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我家第三位大学生

时间:2013/10/21 作者: xxh 热度: 91020

    一

        1991年4月25日,江南大地,春意盎然。

       南昌火车站的站台上,有一位年轻小伙,身旁大包小包,还有三四位送行者,这位年轻人即将远渡重洋,先到首都北京,乘国际列车,陆路前往欧洲。他不从天上飞,选择陆地走,乘火车既经济,又可周游列国,还能欣赏沿途旖旎风光。此时,他心潮澎湃,今天要离别故乡,远走高飞,回顾以往,感慨万千,他就是我的小儿子老三。他能有今天,来之不易,为了求得工作权利,不惜从军四年。他的求学之路,远比哥姐轻松,但对他而然,不说坎坷,并不平坦。

 

       我子女有仨,老大好兄长,无形促有形,领头奔前程。

       一九八一年暑期高考中,我家有两位参考者。按正常情况,老二、老三姐弟不会同时高考,因为女儿连续几年考试落榜,仍坚持不懈,延伸到了姐弟携手共同步入1981年高考试场。

       高考揭榜,女儿连考三年,终于获得胜利,考入杭卅大学,是她持之以恒,努力奋斗的结果。老三由于高中阶段忽视了英语课程,对英语有一种距离感,高考总分被拉下降,你对“它” 不感兴趣,“它”对你不客气,丢了外语,就算其他每门全都满分,也是补不回来的,这就是短板效应。英语要想达到高考水平,非朝夕之功,他自感往后的高考希望渺茫,对上大学失去了信心和希望。

       怎么办?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不像现在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和爱好的工作,单位和个人可相互炒鱿鱼。在那计划经济的时代,个人服从组织,没有个人选择的自由,一切照计划办事,考上了大学,就等于进了保险箱,毕业分配带指标。其他任何单位增人,连进餐馆、单位食堂当炊事员都要有统一的招工指标,否则就一筹莫展。

       为了子女,当时在工矿企业单位,掀起了一股退休和提前退休的热潮,自家问题自家解决,自退指标,自家人顶替。不到退休年龄有病者,也可办病退手续;有的为了给子女顶替工作,没病的找个“病”,也来办理病退,四十来岁不惑之年的母亲,退休在家吃老米也心安理得,比年轻人失业在家心情好受多了,其实这是一种伟大的母爱精神在支撑这些中年母亲们。

        当时,我虽不到退休年龄,但也做好了提早退休的思想准备,加入上述母亲行列,办理病退让老三顶替进厂,子女有了工作岗位,是家庭安稳的要素,是母亲最大的心愿。可我的儿子他还不“顶情”,他轻风细雨,真诚恳切地对我说:“妈,你才四十多岁,我宁愿去修地球,也不能让你提前退休,不要为我担心,出路总是有的。”儿子斩钉截铁的回答,我很受振动,他在体贴我、慰藉我,他自己毕业就失业,前途未卜,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还在为母亲的事业着想,儿子无私的精神可佳。我们单位有位同事之子,同样在家待业,要求母亲提前退休未果,闹得家庭不和,企图持刀行凶(当然是个别的)。两者对比,我儿子的思想境界较高,令我欣慰。他说,他已经不是小孩,是成年人了,我的路让我自己走,顺其自然,不要家人为我做出牺牲来补赏自己,车到山前必有路!

      儿子说的没错,“车到山前必有路”,就是说,天无绝人之路,人在处境濒临绝望时,苍天总会给以出路的。换句话说,机遇来了,就得把握,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同年十月间,征兵入伍的消息传开,振奋了可以应征入伍的男青年。因为退伍军人由国家分配工作,入了伍等于拿到了铁饭碗,所以参军,给高中毕业的青年学生带来一条新的出路。我们单位(720)分配了9名海军入伍指标。儿子抓紧机会报名参军,这是惟一的出路,也是最好的机遇。单位应征青年报名者就有好几十,9个入伍指标,杯水车薪,经体检和政审合格的,最后仅有七名正式入伍。老三是其中之一,应征入伍的七名新兵,几乎都是同命相连的同级同学,他们又成了同一条海军舰艇上的海军战友,各自抱着美好的愿望,壮志满怀,梦想未来,跨进了中国海军的军营,开始尝试军旅人生。

