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我家第二位大学生

时间:2013/9/4 作者: xxh 热度: 73103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高考制度恢复后,人们对文化知识的认识有所提高,认识到没有文化,人会愚昧无知,国家会落后挨打。

广大上进青年对高考的信心增加,求知欲加强,参加高考的人数与日俱增,录取的大学生也在成倍的增长,女儿在大环境的推动和激励下,她曾四进考场,才考上大学。

      儿子上大学一年级时,老二女儿在单位的子弟学校高中毕业。当时的高中一律取消了历史、地理课程。她们全班四十多人,高中毕业时,谁也没有想过自己想学什么专业,没有目的,稀里糊涂,盲目参考,每人仅花0.50元钱报名费,如同儿戏,一窝蜂似的全都走进了1978年的高考理科试场,大家玩了一把参加高考的游戏。这是女儿第一次尝试高考的滋味。

       1979年,由于老大下放当了知青,按政策规定,老二优惠可以留城,她占了哥下放的光,进了工厂,有了工作。遗憾的是,分配到了单位食堂,当了“老炊。”食堂职工绝大多数是年纪较大的,女儿称她们为阿姨和师傅。岗位不理想,工作不称心,一同分配去食堂的同学有八九人,同学家长,有的伤心落泪,千方百计,想方设法,调换、互换工种。我俩均系科室干部,没有调换的条件和可能。女儿当老炊,不免成了我们全家一块心病,作为父母无可奈何,只有同情女儿的命运。

       上大学的儿子周末返家,得知妹妹当了老炊,不但没有同情和安慰的话语,反而火上浇油:“很好哦”。我不解地问他“为什么?”他漫不经心,有理有节的解释说:“妈,你说如果她有了好岗位,好环境,和好的工作,她还会考大学吗?”噢!原来如此呀,我头脑似乎也清醒多了。有压力才能变动力,要改变工作环境,要改变自己,一句话,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不能靠别人,更没有神仙皇帝,一切靠自己。俗话说:坏事变好事嘛。

       所以,女儿她虽然进了工厂,有了工作,也许正因为“老炊”的原故,一刻也未放弃考大学的念头,时刻做着有朝一日成为一名大学生的美梦。

       食堂,众所周知,没有早晚,日夜倒班。她为了高考去南昌市内上文科补习班,早晚乘班车往返,三班制上夜校,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辛苦不在话下,食堂头目不尽人意,更无人性化关怀,班车路堵,算她迟到,累计补班,苛刻之极。她利用上班中的空隙,别人聊天,她见缝插针,自学复习,对年轻人好学习求上进,非但不支持不鼓励,反而被扣上“不安心工作”的大帽子。看书躲藏,难如做贼,好心的阿姨和师傅,对她刻苦学习,怜悯和同情,为躲避食堂班长的耳目,为她遮掩,瞒天过海,掩人耳目,暗中支持。有志青年当一辈子“老炊”能安心吗?这种领导,是典型的弱智领导,是脱离群众的、孤立的、不得人心失道寡助的低能领导。

       更有甚者,当时,凡国家工作人员和企事业职工参加高考,一定要经本单位领导批准,否则无权参考。所以女儿能否参加高考的命运,被科室负责人掌控“如来佛”的手中。行政科长,食堂班长,利用职权,企图压制女儿的报考申请,拒绝签字,不予批准,女儿伤心哭泣。劳资科长,态度更劣,不准请假,苛扣了女儿几个月工资。小小部门头目,权力之大,政策水平之差,形成了强烈的显明的反差。十几岁的女孩,只知道伤心落泪,当时气晕了,作为母亲,除了安慰,还得解释。我对女儿说:“这种正事不干的当权派,不,他们还不佩称当权派,只是小小头目而已,少数人,个别人,不会得逞,不要理他。” 女儿说:“少数人,个别人,偏偏被我碰上了,我的报名资格被他们宰杀了。。。。。。” 女儿泪流满面,伤心之极,她怪自己,这么倒霉!是呀,人生一世,何其坎坷,人生几何,谁能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呢。

