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话说腊八粥

时间:2014/1/8 作者: 猎鹰 热度: 90445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传统的腊八节。在每年的这一

天,全国各地有着吃腊八粥的风俗,闲谈片言,以食读者。

腊八节的由来

  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修行深山,静坐六年,饿得骨瘦如柴,曾欲弃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罢盘腿坐于菩提树下,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为了纪念而始兴“佛成道节”。中国信徒出自虔诚,遂与“腊日”融合,方成“腊八节”。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说文》中记载:“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戍日曾是腊日。后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天南地北腊八粥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每逢腊八这一天,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都要做腊八粥,因地域风俗的差异,出现了甜、咸、瘦、浑等诸多口味,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  

北方的腊八粥以北京的最为突出,有莲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麦仁、粘秫米、粘黄米、黑米、云豆、绿豆、桂圆肉、龙眼肉、白果、红枣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满屋飘香,腊八粥才算熬好了。这种腊八粥可供食疗,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等功效。

  东部地区主要以南京的八宝饭为代表。在南京,没有腊八粥,大多数人觉得要凑齐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松子、红豆、绿豆、黄豆之类太费事;老百姓爱做的是八宝饭,系将糯米干饭蒸成碗状,倒扣过来,浇上红枣、核桃仁及各色果脯熬成的糖稀,然后将热气腾腾地八宝饭摆在餐桌中央,大家你一勺我一勺挖着吃,香甜糯软,回味无穷。

  南方要数镇江民间的腊八粥,有粗、细之分:鲜咸开胃的腊八粥,俗称“粗腊八”,粥料一般有大米、青菜、豆腐、山芋、赤豆、红枣、荸荠、茨菰片、胡萝卜、花生米等;香甜可口的腊八粥,俗称“细腊八”,粥料一般有糯米、红枣、莲子、桂圆、百合、板栗、白果、松子、核桃仁、花生米等;腊八粥的粥料,不一定要凑足八样,只是一个名目,可增可减,人人喜欢。

  麦仁饭是青海人的最爱,代表着西北人的口味,虽是汉族人居多,可是腊八不吃粥,而是吃麦仁饭。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肉、麦交融成乳糜状,清晨揭锅,异香扑鼻,食之可口,香味绵长。

            母亲的腊八粥

我是陕南人,在腊八之日,也要吃腊八粥,腊八粥也叫杂合粥,分“五味”和“八味”两种。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白果、赤豆煮成。后者用上述五种原料外加大肉丁、豆腐、萝卜,另外还要加调味品。母亲对熬煮“八味粥”,很是讲究:“腊八”前一天的晚上,就将大米浸泡在清水中,让米吸足水分,叫做“酥米”;“腊八”一清早开始煮粥——赤豆放入清水锅内,用微火焖烧;待赤豆酥烂,再把大米和红枣等粥料投进锅内熬煮;此时,要注意锅中的水位深浅,水少粥厚,水多粥稀,粥要熬煮得不厚不稀才有味道;煮到个把小时,锅面水泡四起,赶紧投放青菜和油盐味精等作料;一会儿,锅里“咕嘟”“咕嘟”地响个不停,再改用小火煨焖;煨焖后,揭开锅盖,用锅铲插入锅中均匀调和,这时,熬煮的腊八粥,色彩艳丽,香味浓郁,很惹人喜爱。腊八粥熬好之后,母亲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在中午之前赠送亲友,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将给房前屋后的花卉和果树的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祈求来年能多结些果实。

  “白发无情侵老境,腊八粥香忆儿时”,腊八节就要到了,我很想念母亲熬煮的腊八粥,那色味俱佳的感受,时刻萦绕在我的脑际。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2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