       二

      新兵入伍,新鲜感强。从地方、从家庭、从学校自由宽松的大环境,到跨入纪律严紧,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军营生活,连穿衣载帽,都要统一着装,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生活方式,感触不同的生活内容。

       他身着蓝白庄严漂亮的海军服,头戴飘带的大盖帽,昂首挺胸,神情自若的走进了照相馆,拍下了他内心美滋滋的海军照,一次就洗了许多张,他兴致勃勃享用了部队免费邮资,分别寄给了家人、和全国各地的亲朋好友,叫人目睹了我家第一位也是惟一的一名海军军人的英姿风采。1982年春节期间,我携带老大、老二两位大学生儿女,赴衡阳、衡东、株洲等地看望亲人,在各家的镜框里,发现都装有老三的海军照片,女儿像遇到了奇珍异宝,按捺不住咯咯的笑声,指着镜框里的照片对我说:“妈,你看,又是他的海军照,瞧他那‘熊样’!穿着那套海军服,到处作‘秀’呢!”这是女儿的一大“发现”!真的,我们所到的几处,无处不有,由他一手导演的“剧照”,几乎落户于所有亲朋好友家,难怪有的亲友说:“你们还没来,你家的老三早就捷足先登,在这里等候你们啦!”

       想象与现实,完全不是一回事。想象中,梦幻中,作为一名海军,雄纠纠气昂昂,不是站在威武雄壮的舰艇上,就是操作在战舰的机器旁,多数入伍的新兵怀着满腔青春热血,期盼多么美好的愿望,踏上从军的征途。老三当然也不例外,大学没上成,本想到这所军营大学,可能有所用武之地,寻找自我学习的平台。新兵训练结束后,连做梦也没想到被分配到了福建某海军基地的仓库,当了一名守卫仓库阵地的普通卫士,日夜轮班站岗,太没意思了,好似一盆冰水,从头顶浇到了脚底,凉到了心窝。他暗中思索,这是部队,岗位不由自我选择,一切行动听指挥,只怪自己运气不佳,上帝不帮忙,岂能怨天尤人,顺其自然吧,适者生存,即来之,则安之,无论如何,只有尝试后才知站岗的滋味,才能更深刻地体会部队人生,站岗人生!

       部队,是一个纪律严明,生活有规律的大集体,大熔炉,哪怕岗位再不称心,不如意,领导分配的任务也得完成。当然,说是说,想是想,做起来,比较难,四年海军,没下过海,没上过舰,没有摸过枪,没有见过炮,只有站岗和放哨,下岗回营,吃饭睡觉,循环往复,怎不叫人腻烦。单调乏味和枯燥的部队生活对他已经没有吸引力,不知不觉,变成了煎熬,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了新鲜感,体会了站岗人生,这就是尝试后的部队军营生活,这就是尝试后的军旅人生,对他来说,吃了苦头,也长了见识,好不容易熬过了四年,军营生活已经走到了尽头,盼星星,盼月亮,盼到了退伍返家,将要开始另一种人生,开始另一种未来,怎么开始?雾里看花,他还是那句话:车到山前必有路,顺其自然吧!

      1985年8月,老三终于退伍回家了。

       四年未见的小儿子,那天早上,他从南昌乘班车到厂,我正去食堂购买早点,和他正面相遇,撞个满怀,他夸着背包,冲到我面前,心想“这是谁呀?”我愣住了,未能认出他来,直到他叫了我一声:“妈,我回来了!”我才恍然大悟,真的,我不相信他是我的儿子!暗想,怎么瘦成这样?半天我才缓过神来。

      正巧李同事路遇相碰,他惊奇地问我:

     “谢阿姨,连儿子都认不出来了!”是呀,儿子瘦了,眼睛下陷,我不由得内心一颤,一阵心酸,当着往来路人,只得忍住泪水。。。。。儿子回家本应高兴,在部队几年,儿子确实受苦了,不用他的言词和话语,这苦楚和忧思已清楚的写在了脸上,一目了然,再清楚不过了。好了,好了,一切均已过去,苦去甘来,四年的艰苦军营生活终于熬到了头,该尽情的释放一下,好好休息和调整。