       我就不信邪,螳臂能当车。我陪同女儿,将报考大学的申请书,越过食堂、跨过科室,直奔厂级领导。当时的李厂长,申明大义,态度鲜明,签字支持,是适时务,有政策水平的正确领导。我带领女儿撞过了她人生最重要的一关,也是决定她命运的一关。

       年轻娇嫩的女孩,缺乏社会经验,如果没有家庭做后盾,没有亲人为她撑腰打气,为她出谋划策,早被这些手中掌权,不干正经事的压垮了,高考的美梦将屠杀于摇篮之中,哪里谈得上考什么大学呀!回过头来,后怕不已。

 

    二

      1979年,女儿改考英语专业,由于英语自身底子薄,对手如云,竞争激烈,未能如愿,甘拜下风,意料之中的第二次高考失利。

       她读高中期间,历史、地理等基础课程均被取消。此时的文科不考数、理化,只考历史、地理。学了的不考,要考的没学。历史、地理,她成了一张白纸,一切都得从头越。为了女儿考大学,为了她的前途,我俩挤出时间,寻觅资料,各自分工,老伴辅导历史,我负责地理,从零开始。她虽然二次败北,信心仍未动摇,但内心茫然,不知所措。她自感考英语无门,伤心不已,泪水涟涟,不考又心不甘,考!又该怎么办?犹如大山挡住了她美好的出路,好像波浪滔滔的大河,拦腰切断她美好的前程,如何越过高山,跨过河流,就靠她自己的智慧、努力和机遇啦!

       此时,儿子大学二年级,正开始进入第二外语学习德语阶段。她见她哥学习德语,急中生智,突发奇想,萌发了“我是否改学德语”的念头。现在看来,是机遇来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不过当时,我并没有把它当作是什么机遇,而是视女儿见异思迁,好高务远。记得,当时我疑惑纠结,认为不靠谱,持批评态度,我对女儿说:“你是这山望到那山高,没听说德语难学呀,不是脑子一热,心血来潮,就能学成学好的?”当时大二的儿子听了,却不以为然,经他一番思索后,他觉得妹妹的想法不能漠不关心,应该引起重视,值得考虑和研究。

       他返校后,将妹妹的想法和同室的“高参”们反复商讨、研究,大学同学们积极赞同,叫好,主张就走这条路,还说这叫什么“冷门”!还建议他们班上德语课时,先让女儿去当旁听生,第二外语上大课,免费的,先打点德语基础,必要时再花点钱,请江西大学的德语老师单独授课。他们当时算过了,“最多花200元钱,如果考上了大学200元当然值得。”看来,上大学的儿子把班上的同学当“智囊团”,当“董事会”是明智之举,是群策群力,广开言路,集思广益。              机遇,通常被理解为有利的条件和环境,有时靠人去发现,去重视,去把握,一个人的成功有一半是机遇。她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发现了学德语,也许是黑暗中的一线光明,一线希望,她成功了。女儿的成功,除自己的聪明才智勤奋努力外,与我们,尤其是儿子,把握了这次天赐良机,成就了她今天的德语人生是分不开的。女儿就这样开始了德语学习。从此,女儿与德国语言结下了终身不解之缘。

 

       头两个月,哥哥成了她的德语老师,地地道道的家庭教师,周六老大回家,给老二授课,周一儿子返校接受新课,家人称老大成了现买现卖的“二贩子”。

       就这样她跟随哥哥自学德语,大学上德语课时,兄妹一同迈进江西大学的课堂,她成了江西大学编外的“大学生”。儿子学的是无线电专业,随着他们课程进度深入,德语进入专业课的内容,与她报考的外语无关,女儿享受的免费课堂也就此作罢。

       这时已是1980年的四、五月份,七月初高考在即,德语较英语难学,两三个月连基础都打不实,明知无望,还是花了五毛钱,报考了德语专业,目的是增加临场经验,了解和探索试题的格式和内容,换句话说,寻觅德语考试的感觉吧。这是她第三次走进高考试场。

