有点讲究,更注重名字的新意、含义、诗意。
   名字还展示了全球意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国际接轨”,“全球一体化”,这些言论不再是一纸空文,也不再遥不可及,名字里就有所显示。安妮、安迪、汤米、孙麦琪(欧亨利《麦琪的礼物》),名字中带有洋味,有一位学生就叫“贝尔”,父母的姓氏索性省去,洋味更足。刘霍弦子、蔡子一雄,四个字的名字,念起来是不是日本味十足?
   名字也寄托了父母的情感,反映出他们的学识、修养、志趣、个性、心理等。从学生的名字中我们还能窥察到父母取名时的种种心态。
   崇拜偶像。蔡依玲、李嘉欣、吴奇隆、匡衡、李斯,一个个古今名人的名字直接搬到了孩子身上,流露出父母对这些名人的喜爱甚至崇敬之情。
   表达爱意。孩子是爱情的结晶,从孕育到呱呱坠地,倾尽了为人父、为人母的心血。爱屋及乌,他们把浓浓的爱意又倾注到名字上。张想、宋正想、祁盼盼、常贝,想啊,盼啊,焦灼而又漫长的等待中,他们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宝贝。
   寄寓期望。这可能是父母们最普遍的一种心态。一个名字常常就是一种祝福。有的希望孩子能取得巨大成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如:徐超强、梅超凡、匡震天、沈英杰、谌冠男、胡明星;有的希望孩子在德、智、才、貌某一方面比较突出。如:陈实、王思齐、周聪、王恒、刘冠章、朱博文、蔡宇轩;有的则希望孩子身心健康,平平安安,幸福美好。如:詹顺、曾如意、谈心怡、王一帆、夏家乐。
  流露闲情。胡梦蝶、刘晨曦、祝雨晴、胡晨雨、付雪梅,名字和自然景象连在一起,可以看出孩子的父母比较关注自然,有种闲情逸致,同时,自然景象又赋予名字一种意境美。
  追随潮流。梅张峰、赵林风、翁方正、詹余壮,这类名字就代表了一种流行的取名方式,在父母姓氏之后添上一字,有的为了独特一点,添两字的也有,如,袁刘飞骁、刘江心同、刘霍弦子。冯子翰、罗子豪、张子蕾,李宇新、曹宇阳、何宇杰,这也是前几年盛行的一种取名方式,我们把它称为“子”字类、“宇”字类。
  取名也有艺术。冰心、张恨水,两位借用诗词中的词语,笔名富有诗意;老舍、曹禺,利用拆字,强化姓氏;李公仆、朱自清,名字通俗又有深意。现在有的父母也太讲究了,翻字典,查电脑,请和尚赐名,花钱,费时。从学生名字给人的感受中,我觉得有些地方我们稍稍注意一下即可。
  避免扎堆。每一届学生中少不了叫“倩”的,而且只两字,我能一口气数出:陈倩,李倩,张倩,何倩,匡倩,王倩。虽然易记,但也易混淆,有时班上同名同姓的两三个,“汪贝”两个,都是女生,上课点名,课下作业试卷都得用上“大汪贝”、“小汪贝”。有一届叫“李琴”的有三个,本不同班,几次分班后,高三时三人走到了一处,怎么办?只能在名字中各添上“大”“中”“小”三字。一般说来,女孩子喜欢停留在“丹”“莎”“倩”“婷”“梦”“娟”“丽”“露”等字眼上,男孩子则是“山”“威”“浩”“壮”“凯”“磊”“伟”等,不是说这些字不要用,只是用时别单字出现。
   回避生僻字、易混字。王珏,吴芃兰、张晟盛,汪昳,段锲,念念,能否念准?叫“汪昳”的这位女生很聪明,开学第一次交上的各科作业本上都附上拼音“die”,而王珏则一声不吭,以致一科任老师听到我念“jue”时,才恍然大悟,连连说:“完啦,完啦,我念了一年的王玉,习惯了,改不了,还是继续“玉”下去吧。”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段锲”这两字,班上学生都随一老师喊“段契”,最初还有人窃笑一下,后来真让“段契”代替了“段锲”。
   最好雅俗共赏。曲高就和寡,名字太雅,别人不理解,自然就不认同。“汤歌尘”,几个老师都觉得这个名字莫名其妙,问这位学生:“你干吗叫这个名儿?”“歌颂红尘。”大家这才如梦方醒。太俗,又似乎难登大雅之堂。曾经翻看班上学生档案,发现一“刘三”,心里就纳闷:班上没这个人呀。找来名册一对照,只看到“刘姗”,“三”和“姗”,方言上读音相同,这下明白了,这女生一定觉得名字难看,怕别人笑话,就偷偷改了。无独有偶。有位女老师叫“魏三”,一次上公开课,一听课老师盯着她的教案,不由自主地小声说道:“这么漂亮一个姑娘,怎么叫魏三呢?”这位女老师碰巧听到了,脸涨得通红,说:“名字父母取的,没办法的事。”
   讲点音韵调和。古人写诗,讲究押韵,平仄协调,因而古诗读来铿锵有力,琅琅上口。一个好的名字,给人第一感觉就是念来顺畅,听来悦耳,避免前后韵母的相似。“杜豆”,方言念“豆豆”,叠音词,好听,但普通话里,一个 “du ”,一个“dou”,两字的韵母接近,念快一点就拗口。“冉媛媛”,姓和名一个是“ran ”,一个是“  yuan”,念起来也有点吃力。有一对孪生兄弟,童林浪,童俊波,我很喜欢这两个名字,林浪,平仄;俊波,仄平;不仅名字内部有平仄变化,而且两名字之间平仄相对,读来跌宕起伏,有种韵律感,两名字合起来又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险峻的大山,林海泛波。意境很美。今天我们不必追求平仄变化,但不要把两个上声(第三声)字眼放在一起,曲里拐弯,难念。
   注意姓、名搭配。一个男生叫杨伟,升入初中,他的名字就受到同学们的奚落,渐渐懂事的他也认为这名字不好,于是自作主张,改为“杨威”,姓和名这回搭配极佳,一下子就有了男子汉的雄心和气势,只可惜“杨伟”又成了档案上的孤魂。又如吴张弛,吴作为,胡飞,熊闹,姓和名连缀一起,美好的祝愿都变成了可憎的诅咒。而文生辉,夏家乐,许诺,童话,这些都搭配不错,给人美好的向往。
  名字是我们的代号,也是时代的标签,名字里有祝愿,也有艺术。让我们珍爱自己的名字。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246938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