      话又说回来,人就是在历练中慢慢成长和成熟的。一些事,闯进了生活,高兴的,痛苦的,时间终将其消磨变淡。经历多了,心就坚强了,路就踏实了。

      三

      老三复原后分配进了我们单位,安排当了一名普通电工。按一般常理,可以说比较满意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也算过得去。他出生、生长和生活在我们这个技术干部和知识份子家庭里,兄姐均系大学生,他引以为荣,是他感到激励和荣耀的一面,对他来说,这只是面子工程;事物的另一面,同时也在无形地鞭策着他自己,不时地敲打他自己的心灵,闷心自问:“我就这样下去,随遇而安吗?”在家庭成员里,我们不给他压力,不要强求,不要刻意怎样,正如他自己说的,我是成年人了,自己的路自己走,家人、别人没法决定他的前途和未来,内因起主导作用,家人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外因才能使上劲、帮上忙。          

     人逢机遇精神爽。机遇来了,我们单位于1986年春决定办脱产电视大学机械专科班,培养自己的专业技术骨干,脱产学习三年,这么好的机会,是那些难得跨入正规大学知识青年的大好时机,职工福利不变,带薪脱产,单位花钱,请你读书,要你学习,吃住在家,不花分文,如此优惠条件,送上门的学习机遇,这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是每个青年职工的梦寐以求,多么令人振奋的天赐良机,有志青年羡慕不已,都想来分享一块甜美的蛋糕,在上百名青年职工中,有六七十人报名参考,最终招收20名,竞争十分激烈。选拔方式,参加全国电大统一考试,阳光透明,择优录取,公平合理。老三以第12名被录取,成为1/20,小儿子于1986年成了我家第三位大学生,圆了他本想放弃的大学梦。

      上了大专,成了大学生,对于老三来说,是一次不期而遇的收获,是一次意想不到额外的获得,这是苍天成全了他的美梦。他说:我顺其自然了!

      单位自己办的电视大学,有别于社会办学,我们有自己的办学规定和条件,凡两门课程不及格者,以淘汰方式处理,该班有两名学生被淘汰回原岗位上班。就是说,进了电大脱产专科班,并不等于进了保险箱,不努力者,照样拿不到“门票”,国家花钱送你到这里是来,是来学习科学知识的,将来回报单位,不是让你为名得利,来此“度金”的。

       老三落得上了电大,就是英语拖了后腿,可上电大,也逃脱不了英语关,真是冤家路窄,狭路相逢,英语又成了他的拦路虎。怎么办?他想,如果要有所作为,要做文化人,要当科技工作者,就要勇敢的面对英语,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一定要夸过英语这道门槛,惧怕和躲避是没有前途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其实电大的英语难度并不大,主要是他的英语基础不牢,达不到一般的高中水平,有吃力之感。我想,如果,他又因英语过不了关,而被电大淘汰出局,就太不应该了,那将是终身遗憾。不免成了我内心的一个心结,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想帮忙,能否帮上,没有把握。问题的凸显,家人不能袖手旁观,熟视无睹,我准备和老大进行沟通,磋商解决之策,但还没来得及与老大商量之际,老大在不经意之中,顺其自然,不谋而合,顺理成章,就解决掉了。

      此时老大大学已经毕业,分配在航天部某单位上班,回家度周末,老三向哥求教英语。从老三提出的问题和课程的内容,老大胸有成竹,心态平和的对他说:“老三,不是我推托,不是我不想教你,根据你的英语基础和水平,我帮你找个远在天边,近在咫尺的老师,不知你发现了没有,那就是天天在你身边,她就是我们的妈妈,你不知道吧,可我了解呀,凭妈妈现在的英语水平,完全可以辅导你哟。” 当时,老三有点不以为然,心想:我可看不出啊,妈妈还有这一手哦!经老大指出和提示,他多少有点振动。

      当时,我正在跟中央广播电台学习中级班英语,凡学习中我碰到的疑难问题,经常向大儿子讨教,学问学问,学,就要问,即不丢人,也不掉份,能者为师,儿教母,有何不可。他了解我的英语水平,不是老大提示和指出,老三还瞧不起妈妈这个辅导“老师”呢!我就在他身边,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兄言有理,他牢记心中,从此,我从大儿子那里学的,又来教小儿子,太有意思了。我名正言顺的成了老三的编外英语辅导老师,打那以后,他开始虚心地学,我也诚心诚意地教。