       时间不等人,老伴出差外地,几月不归,我和老大反复琢磨商量,打听德语家庭教师要求每月15元学费,(当时人均月伙食费约8——10元)不好讨价还价,就这么定了,以每月15元的高额学费,聘请江西大学德语老师姚汉英为女儿的家庭教师。女儿每周三次去姚老师家里授课,并带回录音自学。每次两小时,学了半年,15X6=90元,大大低于200元。不是吝啬,舍不得钱,而是时间不允许,此时已是1981年6月份,7月初又该进入考场啦。那时,我们的经济虽不拮据,但不宽裕,月月持平,也称月月光。我们以高出人均月生活水平的代价,聘请了家庭教师,已是大手笔了,为了女儿的前途和未来,就是勒紧裤带也无怨无悔。在“月光族”的情况下,没料到,这一重大决定为女儿能有今天的人生道路,做出的牺牲是及时的、正确的。

 

       三

       经过六个月德语老师授课和辅导,于1981年7月初,她从1978年起,连续四年,年年走进高考试场。可谓久经沙场的“老将”了。

       高考结束后,我们为女儿填报志愿作了周密细致的调查和准备。当时,我是厂教育科负责管理电大、组织高考工作的,我从江西省招生一览表中得知,全国德语专业在江西共招学生9名。通过姚老师打听,江西全省报考德语专业的考生,总计才14人,真可谓“冷门”呀。14名考生的德语分数我均已掌握,女儿的德语分数名列第四(4/14),而共招生9名德语,按理说,女儿应有希望。为填报志愿做到了心中有底,有备而战,所以我们把杭州大学摆在了首位。后来据悉,在14名德语考生中,只录取了5名,由于专业分(德语)太低,在英语专业中录取4名填补。

       填报志愿表上交后,只剩等待。往年姚老师参加德语阅卷,事不凑巧,1981年姚不在阅卷之列,我们别无他人可求,又无后门可寻,不免心有余悸。

        1981年江西省的高考招生点,不在南昌,而设在九江市。八月中旬,老伴为了女儿,不顾高温酷暑,天气炎热,在他们科领导的照顾和支持下,公私兼顾,出差九江,公事毕后,目的是否能寻觅到有关杭州大学德语录取的蛛丝马迹。

       据老伴叙述,戒备森严的高考招生点,有门不让进,他望门兴叹!老伴如有飞天之术,或有孙悟空的变戏法,准能越过威严的门岗,神不知鬼不觉的自由入内了。他想,我来一趟不易,不能白来,先转转再说,他围绕建筑物,以悠闲自在的外表,和紧张有度的内心,闲庭信步,观望揣摩,寻觅有无可乘之“机”。周边环境清静,行人稀少,他转到建筑物的背面,突然,机会来了,他发现围墙一处,有一个人能出入的小洞,可能有人弃远图近而为。哦,妙哉!动作迅速,往里一迈,由此而入。老伴说,进来,也就进来了,无人问及,自我放松,镇静自若,他大摇大摆地上了楼,联系“工作”。

        当时,杭州大学负责招生的是一位年过五旬,中等个头,精神矍铄,满头银发的李老师接待了老伴。经李查看资料说:“你女儿已上了录取线,列入了录取的范围,等待最后研究书写。”老伴一听“有门了”,看来,来的正是时候,火候正当。为促使李老师早作决定,铁板钉钉,自己放心,老伴展示了他随身带去女儿电大英语单科结业证书;介绍了女儿爱好体育,获得过乒乓球单打名次。经老伴一番自我展示和推销,促进和加快了录取进程,李老师经过反复思考,终于提笔填写了“录取谢娟为杭卅大学德语专业学生的通知书”。并由老伴亲自携带返家。

       老伴内心不知有多喜悦,小兔子快要蹦出来了,天气虽然炎热,他内心比天气还热,此趟九江之行,没有白来,大获而归,非常值得。由于当时家无电话,更无手机,信息交通落后,家人没能当即分享这一令人振奋的喜讯。令人遗憾的是,当时老伴没做任何思想准备,由于当时的清洁环境,缺乏意识,反映迟钝,除了口头感谢之外,两手空空,对李老师无任何物资表示,太失礼也。

 

       四

      1981年8月20日,南昌的秋老虎,热得令人难忘,对女儿来说,更是一个难忘的、不平常的日子。

      那天,老伴满怀女儿上大学的喜讯,乘九江到南昌的火车,清晨抵达南昌市内,搭厂里上班车,早七点就到了家。老伴提着公文包,缓缓地跨进了家门的走廊,我视他那漫不经心,不慌不忙,心态平和样子,凭我的第六感觉,有了。他的性格、脾气我了如指掌,如果忧愁烦事,早就写在脸上了,喜事欢心事,也不例外。不过我还是有意问了个“怎么样?”他没有直截了当的回答我,却卖着关子说:“你猜呢!”啊,我想不用猜了!

        原来录取通知书已经在老伴的手提包里。啊,我长舒了一口气!突然,我想起了三年前,儿子为了对抗知青点的领导,用流淌鲜血换来的大学通知书。今天,女儿为了这张大学通知书,她流泪流汗,受气受压,除了流血,基本全了。所以女儿用泪水和坚强换来了大学通知书;以压而不服的苦读精神获得的大学通知书;用智慧、抓机遇夺来的大学通知书,一句话,这是一张来之不易的大学通知书,是一张姗姗来迟的大学通知书。我兴奋极了,兴奋得不能自持,像我自己被录取上大学似的,当晚我展转反侧,彻夜未眠,女儿为自己争了气,为家人争了光。她的录取,我本无意购糖散发,但为了灭那几个小当权派的神气、压压他们的威风,我特意向女儿所在的食堂,这几个科室散发了糖果,为女儿出了口气。

       上大学和老三两个儿子,正在家度过炎热的暑假。清晨,我将正在酣睡的老三叫醒,告诉他,“姐姐被杭卅大学录取了!”老三从梦乡中朦胧地眼眯眯的睁不开,睡眼惺忪的他,一轱辘爬了起来,摇晃着身子,往11号楼东头的鱼塘边跑,以最快速度将喜讯告诉每日清晨早读英语的老大。老大瞪着他那双又大又圆的眼睛,张着大嘴“哦!真的”的喊道。拎着小凳,手持书本,哥俩快步奔进家门,共同欣看进入我家的第二张大学入学通知书。欣赏和品尝通知书的份量和价值,这是女儿付出的艰辛和努力,终于结下了丰硕的果实。全家人,一大早就沉浸在兴奋和喜悦之中。可惜此时,女儿本人却茫然不晓,因她凌晨三点去食堂当班未归,还在念念不忘,朝思暮想,内心打鼓,有无通知书,等呀,盼呀,正处在极端忧郁和焦虑之中。

       我八点上班要路过食堂,我要将喜讯尽快告诉女儿,让她解除忧虑,高兴起来。女儿正和其他老炊,忙碌不堪,整理瓜果,摆弄碗筷,她正挥刀切菜,我在窗外高兴的对女儿喊道:“杭卅大学来录取通知书了!”“噢!?真的!”“是真的!”她瞪大眼睛,反映过来了,顿时,兴高地蹦了起来,忘记放下手中的菜刀,举刀挥舞。我赶紧提醒她,“你快把菜刀放下来呀,别失手伤人了。”她兴奋了,疯了似的,高声地喊着,跳着!食堂沸腾了,老师傅和阿姨们高兴的为她祝贺,说她的拼搏精神,终于成功了;年轻人尤其一同进食堂当“老炊”的同窗们,怀着羡慕的目光看着她,瞅着她,好像她突然变了,瞬间变得陌生了,她们、他们似乎在沉思着,想着什么,“她的形象变高大了!距离我们开始变远了!”缓过神来,他们才说:“你真幸运,你太幸福了!”“老炊成了大学生,我们大家为你高兴,为你欢呼!我们要向你学习,早日摘掉老炊的帽子。”是的,由于她的录取,食堂气氛活跃了,大家为她祝福,那天是女儿最高兴最兴奋的日子,是她梦想成真,圆大学梦的日子。