       当时,我把业余时间,几乎全都用在英语辅导上了,找资料,查字典,出考题,目的是想多搞几次摸拟考试。记得在我的摸底考试中,有两次他没有及格,老三还怪我题目出难了、出偏了呢!平时我督促他,学英语一定要背单词,英语不可能过目不忘,在记忆里要反复“保存”,没事多念叨。那时,文化生活没有现在丰富,除了有限的电视节目,其他的娱乐内容很少,空闲时间多,我们交谈语法,分析句子,经他主观的努力奋斗,加上“外因”的一臂之力,英语这门课程总算轻松地过了关。我想,我帮老三的英语过了关,助的微薄之力,也是我做母亲不可推装卸的责任,也了我一份牵肠挂肚的心事,对一个母亲来说,我尽力而为了,我心中最后一块石头也落了地。

       老大考大学我曾给予精神鼓励,他不惜流血,赞赏他的苦读精神,求学意志;老二考大学我曾同情她的艰难处境,陪她伤心流泪,给她撑腰打气,最后成功,赞赏她不服输的精神。老大、老二为了上大学流血、流泪,崎岖坎坷,我均陪伴。老三这点困难,和哥姐比较起来,算不了啥,他滴汗未出,我顺水推舟,力所能及,帮他过关。这是我为我家三个大学生做的点滴,因为我是他们的母亲。

 

        四

       电大毕业生,尤其是机械专业的毕业生,是我们单位的科技骨干和核心力量,是顶天立地的顶梁柱,满怀希望,依靠这些专业人员来撑 720这片“蓝天”。我们虽系中央国营企业,可“出生”在贫穷落后的江西,由于地域环境等诸多原因,国家常有正规大学毕业生分配来厂,这些正牌大学生,很难留住他们,就是留了人,也留不住心。人称,庙小放不进大菩萨,野山养不住金凤凰。时过变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分配到单位的大学生们,一年半载,两年很少,一个个先后都走了,跑了,飞了。所以单位领导决定,自力更生,自己培育土生土长的电大专科毕业生,依靠他们来做好做大720这块蛋糕,指望他们继续撑起七二O这片闪闪发光的天空。

       脱产专科班毕业后,被分配到单位的各技术岗位,成了生产工艺和车间的技术骨干,经单位报批,他们正式成为了国家技术干部,完全替代了国家分配进厂的技术力量。

       老三毕业后,分配回原来的科室,不过由普通电工变成了实习技术员,本想通过三年脱产理论学习,准备在实践工作中,理论结合实际,脚踏实地做点事情,好好锻炼一下自己,可工作岗位还没站稳,屁股凳子还没坐热,人算不如天算,阴差阳错,好运再次降落他身。

       女儿出国后,本想先担保其兄出去留学,当时老大因故,未能成行,时来运转,出国美差,转到了老三头上,美梦提前降临,他惊喜交加,激动不已,好运不请自来,主观愿望随着客观转,老三他俏皮调侃称:“我可又一次顺其自然啊!”

       他托姐姐的福,占姐姐的光,于1991年春,比那些分配来厂的正牌大学生,走得更快,飞得更远,飞出了国,去了欧洲的德国,去开始他的另一种人生旅途。可遗憾和内疚的是,尚未加入七二O的“撑天”行列,从道义上、情理上讲,老三有负于720三年的大专学习和培养,辜负于单位领导的热切期盼。可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嘛!

 

       我家虽然出了三个大学生,全是国家的资助,人民的培养。老大和老二大学期间都享受了国家助学金,两人分别每人每月10元和15元助学金(月基本生活费)。老三国家对他更优惠,分文没花,请他读书。作为父母只能说把他们培养怎样去做人,完成了做父母应尽的基本责任,至于他们能否成气,能否成才,是否有所作为,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成年人,自己的路自己走,羽毛丰满了,翅膀硬了自己飞。

       他们生来逢时,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出国留洋,风起云涌,老二、老三两人飞到了大洋彼岸,老大出国未果,九十年代初,也离开了贫困落后,边穷老区的江西,南下去了人人向往的深圳特区。

       孩子们大了,有自己的事业和前途,远走高飞是正常的。指望他们的未来有更多的期待。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2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