       食堂老炊,考上大学,学外语,当翻译,还是什么“德国语”呢!不少人更感新鲜和稀奇,一时间在单位讯速传开了,出门显眼,回头率高,原本默默无闻的她,突然有知名度了。上班卖饭,她的窗口排队人增多,熟悉的同学好友,特来见面祝贺;道听途说的陌生人,亦想来目睹其人,看过究竟,何许人也,她原来窗口卖饭,就不羞涩,今天更有勇气,更有脸面,从容不迫,面对大家,最后一次为大家服务,站好最后一班岗。

       女儿的录取,感染了同窗和好友,鼓舞和影响了不少人,见到了只有刻苦耐劳,坚持奋斗才有光明前途。一同分配进食堂的胡姑娘,几次拉着我的手和我攀谈,她了解我女儿苦读过程,她说:“谢阿姨,你女儿就是我的榜样,我一定向她学习,迈出老炊这条门槛!”次年,她考上了电大业余经济班,经三年苦读,终于跳出了食堂,当上了科室会计。

 

       五

      我们七二O,这个几代人朝夕相处的“自然村”,人多嘴杂,是非之地,免得闲言碎语,遭来非议,我花自家钱,请人教外语,还得严守机密,家人守口如瓶。直到女儿被杭州大学德语专业录取时,大家才晓我花高价自请家庭教师,人们大为震惊!是真是假,不敢相信,有人出于好奇,有人出于关心,问这,问那:

      “你女儿在哪儿学的德语呀?”

      “你家有亲戚搞外事吧!”

      “怎么想到去学德语了?”

      “你家有海外关系吗?”等等等等。

        这时,我才理直气壮,轻松愉悦地说:

      “我是省吃俭用,花钱堆出来的,时髦说法,叫智力投资。”

       有的人惊呀:“噢!有头脑,敢想敢干,有胆量!”

      “看来,你们有远见,啥得老本,投资得当。。。。。。

        是的,花了钱,考上了,录取了,女儿上大学了,这钱花得值得,花得正当,花在了刀刃上,她的努力成功了。看来,成功的前面,不讲劈波斩浪,可流泪流汗,伤心哭泣,如影随形。这些不利因素,艰难曲折,一沟一壑,坎坷的求学之路,是不平垣的,除她自身主观坚强,刻苦努力外,家庭环境等客观外部条件是不容忽视的,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石头孵不出小鸡”,事物是内因起决定作用,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所以,女儿能成功,最终是她自身努力奋斗的结果。

       饮水思源,不忘恩师。我们采购一点微薄的礼品,我专程陪女儿去江西大学看望和感谢姚老师。那天,当我们母女到达她家门口,身子未入,声音先行,女儿将喜讯迫不及待的告诉姚老师,她俩在客厅里紧紧拥抱,喜得不知言语,不可名状,相互搂着抱着在屋里转了好几个圈,我脚踏客厅门槛,止步不前,瞧她们俩,我看呆了,愣了,傻了,一直伫立着,因为我除在影视中见过这种画面外,在当时国内的现实生活中,我还是首次目睹,在含蓄内向的中国人面前,简直不可思议,也许她们都是学外国语的吧!

       姚老师那高兴劲,没法形容,女儿的录取,也为她增添了光彩,她发自肺腑的祝福,她激动感憾的对女儿说:“你是我辅导的几个业余学生中,惟一考取大学的一个,我真高兴!我太高兴了!”她转过头来对我说:“她是你家第二位大学生啦!祝贺你,光荣也属于母亲!属于你们全家!”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2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